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需要重启,人生需要备份

有故事.有方法.有工具

这是2019年第34篇原创文章

总186篇原创文章

全文4725字,阅读时间9-15分钟

转发、“在看”、留言...都是鼓励

1

备份了吗

重启了吗

2000年那会,正是我痴迷电脑的时候。住在北京南三环的我周末的时候老往中关村跑,海龙、科贸两家电子城是我最常去的。试硬件,淘软件,与各路大神一起聊聊软硬件的使用心得和发展趋势,乐此不疲。

也正因为如此,我在朋友和同事中间小有名气。谁家需要攒电脑了,谁家的电脑需要重装了,谁家的电脑连不上网了,谁家的电脑中毒了,谁家的电脑蓝屏宕机了等等都会找我。

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问的第一问题都是:你的电脑备份了吗?

“电脑备份”?朋友们常常被我问得一头雾水。“明白什么是备份,但是不知道电脑需要备份,也不知道怎么弄”,这是我听到的最多的回答。

“系统重启过吗?如果还没有,我们重启一下看看能否解决问题?”这通常是我问的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电脑需要备份和重启呢?

备份的目的是有一个副本。这样一旦原来的文件丢失或者中毒了,可以直接复制回来。比如一些数据、图片、驱动程序、软件设置、个人信息等等。后来技术发展到可以备份整个操作系统,术语叫镜像。使用诸如GHOST的备份工具(GHOST在那个时代大名鼎鼎,是个神器!)可以把整个系统盘(通常是C盘)做成一个镜像文件放到光盘里,这样一旦系统盘因为感染病毒或者出现别的问题无法正常使用了,就可以用这个备份的镜像文件把整个系统都恢复回来。而可以恢复的不仅仅是操作系统,你安装的所有软件应用,个性化设置,重要文件等等都可以一下子恢复。跟完全重装系统相比,它所能节省的时间是超乎想象的。

重启有两个循序渐进的步骤/目的:

一是清零。退出当前的环境(包括任务,资源等等),然后系统初始化,恢复标准秩序。通常这会解决50%以上的电脑问题。

二是重现。看能否重现之前出现的问题,进而找到结症,最后解决问题。

比如说你的电脑在安装了某个硬件之后蓝屏了(罢工了),当你重启电脑时,你可以根据初始化过程中的系统报警声来判断是哪个硬件导致了问题。然后拆下这个硬件就可以解决问题。硬件问题往往是不兼容造成的,包括硬件不兼容和软件不兼容。

2

备份不在

重启无用

【朋友圈的一个帖子】

刚才发生什么了️,微信所有的聊天记录都没了……额的神啊

我要直播剁手,快来看......

几百个沟通记录都没了......头痛耳鸣中

借个人惨痛经历温馨提醒大家:微信聊天记录邮件啥的一定要做好定期备份呀,微信还好上个月底做过一次,在此之前的都已找回,但半个月过去了,很多逻辑已经断章,脑子有的疼一段时间了……以前就吃过一次邮件丢失的大亏,现在这方面非常注意,每周一备。

3

备份长在

后顾无忧

【领英上一个外国友人的帖子】

上周六我的iPhone崩溃了。我本来试图在PC上备份我的手机,不知道什么原因,手机直接白屏了。带到维修店,感谢上帝!他们可以重置软件并更换电池。虽然我可以从旧备份中恢复大部分数据,但我几乎丢失了20个我为领英准备的新帖子。更令人伤心的是,所有这些帖子都是在我有灵感的时刻写的,我无法一字不差地回想起我所写的内容。

令人欣慰的是,手机在崩溃前自主设法备份了我的所有帖子。上一次我的手机崩溃则是非常糟糕的,因为我3年没有备份我的手机。这一次是我约9个月没有备份手机。我打赌你们中的一些人读到这里时会提醒自己备份你的手机。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在技术进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和快节奏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学会积极主动地及时备份我们的所有信息。现在几乎每个人都使用计算机,不像那时候我们是靠复印机工作的日子。不要像我一样被动。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轻松,但有时我们仍然需要确保我们所有的辛勤工作得到保护。在次温馨提示...立即备份你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这个世界,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重要的东西都应该做好备份,比如软件、硬件、系统、文件、数据,

那么人生呢?

