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投资脉络及三点思考--@陈且慢
写了两次读后感都没有入选,本想放弃,但每次老唐实盘周记中那句:“无论是否入选,输出本身已经是对自己的巨大帮助,是非常深入的学习过程。”始终萦绕在耳畔,我相信所有写过读书笔记的朋友,都会有这个感触。
本次读后感也是属于晚上思考时候的一次灵光乍现,结合自己整理的对巴菲特的成功投资列表(见文末),梳理出了巴菲特的投资脉络并思考了三个问题:
巴菲特的投资脉络
一、什么样的企业值得买?
1、早期:学习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烟蒂股法赚钱或套利。
2、中期(也就是老唐认为的巴菲特可以学习的黄金段):烟蒂股投资和套利出现了疑问,但没有人点破自己也没想透,遇到芒格和学习了费雪的投资理念后,加上投资喜诗糖果的试验品和催化剂作用,巴菲特转向了好企业。
3、后期:由于资金量越来越大,信息不对称的鸿沟被逐渐填平,聪明人越来越多,投资工具越来越先进,确定性的可投资机会越来越少等因素制约,转向了能追上购买力的诸如公共事业投资等;
二、值得买的企业什么时候买?
1、烟蒂股:按照格雷厄姆的方法寻找、买入、卖出;
2、好企业:王子遇难时,或者以合理的价格买入。
3、纯财务投资:能够让钱追上购买力并能容纳大资金就投资;
三、买了之后怎么办?
1、烟蒂股(纯公式化投资):
(1)、等待价值回归后,扔。
(2)、通过一系列骚操作,榨干现金流,实现预期价值后,扔。
(3)、看错or骚操作不灵,扔。
2、好企业(洞悉人性和投资底层逻辑的投资):
(1)、自带浮存金的企业(保险业、蓝筹印花),买入并长持;
(2)、能够持续产生令人满意的正向现金流的企业(喜诗糖果、可口可乐、报业等),买入并长持;
3、纯财务投资:
(1)、寻找能维持或战胜购买力的机会,买入并持有,否则更换;
三点思考:
一、巴菲特的投资脉络这么简单明了,但巴菲特却只有一个,甚至成功的投资者都是寥寥无几,而更多的则呈现“七亏二平一盈”的分布,为什么?
1、投资的底层逻辑不清晰;
投资底层逻辑就四条:买企业、市场先生、安全边际和能力圈。很多人能倒背如流,但真正实践起来,依然困难重重。真正明白这四条底层逻辑,我姑且比喻成走上夹头之路必须通过的四关:第一关买企业关,这关我觉得是四大底层逻辑中最容易接受并且是最简单的,但绝大部分投资者还是只买票不买股,只瞅傻子不瞅地;第二关能力圈关:对于能力圈,很少有投资者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知不知道;第三关:安全边际关,这关要求就高了,你不光要准确判断某个标的的价值,还要等待和忍耐到他开始打折出售的时候;第四关:市场先生关,这关关乎人性的很多层面,光一个面对股价波动估计就能淘汰掉绝大部分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啊!
对于这四关,不知,所以行很难,苍蝇困在玻璃房,看似前途一片光明却毫无出路。真知,行就不难,夹头的神是统一的,但形却各异,条条大路可通罗马,并且大路上一点也不拥堵。
2、懒;
如果说底层逻辑是内功心法的话,那外在还是需要不断练习实践来增加自己内力,这个练习和实践最好的两个途径就是:读书和思考。
(1)、想的太多,书读得太少;
有人说我阅历丰富,不用读书了,凭经验就行了。不读书,行万里路,那是快递和外卖小哥。一万小时定律摆在那里,做成一件事情没有量的积累就想收获质的变化,是在缘木求鱼。老唐一本《巴芒演义》就有72本参考书。更何况真的做到了一万小时,要想成为集大成者,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读书,尤其是读好书,是我们用现在花的时间去慢慢寻找未来自己的样子。不要功利性地只读跟价值投资有关的书,就像画画需要留白,人生需要旅行一样,读些看起来跟价值投资毫无关系的好书,有时反而会激发一些灵感。很多在某一领域的集大成者,除了专业知识,其浑身上下还是长满了艺术细菌的,如老唐中翻中、幽默风趣、把复杂的知识和原理简单粗暴呈现的细菌,想必跟读苏东坡、林语堂甚至一些yy小说也有一定关系吧。你现在读的每一本闲书甚至书中的某一句话,将来可能在某种特定情境下不经意间让你灵感迸发,解决你某个困扰已久的问题。
(2)、拿来主义、懒得思考或思考不深;
老唐的文章可学,作业可抄,甚至老唐的思考都有路径可循,为什么投资还是失败者居多,说白了,关键是懒。你跟他说投资成功是需要时间积累和下功夫的,他给你来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看K线图,说起来他还说自己勤奋不已呢,每天开盘实时盯盘,盘后花时间复盘。每天A股看完看港股,港股收盘看欧股,欧股完了有美股,美股完了几个小时候A股又开盘了。交易日异常忙碌和充实,休息日异常空虚和寂寞。你跟他说你有一种独门的炒股秘籍可以快速赚钱,他都懒得想一下为什么就会慷慨赴死。总之,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读书和思考,会让我们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反而会更多,但对自己所知的确定性会越来越大。确定性加大对夹头意味着什么,我们花了巨大的精力分析企业、阅读财报、参悟夹头,不就是为了提高哪怕那么一点点确定性,好让复利这个放大器将现在的跬步积累成未来的千里么。
二、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人愿意跟巴菲特干而不是自己干?
