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赋 张秀东注释
江南春赋
(以“晴翠归国,烟水愁隔”为韵)
王棨qi
丽日迟迟,江南春兮春已归。分中元之节候,为下国之芳菲。烟幂历以堪悲,六朝故地;景葱茏而正媚,二月晴晖。
谁谓建业气偏,句吴地僻?年来而和煦先遍,寒少而萌芽易坼che。诚知青律,吹南北以无殊;争奈洪流,亘东西而是隔。
当使兰泽先暖,苹洲早晴。薄雾轻笼于钟阜,和风微扇于台城。有地皆秀,无枝不荣。远客堪迷,朱雀之航头柳色;离人莫听,乌衣之巷里莺声。
于时衡岳雁过,吴宫燕至。高低兮梅岭残白,逦迤兮枫林列翠。几多嫩绿,犹开玉树之庭;无限飘红,竞落金莲之地。
别有鸥屿残照,渔家晚烟。潮浪渡口,芦笋沙边。野葳蕤rui而绣合,山明媚以屏连。蝶影争飞,昔日吴娃之径;扬花乱扑,当年桃叶之船。
物盛一隅,芳连千里。斗暄妍于两岸,恨风霜于积水。幂幂而云低茂苑,谢客吟多;萋萋而草夹秦淮,王孙思起。
或有惜佳节,纵良游。兰桡锦缆以盈水,舞袖歌声而满楼。谁见其晓色东皋,处处农人之苦;夕阳南陌,家家蚕妇之愁?
悲夫!艳逸无穷,欢娱有极。齐东昏 醉之而失位,陈后主迷之而丧国。今日并为天下春,无江南兮江北。
字词注释:
1、王辅文之《麟角集》间之赋,皆律赋也,岂有无韵题之赋之理哉?。然不知何故,今番笔者查询诸多资料,关于该赋,可见之资料皆遗失其韵题。忆少年时,笔者曾遇该赋之手抄本,韵题依稀有“烟水愁隔”字样,今特将另四官韵字亦约略推测而出,权作“晴翠归国,烟水愁隔”并记于此,以待藏书富有之赋友裁定也。
2、丽日迟迟:丽日,明媚的太阳。南朝梁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迟迟,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3、中元:农历正月初一为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合称三元。中元即时之元,谓四季之始,即春季。见《初学记》卷四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及注。有注为七月十五中元节者,从赋意看来非是。
4、下国:天下,下界。《诗鲁颂闭宫》:“奄有下国,俾民稼穡。”5、幂历: 分布覆被貌。如宋梅尧臣《和齐云亭》:“浩荡孤思发,幂历蔓草齐。”
6、六朝故地: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皆据江南立国。
7、葱茏:形容草木青翠而茂盛。晋郭璞《江赋》:“涯灌芊萰,潜苍葱茏。”
8、建业:今江苏南京,六朝的都城。
9、句吴:即吴国。《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
10、坼:《说文》:“坼,裂也。”按土裂。
11、青律:即春律,春天的节气。古代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每一律管代表一个月,共十二律管,以十二律吕命名,如黄锺、太蔟等),到某一月份,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青律,则指代表春天的律管。
12、洪流:巨大的水流。此指长江。宋玉《小言赋》:“析飞糠以为舆,剖粃糟以为舟,泛然投乎杯水中,淡若巨海之洪流。”
13、兰泽:长兰草的沼泽。汉枚乘《七发》:“游涉乎云林,周驰乎兰泽。”
14、苹洲:泛指长满白色苹花的沙洲。《辞海》:“苹,亦称四叶菜、田字草。蕨类植物。多年生浅水草木。常见水田、池塘、沟渠中。”
15、钟阜:钟山,又名蒋山,即紫金山,在今南京市东。如唐唐彦谦《金陵九日》:“九重天近瞻钟阜,五色云中望建章。”
16、台城:一名苑城,本战国吴后苑城,晋咸和中作新宫名建康宫,时谓朝廷禁省为台,因称台城。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侧。
