郭进拴|又是一年端午节

 郭进拴|又是一年端午节

今天是2021年的端午节!
         一大早起床,打开抖音,忽然听到了包公正在唱那一段充满乡情和农家乐的《十二月》:

  “老臣我熟知庄稼行

  春种夏耘汗湿土

  为的秋收和冬藏

  正月里来喜洋洋

  人庆佳节换新装

  过了初一过十五

  大闹元宵喜欲狂

  家家都把花灯放

  各色的彩灯满村庄

  孔雀开屏绣球灯

  龙凤彩灯齐呈祥

  飞禽走兽灯好看

  走马灯滴滴溜溜是转的忙啊

  狮子旱船跑住马

  唱的是三战吕布刘关张

  红男绿女去观赏

  万岁呀

  强似万岁你坐朝堂

  过罢了元宵春耕忙

  牵牛扶犁挑粪筐

  一路走来一路唱

  万岁呀强似你笙歌在宫墙

  春二三月该下种

  谷雨前后要场墒

  麦收罢时三场雨

  玉米下种稻插秧

  四月小满麦稍黄

  置办农具该造场

  杈把扫帚牛龙嘴

  镰刀绳索和锄张

  五月芒种人倍忙

  男女老少上南岗

  大麦小麦是都收净啊

  担哩担,扛哩扛

  推哩推来是装哩装

  慌忙积垛是把场扬

  割一捆新麦吃碾转

  接着又过五端阳

  五端阳,炸油香

  吃粽子,饮雄黄

  我的万岁呀

  胜似你琼林御宴饮酒浆

  六月三伏热难挡

  背锄下田锄草忙

  庄稼苗比作忠良将

  杂草茨芥它似奸党

  锄去了杂草禾苗壮

  趁南风树阴之下去乘凉

  头枕锄杖睡一觉

  万岁呀胜似万岁的龙凤床

  七月八月是天气爽

  植谷子早秋都进了场

  玉米谷子有千万斗

  还有那大豆红高粱

  九月十月天气凉

  一阵秋风一场霜

  摘了棉花收蔬菜

  大麦小麦都又种上

  十一月腊月大雪降

  农事已毕聚一堂

  杀猪宰羊把年过

  天伦之乐笑声扬

  一十二月对主讲

  耕樵渔读臣在行

  农家乐胜似我为首相

  臣辞万岁回故乡——

  我不伴君王”

  这段唱词虽长,但是每句每字都张扬着

割一捆新麦吃碾转

  接着又过五端阳

  五端阳,炸油香

  吃粽子,饮雄黄

  我的万岁呀

  胜似你琼林御宴饮酒浆。

这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五月新麦一样,蘸着庄稼地里的露水,农家院里的炊烟,庄稼人的忧乐苦甜,故乡的风雪雨霜,让人心有千千结,意绪万万桩……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在我们老家鳌头主要传说着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闲暇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一些民间传统的节日渐渐在人们的心目中变得无足轻重,除了多放几天假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外,那些古老的民间习俗早已淡出了新新人类的视线。

系着浓浓端午风情的粽子不再稀缺,早已是日常餐桌的所见之物,而且花样繁多,品种齐全。现在的孩子除了在理念上知道端午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划龙舟等习俗外,其他的一些地方习俗已是略知甚少,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对这些传统节日也没什么特别的期盼和渴望。记得我小时候,过完清明就开始掰着指头盼端午,因为只有端午才能吃到一年中渴慕已久的粽子,只有端午才能戴上母亲亲手做的漂亮荷包。我们那时物质匮乏,生活单调,任何一个节日都会给贫穷落后的生活增添些许美好的印记,因此那时的孩子对每一个节日都会怀揣着一份渴望与期待,那是现在的孩子所无法理解和体会的,也是现在的孩子看来微不足道的物质所能达到的满足,那是任何一个节日都能促进幸福指数飙升的时代。

在我老家鳌头,每到端午母亲都会提早到临汝镇集市上买来糯米,再把我们自家地里种的豇豆、绿豆、红小豆等从那些瓶瓶罐罐中找出来,加上一些大红枣用清水侵泡1-2小时,然后把备好的干苇叶泡洗干净用水煮了,等万事俱备便开始动手包粽子,一个粽子用3-4片苇叶依次错边叠压竖排,然后从中间折成三角凹形,把泡好的米和枣放到中间,包的时候米一定要摁结实,最后把粽叶用力把米包裹好,用丝线密密匝匝的把三角形的粽子缠好放到锅里煮。我和弟弟总会迫不及待的围着母亲探询煮熟的时间,母亲会一遍遍告诉我们耐心等着,等开锅后二十分钟就熟了,我们就会拿个小板凳坐在烧火的母亲身边嗅着锅里冒出的香气,眼巴巴的瞅着,那神态不亚于虔诚的圣教徒,那垂涎三尺的样子现在想想真是好笑,现在无论多么美味的粽子也吃不出当年的感觉了。