前一阵网上流行这个段子:如果你要骂人,不要骂那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你一骂他们会辞职的。但是如果你要骂,就骂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大叔,因为他们有房贷车贷,所以再怎么骂,他们也会陪着笑脸。

其实最要命的还不是被骂,而是连被骂的机会都没有了。

就在不久前,朋友圈被“某知名企业8年老员工跳楼”的帖子刷屏。这位老员工因为“年龄大和绩效不好”面临被解雇的结果,终于,不堪压力跳了楼。

  • 那位程序员被辞退后为什么想不开要跳楼?真实的原因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被辞退后,就需要去找新的工作。

  • 程序员不是很好找工作吗?是或者不是。如果他研究的是大数据,AI方向的,那没问题;如果还是传统的程序员,那竞争力就要大打折扣了。

  • 程序员不是赚钱多吗?但是程序员也是707甚至007工作制最多的。所以为透支健康付出的费用也许已经开始蚕食他的钱袋子了.....

有句话说:当上帝关上一扇门,他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问题是,我们如何能够把握机会。从容优雅地从另一扇门出去?


系统需要重启

人生需要备份

相对于软件、硬件、系统、文件、数据的备份,人生的备份没有那样来得简单直接:

第一

备份未来需要的技能

贝佐斯说: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这同样适用于人生的备份,因为人生的备份不是100%复制已有的技能,而是要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开发新的技能,培养未来核心竞争力。

现实中能够认真思考个人5年以后发展的人并不多,能够坚持初心最终实现的人就更少。过去的10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未来的10年将会有更多的变化发生。如果你已经思考了未来5-10年的发展,你将如何从现在开始做好备份?以便在未来让今天的备份成为明天的竞争力?

昨天跟一位学员沟通间接采购品类管理方面的信息时,我提示他从现在开始可以多关注一下IT类和市场传播类,因为这是大趋势。关注IT类是因为未来世界的发展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现在是软硬兼施,等到基础设施打造好了,软件将一统天下。

关注市场传播是因为身边越来越多KOL,思想领袖,网红,大V已经并且继续颠覆这个领域。未来和你签约的一个专栏作家也可能是一个机器人了,不了解游戏规则怎么能行?

第二

勤于备份,什么时候都不晚

这里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时间节点,一个是应用频率。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一个高赞的回答是: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10年前,其次是现在

过去的备份是为了过去的将来,现在的备份是为了现在的将来和以后的以后。郭台铭68岁宣布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特朗普70岁当上总统,褚时健75岁创立褚橙。你看,这些时间节点对他们来说不晚。对我们呢?

而备份的频率见仁见智。有人每日三省,有人每天写日记,有人一周一复盘。其实这些都是备份的过程。就拿写日记来说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下来的东西就是备份好的东西,记不住没关系,拿出日记本随时回忆和找灵感。

第三

备份的是知识系统,不是知识点

在时间有限,知识过载的“乌卡”时代,我们平时接触的更多是知识点,比如各种单一的概念或者技能。这些固然有用。但是如果能成系统地去配备和备份,则会明显增加竞争力。

以当下比较火的数字化为例。有人说数字化就是电子化,有人说数字化就是一切都在线,有人说数字化就是手机端的各种app。说的都对,但是只是一个一个知识点。系统的理解数字化是这样的:

数字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为了便于记忆,我称之为从0到1再到N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形式转换阶段(0的阶段),发生于19世纪70、80年代,英文叫Digitization。简单地说就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二进制或者数字格式。比如将一段手写的文字敲入电脑,变成了微软的Word格式,这就是形式转换的数字化。这样计算机就可以识别和处理了。

第二个阶段是进程应用阶段(1的阶段),发生于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英文叫Digitalization。简单地说就是数字化应用阶段。比如说手写文档敲入电脑后形成Word电子文档,然后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客户。进程应用阶段的数字化创造了更快捷的与客户连接和交流的能力。其它一些典型的例子包括ERP,CRM,物联网等等。