17、朱雀航:古浮桥,横跨秦淮河,三国吴时称南津桥,晋改名朱雀航。
18、乌衣巷:地名。三国吴时于此置乌衣营,以兵士服乌衣而名。东晋时王谢诸望族居此。
19、衡岳:南岳衡山。相传雁南飞不过衡山,故衡阳有回雁峰。晋左思《吴都赋》:“指衡岳以镇野,目龙川而带坰。”
20、吴宫:指春秋吴王或三国吴主的的宫殿。南朝梁江淹《别赋》:“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21、玉树之庭: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男女唱和,其音甚哀。见《隋书音乐志上》。
22、金莲之地:《南史齐东昏侯纪》:“又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
23、吴娃之径:吴娃,吴地美女。江苏吴县西南有香山,相传春秋吴王使美人泛舟采香,是溪因名采香径。洪刍《香谱》卷下引《郡国志》:“吴王阖闾起响屧廊,采香径。”
24、桃叶之船:晋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南朝陈时,江南盛传王献之词:“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25、茂苑:花木茂盛的苑囿。左思《吴都赋》:“带朝夕之浚池,佩长洲之茂苑。”
26、谢客:谢庄《自浔阳至都集道里名为诗》:“崇馆非陈宇,茂苑岂旧林。”由上句观之,此谢客当谓谢庄。
27、草夹秦淮: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县东北,西流经南京入长江。相传秦时所开,凿钟山以疏淮水,故名。疑此处是化谢灵运“池塘生春草”。
28、王孙:贵族子弟之意。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王孙若安靖楚国,匡正王室,而后庇焉。启之愿也。”《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29、东皋:潘岳《秋兴赋》:“耕东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馀税。”李善注:“水田曰皋,东者取其春意。”
30、南陌:城南的道路。 南朝梁沈约《鼓吹曲同诸公赋临高台》:“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31、齐东昏:南朝齐东昏侯萧宝卷,其在位时为梁所灭。
32、陈后主: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为隋所灭。
用韵章法句法用典诸技法分析:
王棨乃晚唐写律赋最多之人,该《江南春赋》为其代表作,乃借景抒情,借古喻今,感喟当时士大夫沉湎享乐,君主淫佚无极,而可能导致亡国之叹也。手法上乃以点带面,乃以“六朝古都”金陵一地之春而代整个江南之春。赋将历史与现实交融在一起,既是描写现实,又是怀古,不仅批判了艳逸无极而至亡国的昏君,又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心。
从声韵而论,该赋韵题尽管“遗失”,然从赋本身看来其平仄各半无疑,其用韵次序分别为:微韵“归晖菲”,陌韵“僻坼隔”,庚韵“晴城荣声”,寘韵“至翠地”,先韵“烟边连船”,纸韵“里水起”,尤韵“游楼愁”,职韵“极国北”,共计26韵。该赋用韵精严细密,如“年来而和煦先遍,寒少而萌芽易坼。”,“高低兮梅岭残白,逦迤兮枫林列翠。”,“斗暄妍于两岸,恨风霜于积水。”,“齐东昏醉之而失位,陈后主迷之而丧国。”,该四个仄韵段落之长句作骈,皆求四声细化,正是唐律赋用韵法度之正楷。赋之第一韵起句存在四支韵“迟”字以邻韵借入五薇现象,此法与林滋之《小雪赋》同,这种现象值得引起吾侪注意。
