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神州和恒瑞医药向CXO说不 | 海斌访谈

中国最具创新力的两家制药企业百济神州和恒瑞医药已经尝试摆脱对CRO(研发外包)和CMO(生产外包)的依赖,转而寻求拥有更独立自主的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

近年来,CRO/CMO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它为医药企业提供了灵活分配其资源的能力。但百济神州和恒瑞医药的动向也说明,国内领先的医药企业对于CXO机构提供的服务并不满意,它们需要在中国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把控研发和生产节奏。

产能自主

百济神州决定把研发和生产的控制权更多掌握在自己,而非CRO/CMO(以下统称CXO)企业手里。

6月9日,百济神州的苏州创新药物产业化项目奠基,这一项目的总建筑面积超过8.2万平方米,是该公司在苏州已有产业化基地建筑面积的6.5倍。

苏州是百济神州的小分子化学药物生产基地。百济神州2019年和2020年先后获得美国和中国批准上市的癌症药物百悦泽已经在苏州工厂生产。

今年的五月份,百济神州第三款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百汇泽获得NMPA附条件上市批准,并在短短3天内实现了从苏州产业化基地出货并送达患者手中的无缝衔接。以苏州为中心,这款药物已经触达全国众多省市。

苏州的新基地建设显示,百济神州正在为更多的产能规划留出空间。

第一财经记者现场看到,挖掘机已经开进现场,未来三年这里将平地起高楼。据百济神州苏州生产运营负责人陆利强介绍,项目建成后,该基地的规划总产能将在原有基础上最高提升10倍,预计年产固体制剂10亿片/粒。

除了已经商业化的产品,苏州基地的另外一项职责是为临床阶段的药品需求提供强有力支撑。

“我们有很多的小分子药物,都要马上进入临床阶段,甚至是后期的商业化阶段,就要求我们在CMC(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Control,化学成分生产控制)这个角度,要有很强的研发实力。”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王志伟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实验室做出一个化合物,这个化合物只是一个分子结构,如何把分子结构变成实实在在的公斤级样品?”王志伟解释说,“打个比方说,面粉怎么做成不一样的最终产品:饼、饺子、包子等一系列东西。药就跟做饭一样,这里面实际上就是一个工艺。我们要想办法把面粉的质量做成一致,要把工艺开发出来,让它在工业上能放大。”

药物的早期研发、临床前实验,以及临床一期、二期、三期,乃至药品商业化阶段耗时费财,一种日益流行的做法是制药企业将相关环节外包给CRO、CMO等企业。

在中国市场,昆泰等跨国CRO公司得到了新的机会,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CRO、CMO本土企业快速成长。临床研究和生产等业务的外包,可以使制药企业维持最低的固定资产投入和更小型的临床开发团队。但研发和生产外包带来便捷性的同时,问题同样明显:制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于研发进度和工艺质量的把控。

百济神州从设立初期至今,一直和CMO有合作。王志伟表示,“制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即使是很大的公司都不可避免的需要跟别人合作。哪件事情我们能做,效率是不是高,钱花的是不是值得,我们要统一分析。在一个项目上可以,也许在另外一个项目不行”。

苏州生产基地的扩张显示,随着研发管线的丰富和产品商业化的推开,百济神州日益重视化学药物的自主生产能力。

在生物制药板块同样如此。以百济神州的百泽安为例,它与德国企业勃林格殷格翰达成合作,由后者承担了委托生产的职责。不过,百济神州也在广州建立了生产基地,以增强自身制造能力。广州生物制药一期和二期生产基地先后于2019年、2020年投产后,百济神州马不停蹄的开启了第三工厂的建设。

总体上,百济神州正在摆脱对CMO的依赖。百济神州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欧雷强在苏州基地奠基仪式上表示:“专注建设自主生产能力,能够为我们创造速度和成本优势,以高度灵活性更加有效地实现管线产品的商业化。”

顺流逆流

百济神州同样在远离CRO。

“我们做临床的时候,发现自己团队做的话效率很高,而且执行力很强。如果CRO做,合作双方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着眼点,这样的话效率上一定打折扣。”王志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愿意自己建立临床团队,而越来越少靠CRO来做”。

恒瑞医药采取了与百济神州类似的举措。这家国内的头部医药企业在仿制药领域大获成功后开始大力投入创新药物研发,在其2020年公司年报中,该公司表示要“加快推进海外临床,加快打造专业化、属地化的研发团队,同时推进国际国内市场的研发进程,推动更多产品进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2020年,恒瑞医药在瑞士巴塞尔建立了欧洲临床中心,以推进癌症治疗在内的创新药物开发。第一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份恒瑞医药投资者沟通纪要称,“目前一些产品,国内外临床出现结果的巨大差距,可能跟运营和质控有关。CRO不需要对结果负责,这也是公司下决心自建运营团队的原因。”

构建自己的临床开发团队和生产基地,并非所有药企都能负担,这需要制药公司有足够的产品管线支撑和产品市场化能力,否则将面临极大的人力和产能浪费。

百济神州目前商业化的产品和临床的候选药有47款的创新药,包括了8款已经商业化阶段的药、4款已经申报候选的药和35款正在临床阶段的药物。截至去年年底,恒瑞医药除了已经上市的医药产品外,获准开展全球多中心或地区性临床研究的项目近 20 个。

浦银国际的医药行业分析师朱倩岚在一场分享会上表示,全球的CRO/CMO行业一大趋势是产能向新兴市场转移,特别是转移到中国。从市场份额看,美国和欧洲仍然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不过增长已经放缓到个位数,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增速则达到近20%。

这种趋势性转移背后,最大的考量因素是成本。据王志伟介绍,现在创新药物的研发周期和费用已经高于大家普遍认为的10年和10亿美元。这其中,相比药物的发现阶段,临床试验阶段往往周期更长,且耗费更多财力。而新兴市场国家进行临床试验的成本普遍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

中国的医药产业正在从仿制药阶段向创新药物研发转轨,对于CRO/CMO的需求无疑会持续增长,CXO企业在中国有蓬勃发展的机会。不过,具有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的医药企业,显然不愿意把命脉完全交到CXO企业手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