我们老家鳌头的风俗除了吃粽子外,还有看闺女、插艾叶、戴荷包等。先说一下端午看闺女的由来,农村有两个最忙的时节就是麦收和秋收,端午节正好在麦收时节,八月十五正好是秋收时节,这两个节日都是看闺女的好日子,从前的婆婆对儿媳妇严厉苛刻,媳妇过门后就在婆婆的管束和调教下唯唯诺诺、含辛茹苦的劳作,不敢有半点怨言,不然非打即骂,美其名曰“打到的媳妇,揉成的面”,不打不成器,丈夫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管束,夫妻再恩爱也不敢替媳妇说话,媳妇在婆家饱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只能熬到自己成了婆婆才能翻身,所以就有俗话“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我们从古代戏曲《李二嫂改嫁》《小姑贤》和《孔雀东南飞》中就可以深刻的感悟到古时婆婆的刁钻蛮横,到了农忙季节媳妇更要起早贪黑,忍辱负重的劳作,因此娘家就特别担心女儿在婆家的日子难捱,于是就有了借着这两个节日去看望闺女的风俗,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妇女能顶半边天,媳妇们开始自强自立,婆婆们在新社会的影响下也不再为难媳妇,但是这个风俗却依然一代代的延续了下来。每到端午我们最爱的小脚外婆就会带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和一些桃形的小面食来我们家,因此这个节日总是裹挟着温暖的情愫萦绕心间。

民谚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老百姓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的门楣和门框的两侧插上艾枝,用以驱蚊辟邪。艾叶是一种野草,本身就是一种中药,南方人常常用来做青菜团子,我们北方人都利用它的药用价值,现在很火的艾灸就是利用艾叶的药用价值诊治各种疼痛,另外,用艾叶加红糖煮鸡蛋,水和鸡蛋一起吃掉可以治疗虚寒性出血及腹痛,记得我每次腹痛母亲都会用这方子。

另外一个最受孩子们喜欢的风俗就是戴荷包,母亲会用漂亮的花布头、最好是那种做被和棉袄用的花缎子和花绸子的布头,把艾叶包在里面做成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方形、心形、蝴蝶等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荷包,然后用五色的彩线缀上流苏样的穗头,挂在我们胸前的扣子上用以辟邪去灾保平安,我不仅喜欢荷包的漂亮外形,更喜欢艾叶那悠悠的香气,每每小伙伴凑在一起都会比-比谁的荷包最漂亮,谁的最别致,一直戴到阴历六月份,等下大雨抱玉河里涨水的时候扔到河中被水冲走,把一年的晦气全部带走,我们就会健康成长。

虽然现在我们老家鳌头人还会在自己门上插艾,但穿着花枝招展的孩子却很少再戴这些玩意了。儿时的那份浓浓端午情,悠悠艾叶香也只能深藏心底以供回味了。

轻盈的时间,消失在指尖隙缝里,空留刹那间的模糊的背影,蔓朔了我伫立的张望的季节。

些许的怅惘,些许的蜜意,交织在淡蓝日渐依稀可辨的紫陌。纷至沓来的是,荷韵的清凉,新麦的香甜,粽子的飘香。

如今,我们一家落户到了平顶山新城区的湖光花园,我也老了,退休赋闲在家。一大早,我踏着深深浅浅的梦行,飘香四溢行歌,裹着碧绿的心事,永恒不变的五月的涉水的相逢,于端午节邂逅而牵念。满嘴的香溢于唇齿相依,盈满开来。不知不觉,我走进了不管是屈原的记忆,抑或是伍子胥悲壮的历史,与此同时民间加以丰富而传奇,些许期盼驱邪些许警示,无不共同灿烂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蕴含。期待中沐浴了,近几年才刚成为法定的国家休息日。

告别了一月的梅弄,二月的铁梗海棠含苞待放了,于是大团大团的樱花迫不及待烂漫了三月。暮春的落红,寂寞了四月,然而,一抹芳香,萦绕于烟波浩渺的白龟湖,徜徉在我的记忆深处,守望中滑入了夏的荷韵。在经年的十字路口,彷徨地张望,不忍心的回首,蓦然。相识,相知,珍惜,内疚,参差不齐。忘不了飘香摇曳的约定,如是用永恒的遥远跋涉生命的长河。

