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患痴呆症”引发热议(图)

高锟已不记得自己就是“光纤之父”

  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高锟,76岁,系英国籍华裔科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因为“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的研究,而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早在2004年,朋友在和高锟搓麻将时,便发现他反应有些迟钝。在朋友建议下,高锟去医院检查,被确诊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这个奖要是早一年颁给他就好了。”高锟的妻子黄美芸得知丈夫获奖,兴奋之余也有遗憾。也许一年前,高锟还能应付领取诺贝尔奖后例行的获奖感言。如今,高锟已不记得自己就是“光纤之父”。今年12月底将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诺贝尔颁奖,届时将由黄美芸代替高锟发表获奖感言。“他很乖,听我的话。得病后有时候记不得事情了,他就笑。每晚9点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吃饭香,睡觉香。每天都笑嘻嘻,很开心。”媒体报道中所转述的黄美芸对高锟近况的介绍令人不胜感叹。很难想象,曾经那么好用的脑子现在却退化成这样,这多么令人遗憾!

  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裔科学家高锟近日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无疑是一个令国人振奋的消息。但是,当人们将目光投向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时候,才发现他已是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病人。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说,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近日香港冒出一个“高锟效应”,越来越多的人热切关注老年痴呆症。于是当地电视节目请来专家介绍老年痴呆症时,就有很多人主动致电提供“证据”,怀疑自己可能也患上痴呆症了。

  依照以往医学界的说法,用脑越少的人越容易患老年痴呆;而勤于用脑的人则不易患老年痴呆。那么,为什么这位杰出的科学家会患上老年痴呆呢?老年痴呆症真的就无法预防和治疗吗?这种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老年疾病究竟是怎么回事?本版收集和整理了有关专家的看法,为您解答这些疑问。

  高锟的遭遇,让我们深切感到这种疾病的可怕:高锟因为患老年痴呆症,已经忘记了自己毕生研究、造福世人的光纤科技。如今这位“光纤之父”连表达完整的句子都离不开妻子的“翻译”,枯燥的康复训练成了他每天生活的重心。他常在太太的陪护下,到一个为智障和体障老人服务的健康中心做椅子操,伸手、抬腿、转动拳头,跟着老师一起喊数……难道真的无药可医?不幸患上这个疾病应该怎么办?

  专家释疑:老年痴呆症早期用药才有效果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智力与记忆门诊章军建教授介绍,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兹海默症(简称AD),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以及老年斑形成。由于起病隐蔽,该病在早期很容易被忽视。按照病情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健忘期(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明显减退);第二阶段:混乱期(突出表现为容易迷路走丢);第三阶段:极度痴呆期(病人进入全面衰退状态,生活不能自理)。

  第一阶段为药物治疗效果最好的时期,然而遗憾的是,很多患者都错过了这个“黄金期”。“很多家属甚至回答不出老人从何时开始健忘,都是到程度很严重才就医。”章军建教授说,而现行的药物只有在疾病的第一阶段,即早期阶段收效较好,能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延缓痴呆程度。

  长期以来,不少报刊都刊登文章阐述勤于用脑的好处。这些文章指出,对中老年人来说,“健脑最直接的办法是多用脑”,并强调“脑子是越用越灵”、“勤用脑可预防痴呆症”等等。面对高锟的遭遇,这种说法已不能自圆其说。发明了光纤的杰出科学家高锟,一向“思想广阔、懂得寓工作于游戏”,跟普通的中老年人相比,可算得上是勤用脑的典型。如此勤于用脑,难道还不能预防老年痴呆症吗?