第三个阶段是变革创新阶段(N的阶段),英文叫Digital Transformation,又叫数字化转型。比如O2O,从线下到线上就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例子。再比如一家公司以数字形式存储所有记录,并尝试将这些数字记录线上化(比如放在云端),以便各个部门都可以容易的获取并做分析。数字化转型是一种思想、模式和制式的转型,而不是简单的格式转换或者数字化应用。在数字化转型中,我们可能会结合使用几种数字技术来改变我们工作的方式,使用以前不曾有的数据。

讲个数字化转型的场景:30年前,如果你想创业。你需要购买服务器、软件授权、租用办公室甚至是厂房。而今天的创业环境和体验则是完全不同的。作为创业者,你可以订阅你需要的软件,比如Office365, ERP, SaaS应用程序等等。你可以按月付费,并且可以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购买更多的授权。通过网上平台,你可以将需要的制造服务外包,然后直接在网上营销并提供售后服务。世界级的平台公司诸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可以为你提供诸如此类的全方位的服务。

数字化有哪些属性和特征?

第一,它可能是一个信号,一串数字或者0和1的二进制代码;

第二,它可能是存储在云端的模型、数据和信息;

第三,它全天候在线,自动收集,敏捷处理。数字化系统应该能通过互联网从任何地点访问,不应对设备和使用情况进行任何限制。数字化服务应该包含尽可能多的计算机处理过程(最理想状况是100%由计算机处理),需要的人工介入越少越好。

第四,它提供强大的反馈机制。在数字化世界中,客户都期待着自己的请求能够立刻获得反馈。客户不会再等待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数天,仅仅为了知道自己的请求是成功或失败。数字化世界的响应时间已经开始用毫秒作为单位来衡量。

第五,它需要在全天候的条件下持续集成、持续改进、持续交付,这样才能持续迭代并由此无限接近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另外应该是由数字化服务定义业务过程,而非业务过程定义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意味着业务过程需要作出改变,以便适应计算的世界,而非反其道行之。

第六,它的唯一原则是客户为先。一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第一要务。你的客户是谁?市场在哪?他们是你数字化服务的对象。从用户和市场出发,对方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服务?客户在哪,尽一切努力吸引他们,维系他们,取悦他们。为了数字化转型,必须打造可以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文化,可以另客户获益的功能,可以快速改变客户或帮助客户降低成本的服务。


除了备份,时不时让系统重启很有必要。我一直都觉得冥想是一种重启的过程。通过冥想,纷繁杂乱的思绪可以安静下来,让大脑休息片刻,获得深度的宁静。

1975 年,作为业界新人的阿诺德·施瓦辛格陷入了焦虑。同年,他开始练习冥想,一练就是一年。

施瓦辛格的感受:“通过冥想,不仅我的焦虑感消失了,我的情绪也比之前更稳定。我不再担忧工作太过繁重,不再将成堆的事情看成一个麻烦。直到今天,我仍然从冥想中获益。”

据说乔布斯做重大决策之前都会冥想45分钟。乔布斯深受一系列关于禅和精神启蒙书的影响,包括日本禅宗大师铃木俊隆的《禅者的初心》、印度大师尤迦南达的《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乔布斯的感受:“如果你坐下来观察,就发觉你内心的浮躁。如果你试图去平复,一开始会变得更糟,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平静下来。那个时候就能听到更微小的的东西——你的直觉开始发芽,你可以把事情看得更清楚,你可以超出现在看到过去和未来。你的心灵变慢下来了,你感知到边界的扩展。你能看到比以前多得多的东西。”

全球对冲基金巨头,《原则》一书的作者雷·达里奥(Ray Dalio)说:“在我所有一切的成就中,冥想是帮助我成功最重要的要素,没有之一(Meditation more than anything in my life was the biggest ingredient of whatever success I have had)。”

BTW,瑜伽课程里有专门的冥想训练。


重启不是让自己走老路,而是暂时放下,重新审视。

备份不是给自己留退路,而是未雨绸缪,随时出发。

4月22日,对我而言特殊的一天,我写下这篇文章送给自己和关心、关注、鼓励我的你们!

感谢、感激、感恩!

2019年4月22日


版权声明:“KEEP精进”个人公众号的文章均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及复制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引用或者有其它意向,请事先通过本公众号后台等方式申请并获得授权。原创文章中的部分文字、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本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