知道么,我们不需要人生的跨季,就如你浅浅的来,淡淡的释放五月的阳光,呼吸潮湿的干燥空气。涟漪了层层叠叠折射忧郁的蓝色,只是去怀想六月飞雪的疼痛,在疼痛中学会用蓝色,挽留,弥补缺陷的完美。

其实,五月是温馨的,随手掬得的阳光,如你的心情漾漫,穿过了岁月的枝摇叶蔓,倒映守望的繁华,情亲的牵挂,解读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蕴涵。

于是,五月也是浪漫,即使暖和的风,风的背后也篆刻了温柔的背影,拂拭着你容颜的沧桑。别忘了,只是让我们别忘了,曾经的美丽,曾经的那些牵手的相约,点点滴滴稀稀疏疏的日子。依然,一分悸动,心跳的声音需要我们去聆听,知道么?心瓣的律动,如诗的平仄,倾泻在笨拙的指尖,与你收拾。

我们,也许知道,五月初五丈量不了了你我的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知道,用心走过的五月,一直记录着你我的生命每一撇,每一捺,不管,你在我梦里,还是在梦外,同样值得我们回味。

或许如此,嘴角扬起的笑容,会阅读沧桑的相濡以沫;果真如此,眼角晶莹的泪珠,不仅仅是疼痛,更,抑或是幸福的抒写,相约的美丽。

(0)

相关推荐

  • 智之时评【7】:端午时节话端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undefined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  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undefined 端午时 ...

  • 端午节必备知识,别孩子问啥都说不知道

    端 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就是今年的6月14日.端午作为比较大的传统佳节,也拥有三天的假期,平时忙碌的爸爸妈妈们则可以好好陪孩子.而在和孩子玩耍的时候,他们就可能会问出一些有关端午节的问题,比如 ...

  • 端午节的真正由来(祝您端午安康)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别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英文名:Dragon  Boat   ...

  • 端午节的真正由来!(太涨知识了)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别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英文名:Dragon  Boat   ...

  • 【散文】赵友坤||端午节,一个与水有关的节日

    端午节,一个与水有关的节日 赵友坤   小时候,我对端午节的最初印象是粽子和艾草,一到端午节,三棱三角的糯香粽子是端午饭的标配,家家户户门头.窗户上都插有红线捆扎的艾草,据说有驱虫防邪之效. 随着年龄 ...

  • 郭进拴|难忘老家鳌头的端午节

    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难忘老家鳌头的端午节> [郭进拴原创]难忘老家鳌头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在我们老 ...

  • 郭进拴|故乡的端午节

    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故乡的端午节> 原创 [郭进拴原创]故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

  • 【总第558期】《特别推荐》【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难忘老家鳌头的端午节》

    [郭进拴原创]难忘老家鳌头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在我们老家鳌头主要传说着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 ...

  • 【总第554期】《特别推荐》【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故乡的端午节》

    [郭进拴原创]故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 ...

  • 郭进拴|月季湖观鱼

    春暖花开时节,我又一次来到了平顶山市新城区的月季湖.湖面上都是凋谢的花瓣,在无风和水流静止的时候,花瓣静静地躺在湖面上,别有一番景色.正应了乾隆皇帝在"花港观鱼"碑阴面所题诗句中的 ...

  • 郭进拴|母亲节的思念

    郭进拴原创<清明节的思念--母亲逝世十六周年祭> 古往今来,母亲和儿子,儿子和母亲,这中间有一条终生走不完的路,这条路是一条息息相通的衷肠,是一道光照人生的彩虹. 母亲,是爱,是仁慈.善良 ...

  • 郭进拴|音乐喷泉

    郭进拴:原创散文<音乐喷泉> 郭进拴        平顶山新城区市民广场的音乐喷泉,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晚上就会准时开放. 又是一个周末,我早早来到了市民广场音乐喷泉的观看台,一眼望去,只见那 ...

  • 郭进拴|我与《风穴文艺》

    [郭进拴原创]  我与<风穴文艺>以及<沧桑>杂志  我今年已经是63岁的小老头了,已经告老还乡.     几十年来,我不管走到哪里,爱搞阵地,爱办刊物.当年在农村劳动时,我就 ...

  • 郭进拴|读《汪曾祺籍》

    郭进拴原创文学评论: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原创]读<汪曾祺集> 前几天,我收到了由汪曾祺和汪朝亲笔签名的限量珍藏版十卷<汪曾祺集>. 为纪念汪曾祺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