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亚军:古诗词里品清明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古诗词里品清明
唐亚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春雨绵绵,在这难得的休闲时刻,我独坐在书旁,从琳琅满目的书柜里挑出一本《唐诗宋词》,于古人的诗词中细品清明,但觉这个清明假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气处在公历四月五日前后,即春分后第十五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与扫墓祭祖的好时节。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诗王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中为我们尽情描绘了扫墓情形。据传,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就十分盛行,人们会在寒食节到清明节这几天,祭扫坟墓,慎终追远。清明节与寒食节本来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扫墓原本是寒食节的内容,只因两节相连,渐渐地扫墓就改在了清明节。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下达诏令,将扫墓祭祀活动编入“五礼”,使得清明扫墓更加深入人心。白居易笔下的清明,旷野苍茫,古墓累累。凄风劲吹,纸钱纷飞,说尽了生离死别,读来直有身临其境之感。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的《清明夜》读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说的就是清明时节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因此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据说,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整首诗妙在末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诗人高超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文字工作者学习借鉴。
明代诗人王磐的《清江引·清明日出游》读来妙趣横生:“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通过这首诗,我们能想象到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清明节已至,看着窗外的春色满园,凭栏而望却不知哪处风景最佳。有朋友告诉我晴空万里下碧绿的原野尽头,便是一处绝妙的游玩胜地。于是,穿过郁郁葱葱的杨柳丛,紧收马缰,马儿一声嘶鸣,抬头望去,但见一位千娇百媚的俏佳人正斜倚在秋千上,她回眸一笑,让黄莺儿叫得更欢、花儿开得更艳,这灿烂明媚的春光呵,真让人心醉神迷!
朋友们,清明节来了,不要忘了去祭奠一下逝去的亲人。除此之外,如果春光正好,可以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外出踏青,效仿古人一样,喝上两杯薄酒,写上几篇小文、吟咏几首诗篇,当为人生一大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