  专家释疑:受教育程度高可推迟发病

  章军建教授指出,这种疾病,无论在农民,还是在高锟这样的大科学家身上都有可能发生,并不是你念了多少书,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就可以避免的。其实,老年痴呆症跟年龄的关系更为紧密些。国外有调查发现,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为1%左右,但在85岁以上老人中发病率可高达40%。

  梁直厚博士也指出,媒体一直在报道勤用脑可以防痴呆,很多人可能就理解为勤用脑就可以不得痴呆,这种理解其实是错误的。一些科学研究提示,高学历人士患老年性痴呆的年龄会晚一些,这仅仅意味教育程度高可以推迟发病年龄,并不意味高学历人士就不会得痴呆或者患痴呆后疾病进展速度会慢一些。高学历人士患老年性痴呆晚,可能与高学历人士的神经元突触更多更有效有关系,但是他们的神经元突触一样会受脑内变性蛋白的侵害,所以他们还是会得病。

  患老年痴呆与遗传有关吗?

  据媒体报道,从2004年起,高锟的朋友就发现他打牌时“反应迟缓”,建议他去医院检查,后来才发现患病。据知情者称,“高锟的父亲也患有这种老人病。”有些家族已出现过类似病症的读者甚至担心:自己最后是否也逃不过同样的命运?

  专家释疑:老年痴呆患者后代并非都发病

  梁直厚博士指出,老年痴呆症的发生的确与遗传相关,但是因为某个基因有问题就一定会发病的家族性老年痴呆症患者,仅占所有患者的1%以内。对于大多数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后代,只是危险度较其他人更高,并不一定发病。

  此外,还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认为,此病跟人们接触过量重金属后中毒不无关系;美国研究人员近日称,睡眠不足可能是导致老年痴呆症的因素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关于老年痴呆症,全面而确切的真相尚不为人所知。

  据专家介绍,老年痴呆症极易误诊,早期确诊最关键。

  一般来说,老年痴呆患者平均生存期仅为5.5年。如果早发现,早期对症治疗,可以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大大延缓痴呆程度。因为,患病早期是药物治疗效果最好的时期。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老年痴呆症误诊呢?

  专家释疑:早期发病的特征是“近记忆差”

  专家认为,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隐蔽,没有“高烧、抽筋”之类的急症,早期很难判断。但细心观察,仍可发现患者的“近记忆差”,对刚刚做过、发生过的事情会记不起来,而一些远久的记忆则相对好点。

  老年痴呆症的表现还有:经常想不起东西放哪儿了,甚至是常用物品;炒菜有时候忘了放盐,有时候又重复放了几次盐;到超市购物,却忘了要买什么;刚看过的电视剧,想不起剧里的故事情节;遇到老朋友,竟然怎么也想不起名字,或者刚刚结识的新朋友,转身便忘掉了;记得的电话号码越来越少,家里存折的密码也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有时候觉得脑袋里一片空白。

  专家提醒,如果发现老人突然行为怪脾气坏应及时就医。

  梁直厚博士讲述了这样一个病例:张婆婆今年75岁,老人善良纯朴,待人和善,街坊四邻有不少朋友。可近两年来,大伙都觉得她像变了一个人,很不好相处:小区里组织的活动,好心告诉她后,她却听不懂似的,不停纠缠询问;拜托她帮忙的事,明明点头答应,一觉醒来,她却矢口否认。不仅如此,她还老怀疑亲友偷她的东西,迎面遇到熟人,竟像不认识,招呼也不打。女儿出门办事,张婆婆竟不停地打电话,开口却不知所云,让家人头痛不已。于是,张婆婆在家人的带领下来到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询问病史后,医生诊断老人是患上了老年性痴呆,给予药物治疗。一个月以后,果然张婆婆再也没瞎唠叨,也不成天打电话黏女儿了,与四邻的交流也得体,还常常笑呵呵地到社区麻将室观战呢。

  虽然目前没有药物能逆转脑功能的衰退,但若能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减缓病情恶化的速度。由于老年痴呆症的早期健忘、对很多活动没兴趣等症状跟抑郁症等另一些疾病十分相似,因此很容易误诊。

  此外,头部CT和磁共振对于痴呆疾病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示患者是否有痴呆问题,还可以帮助医生鉴别痴呆类型。(综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