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合一时,调心就是调身

I导读:存想,是传统文化里一项非常重要的修炼技术,是老祖宗们给我们传下来的宝贵遗产。中医脱胎于传统文化,由“道”而来,作为中医人,传统文化里的精髓内容是需要有所涉猎和掌握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作用于临床。(编辑/白术)

心身合一的修炼技术——“存想”

作者/刘天君

一:存想修炼

存想这个词来自道家修炼术语,《酉阳杂俎校笺》中说:“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用现代的话语来说,这是一种深度立体的想象,也被称之为“具象思维”。

下面举一个存想修炼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到底什么是存想。

这个例子是密宗的一个修炼技巧,我把它稍微变了一下,以适用于教学。存想在密宗里叫观想,观想的修炼方式分成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是程序性的,不管观想谁,观想一位菩萨或者一位上师,或者一个曼陀罗,都是一样的。即观想的对象可以不同,但观想的过程,基本上都一样。

举观想观世音菩萨为例,第一个步骤,叫做取相,就是说把“像”取下来。

怎么取呢?可以去买一张观世音菩萨的画像,找自己喜欢的请一张。修炼的时候挂在面前,找一个适当的距离和高度。大的画像,就离得远点,小的画像就离得近些。

例如买一张大约两尺高一尺宽的画像,离一两米远吧,然后坐定了,看着这张画像,边看边记住观世音菩萨慈祥优雅的形象,尽量地去记。

看片刻,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回忆一下,记住。再看片刻,再闭眼回忆、记忆,如此反复,直至不管睁眼还是闭眼都一样清晰为止。

这时候就可以不看这张画像了,因为闭上眼睛就能看见观世音菩萨,而且与睁眼看画像的效果完全一样。这就把相取下来了。

到达睁眼闭眼一样清晰可见的程度,其实就已经碰触到存想和具象思维的深度了——画像的每个细节每种颜色都已经记住了,闭着眼睛和睁开眼睛看到的都一样,这就是取相。

第二个步骤叫净相,就是在深度存想中把已经取到的形象清理干净。

第一,把纸去掉,只留下观世音菩萨的形象。不要纸,当然也不要纸上的灰尘,以及纸上斑斑点点的东西。把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脑海里加工成一个非常纯净、非常整洁、没有任何杂质的像,这就是净相。

第三个步骤叫变相,就是要让净相有所变化发展。

怎么操作呢?先练习把脑海中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反复放大缩小,缩小放大,要操作到非常熟练,可以放到非常非常大,也可以缩到非常非常小。而且不管放到多大缩到多小,清晰程度并不改变,都栩栩如生。

净相已经是功夫,变相更是功夫。而且让形象能大能小只是第一种活动,而后在能大能小的基础上,还得让形象伸伸胳膊伸伸腿,让四肢能动。也就是说,让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脑海里面变成一个活生生的菩萨,即赋予她生命。

怎么赋予?就是在深度存想中,对意识加工。修到这一步,观世音菩萨在脑海中已经不是一个画面,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菩萨了。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是用相,应用这个相。

怎么用呢?可以与她对话。可以问她:今天晚上要不要学习灵兰的课程?她或许就会告诉你:“对,要好好学习,这个对你提高临床水平很重要。”

如此问各种问题,她也会回答各种问题,不是自问自答,而是就有个菩萨在回答你。

理论上修炼到这一步,观想就算成就了。观想的对象可以不同,例如还可以观想上师或其他,但修习的过程大体都一样。

通过以上简单的介绍,大体应该了解了“存想”就是特定思维主题的深度想象运演,也就是具象思维运演。

二:站桩抱球与纪昌学射

在传统文化里,这类修炼方式很多。比如说站桩的抱球动作也是存想,例如师傅说先站三年,这三年就抱着球站。抱什么球呢?开始想象抱个纸球,抱住了以后,想象抱木球,再抱住了以后,开始想象抱铁球。

