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学 | 古琴那些看不懂的断纹,却有大玄机?

之前我们的文章中有介绍过古琴中断纹的样式:古琴有“断纹”,真的就是好琴吗?   那么,古琴的断纹有什么用处?又当怎样鉴别它?断纹是古琴年龄的证据,也是音韵清越的根源,没有不爱它的。如果嫌它不光滑,重漆一下,那就模糊琴龄,妨碍音韵,大煞风景了。这样漆却断纹,实属琴的灾害,也可以说是对文物的摧残。藏有断纹琴的,首先要注意这一点。至于断纹琴脱漆、起壳、铣音满面、不便下指时,可按病修补,不要全面施漆。
近世大蛇腹断纹琴,都是明代造的。如果大蛇腹之间或两侧复断有各种细纹的,再证以漆色、木质、形制、音韵,就能断定它的年龄够“宋”或够“唐”了。其他的断纹也要看它的疏密,再和漆色、木质、形制、音韵,结合考证,也能定出它的时代来。款识、题跋只可当做鉴赏的辅助材料,不能当做主要材料,因为伪造的太多了,这件事我们要特别注意。
断纹也有伪造的。有的用小刀刻画在琴上,鉴赏家叫它是“刀画纹”,这种假断纹很好辨别,因为刻画的没有剑峰,也就是刻画的是平的,自断的微微有点凸。尤其是刻画的呆板无味,自断的活泼有趣,这是很容易鉴别的。有的用薄连纸光漆一层,于上加灰,纸断就有纹,鉴赏家叫它是“纸裂纹”。有的利用冬天,拿猛火来烤琴,烤到极匀极热,用雪散布在琴上,寒热激烈,现出断纹,鉴赏家叫它是“雪罨纹”。
这两种假断纹,很容易蒙混人,但在鉴赏家眼里,一看就明白了。因为他是结合木质、漆色、形制、音韵等相互鉴定,怎能逃得过者照呢。兹将断纹举例于后,用十二种琴式来表明它,一方面可以了解断纹的种类,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琴的式样。但不是某式琴会断某种断纹,更不是某种断纹仅断在某式琴上。断纹是不分琴式的,它只和木质、琴灰有密切关系。这一点要明确。
琴灰:分瓦灰、鹿角霜灰、料灰三种。所谓瓦灰者,是把瓦或砖砸成粉末,用细筛筛过,其极细部分,叫做瓦灰。鹿角霜灰,或简称鹿角霜,它是把鹿角锉成粉末,用细筛筛过,其极细部分,叫鹿角霜灰。料灰,也叫八宝灰,是把珍珠、玛瑙、翡翠、珊瑚、朱砂、玉石、金屑,及红蓝宝石,碾为细粉,用水漂过,其极细部分,叫做料灰。若只用其中的一二种,或数种的,也叫料灰。以上三种灰,用适量的漆和成的,叫做漆灰;用油类(桐油、小光油等)猪血和成的,叫做油灰,或叫醒灰。料灰、鹿角霜灰,均用漆和,瓦灰每用油和。
漆灰坚凝,与面漆融合,不易剥落,也不易磨损,铣音较少,起断纹处,仅有剑峰,左右不坟起,仍能保持琴面平滑。油灰较为松弛,与面漆不能融和为一,起断纹处,左右坟起,易于剥落,并易磨损,铣音易生,往往不能下指。又漆灰用指甲掐之不易入,油灰则易入。
近时大蛇腹断纹琴,以明代朱厚燆制“太古遗音”,朱常涝制“中和”(二百四十号)为实例。牛毛断或细蛇腹断而不坟起者,多半是鹿角霜灰。以明代张玉山制“寒碧清商”、张睿修制“俪鹤”为实例。断纹不一而左右坟起、易于脱落者,皆油灰琴了(参阅拙著《金陵访琴录·沧海龙吟》篇,木质与断纹的关系,相互印证,更明确了)。至于琴受潮湿,漆灰剥落者,又当别论。
琴灰,漆工叫做“泥子”,涂在琴体上,以作施漆的底子。其法以匀为度,干后,用细石或砂纸磨平滑,张弦试音,遇有铣声,仍须磨治,俟毫无疵病时,再上漆。所以漆灰是不可缺少的。余曾见一拙工,他说“泥子”(漆灰)非石膏、桐油、猪血不成,又主张料灰、鹿角霜灰用桐油猪血和,这是因为他不常用的原因吧?
先师静穆先生,操缦人化,兼工制琴,志在斫琴千床,分赠琴友,以资提倡。选用峄山之阳的桐木、泗水泉林的梓木,及败木鱼、鼓腔之属,以为琴材。碾各种硬石及金屑以为琴灰,有时用鹿角霜,延揽木工、漆工之精且巧者任其事。用千字文编列字号,如天字号、地字号、玄字号、黄字号等。制造精妙,冠绝一时。惜斫至二百四十余床,即归道山。雅志未遂,远近悼之。生前曾慎选六张赠曲阜孔氏,琴底刻“弟子王露敬献”字样。音韵之美,即唐宋古琴,亦不是过。
参考文献:王生香《鉴琴六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