从章法而论,此赋在内容、在结构安排上很见匠心。赋的开头,以“丽日迟迟,江南春兮春已归”两句“连韵”散句、兮调句领起,开宗明义破题而笼罩全篇,继而点明赋中所写春景,地乃是“六朝故地”,时乃“二月晴晖”,此第一韵微韵者为第一段,其以点带面之手法甚耐人寻味。究其何以如是?笔者以为,不外乎金陵乃六朝古都,其最可代表江南,一则免铺写千里其墨则必淡之失,二则因为古都,其典实必丰赡,正适合借以兴慨耳。陌韵庚韵寘韵先韵该四韵文字乃第二段落,为浓墨重彩铺写“金陵之春景”。其陌韵者可以理解为“原题”,即赋开篇破题后进一步从题目作引申,其归纳为“因大江横亘而使江南春早”。“原题”后,作者自“当使”开始有层次地进行铺写“金陵之春景”矣。具体细腻地写钟山之雾、台城之风、朱雀航头之柳、乌衣巷里之莺,写雁过燕来,写梅岭残雪,写枫林列翠,写争先之嫩叶,飘荡之落红…写到争飞之蝶影,乱扑之杨花,大抵一切堪入眼入耳之远近景物尽入笔底,色彩斑斓,绚丽缤纷,一派“生机”也。从手法而论,作者之铺写景物采用了远近视觉、感官并用、动静穿插、色彩对比等手法。从取材而看,作者将朱雀桥、乌衣巷、玉树庭、金莲地、吴娃径、桃叶船等“古典”纳入眼前,自然亦是写景,然同时更是为后段之抒情作铺垫,如此写景洵高手难为,甚值得吾侪借鉴品味。纸韵尤韵及职韵之“极国”骈,可以看为该赋之第三段,乃从描景转向抒情、并抒发情感、生发感喟而揭示该赋主旨之段落。赋中将士大夫之享乐与农夫蚕妇之劳苦相比较,然后以齐东昏、陈后主耽乐失国而收束。该段过渡之自然,前后之贯通,乃构思上最见作者匠心处,是该赋之另一个亮点。第四段仅“今日并为天下春,无江南兮江北”一散句,以“天下春”回应篇首之“江南春”,全篇遂嘎然而止,是为该赋之总结穴。咦,以节令论自可言天下皆春矣,然江河日下之大唐王朝政局犹是生机勃勃之春日乎?此余响留无穷余味予读者,令人有曲终犹绕梁之感也。
从句式而论,全篇“壮紧长隔漫”五种句式皆有,句式多变,整饬细腻。一次用壮句,曰“或有惜佳节,纵良游。”,用于抒情段落之写士大夫也;两次使用散句,分别用于开篇破题与文章收束处;八次用紧句,八次用长句,骈对工致间,求句子形式之变化多姿,细细分析之下所有紧句长句,其构造无有雷同,所有仄韵段落之长句皆求四声细化。七次使用隔句,除末韵外其它七韵皆有隔句,以隔句为主体,浓墨重彩于此。全篇除首尾段落略有差异、先韵连用两骈紧句、尤韵用一骈壮句外,其余皆严格遵循“紧长隔”句式递进,如此正便于句意之由浅而渐深,亦增加通篇整饬之感。笔者以为,先尤两处句式之稍变,亦是作者有意为之。盖因前者有“别有”一引语在焉,受此引语意义所决定,必得连用两骈紧句,一示可堪另行列举之景物尤多,二用两紧骈以增加用韵之密度而畅滔滔不绝之声;后者用一骈壮句则主要为各种句式之俱全也。全篇共有发引语六个,分别为“谁谓、当使、于时、别有、或有、谁见其”,其中“谁谓”以其反问之意用于“原题”段落之端,以反问再自答,复借以隔句中“非引语若引语”之“诚知、争奈”正宜用“原题”; “当使”则为“原题”罢,继“洪流是隔”之果; “于时”乃从近景至远景之转移;“别有、或有”之作用上文已论;“谁见其”则引入农夫蚕妇以比较士大夫也。因发引语之使用,遂使全篇各大小层次间连贯自然,浑然一体,流利畅达矣。
从用典故而论,本赋所用之诸多词语,皆平易之语而流丽悲倩,华美之字而毫无妖艳。所用事典甚多,于注释间皆可见,此处不复赘言,其所用者皆能扣紧题目,与眼前景物交融,自然恰切而传达情思。观夫“几多嫩绿,犹开玉树之庭;无限飘红,竞落金莲之地。”,“蝶影争飞,昔曰吴娃之径;扬花乱扑,当年桃叶之船。”两骈,咦,今日之“绿红蝶絮”,竟然“开落飞扑”于昔日之“庭地径船”?如此奇思妙想,孰人可及耶?无怪乎李调元有“锦心绣口,丰韵嫣然”之论耶?
总之,该赋值得玩味借鉴处甚多,简单说来大体有一下几点:一则以点带面之术,二则景物铺写之层次,三则典故与眼前之融合,四则引语之使用,五则句式之变化多端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