三年下来,当能体验到在抱一个铁球的时候,两臂就非常有力量了,这时候打出一拳去,与抱纸球时打的拳的力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传统武术里锻炼力量的一种方法,完全用存想,也就是具象思维的方式训练。

类似的方法在古代应用很多,还记得《列子》中纪昌学射的故事吗?(编者按:可参看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动画《不射之射》,一部非常有韵味的老动画,很有启发)

古时候有个射箭非常好的人叫飞卫,纪昌想跟他学射箭。收徒之后,飞卫对纪昌说,先不用学射箭,先学着看靶子,反复看,什么时候能把很小的靶子看得跟车轮一样大了,再学射箭也来得及。纪昌就从练习不眨眼开始,再练习把小靶子看成大靶子,最后将靶子看得像车轮一样大。如此,他再射中靶心就很容易了。这个方式也是存想的技术。

到现代,其实许多体育锻炼里面也应用了类似的训练方式。例如跳高训练,临比赛前几天为了积蓄体力,不再实训了。这时侯就可以想象跳高的过程,想象地极其细微,当你想象地足够深和具体的时候,身体每一块实际跳高涉及的肌肉都会同步运动,只是运动幅度不大,但已经足够影响到身体了。

这也是一种存想的训练。

这种训练有用吗?非常有用,因为你进入存想状态,在深度想象跳高过程的时候,身体也在同步发生反应,就如同是在真的实训。也就是心神直接作用于身体。

那这和移空技术治神有什么关系吗?

三、移空技术与存想

移空技术的前半部分其实借鉴的就是存想技术,也就是在给患者治疗的时候,要想取得效果,一定要让患者进入“存想”的状态。

存想不是简单的想象,是极其深度的想象,在深度想象的世界里,患者的所有活动不再是简单的心理活动,而是心身活动。

什么是心身活动呢?就是心和身是统一的、同步的。在心身合一的状态下,对心的调整就是对身的调整,两者无二。

就像站桩抱球,你并没有实际锻炼,只是在进行存想,但身体就会自然而然长力气。

其实我也知道,很多人会认为这很玄,所以语言的力量是不够的,你需要实际去做、去练,只要真正体会到了,根本就不用说什么,你自然而然就懂了。

所以,很多情况下,我明知道大家信的少,疑的多,为什么还要不断重复地讲呢?

是因为在学习中医的整个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医是由道而术的医学,因此中医师只是重视临床还不够,还要打开思路,还要学习传统文化中精髓的内容,还要有“求道”之心和“修道”之行。

古人是诚不我欺的,很多我们认为不可思议的技术,像“上医治神”,像“站桩抱球”,像“纪昌学箭”,是真的吗?是真的!

那为什么我用起来就没有效果呢?这不是“治神”这个技术的问题,也不是纪昌在骗你,而是我们没有下足功夫、没有做到位!

不能因为自己没有做到,而去否定传统文化里优秀的内容。

当然,这也与我们现在的教育有关。

我77年上的北京中医药学院,也就是现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北中医任教,从方剂教研室转到气功教研室,一待就是三十年,直到退休。

所以我是知道的,如果中医的治疗内容分“形、气、神”三大块的话,学校教育重视“形”,但是对“气和神”,尤其是“神”的重视是不够的。

但是“气和神”的部分重要吗?非常重要!

所以,和灵兰合作,推广移空技术,也是希望我们临床的中医师,要有意识地去学习和重视“气和神”的部分,尤其是“神”的部分。

移空技术是“上医治神”众多技术中的一种,它不是治神的全部,但是足够你打开思路,如果用的到位,也足够你应对临床。

那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编者按:做了这么多课,在各种理论和技法中求索。忽然发现,原本中医治疗疾病的三个层面:形、气、神,传到我们手里,似乎只有“形”了。今天,能做好以“术”调“形”的医生已是不错,但我们知道,要成为优秀的中医师,必须要上升到“道”的层次。

从“术”到“道”,这种思维的转变也许是困难的。虽然困难 ,却值得探索,从神入手,去解决身心疾病,打开临床思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