1、巴菲特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书上P284页上:“伯克希尔不会在收购后拆分出售或整体转手企业。这优势不仅会帮助伯克希尔优先拿到优质企业控股权,甚至可以在比别人出价更低的情况下达到目的。因为他对那些不想放弃公司经营权、只是因为继承或避税需要而出让股权的优质企业原股东很有吸引力。”
2、能够得到巴菲特的青睐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肯定;
能跟巴菲特一起工作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不断提升自我突破自我的动力。就像当年巴菲特愿意不计报酬跟着格雷厄姆一样。巴菲特这里能将马洛斯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发挥到淋漓尽致。
最近老唐的留言由王冠亚和一群志愿者整理完毕,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正因为老唐强大的实力背书,才能让志愿者们将能够被选中作为一种荣耀,能够无条件不计报酬为整理留言而努力,因为整理本身就是对老唐思想的一次再回顾再思考再提高。《巴芒演义》读书笔记的入选率那么低,为什么依然有人孜孜不倦地思考和总结,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唐和书房的朋友,就因为老唐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能够被老唐看中,本身就是一种高度的肯定,一种自我价值认可的满足。另外,在书房里跟志趣相投、感觉舒服的人在一起交流沟通,那是一种愉悦,一种幸福,也是养生和长寿的秘方。
3、伯克希尔舞台的特殊性;
如果自己干,舞台是自己搭建的、导演是自己、演员是自己、灯光舞美摄像等都是自己,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作为一个大的平台,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和天地,万事具备,只需要优秀演员们尽情发挥即可,而且这个舞台上的表演没有标准、没有约束、甚至没有落幕的具体时间。唯一的要求是你配的上这个舞台。
三、为什么巴菲特对那些优秀的人经营企业那么放心?
1、巴菲特懂得“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方式是其做所有事的方式” 。(此句引用自把老唐所有文章整理成册的“@四川成都孙杰荣”)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老,巴菲特正是深刻理解了一个人的能力可以提高,但性格很难改变的道理。古有士为知己者死,今有众人拾柴让伯克希尔的价值投资薪火越烧越旺。对商业的理解让巴菲特成为第一,对人性的洞察让巴菲特成为唯一。可以说巴菲特不仅是商业上的大师,更是洞悉人性的大师。
2、以前朋友相亲的时候只有一个要求:女的,活的。这种看似无门槛实则高壁垒的活,实在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我这朋友一把年纪至今单身。
伯克希尔这种去中心化的管理方式看似无门槛,实则门槛很高,在进入伯克希尔下属某个企业管理层之前,巴菲特和芒格两位大神就已经对其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考察,能入巴芒二人法眼的人本身就经过了层层筛选,他俩心中早就知道谁是最适合某个企业的,正因为成竹在胸,所以才会放任自流。
3、拥有一件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你配得上;
巴菲特配得上这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配得上芒格、凯瑟琳等一众优秀的人。而那些优秀的人也同样没有让巴菲特失望。他们之间是相互成就、相互依赖的关系。正是这种互相之间相互欣赏、相互信任、相互依存、共同奋斗的水乳交融的关系,才能让伯克希尔一次次不断自我迭代和进化,超越自我,一次次创造奇迹。
附:巴菲特的成功投资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