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方】针刺治疗荨麻疹、瘙痒症和划痕症
I导读:对于这种临床常见皮肤病,除了口服汤药治疗,针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针刺治疗荨麻疹、瘙痒症和划痕症
作者/方幼安
一、概述
荨麻疹是局限性暂时性水肿风团,有瘙痒或灼热感,少数病人可有发热或腹痛等症状。在机体敏感的情况下,诱发的因素很多,动物性的如鱼、虾、羽毛,植物性的如花粉、荨麻、漆树。此外,化学性、物理性、机械性、感染性,以及肠胃道功能障碍,内分泌紊乱和精神因素,也可诱发本病。
瘙痒症是指皮肤上只有瘙痒感,而无任何原发性皮疹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
划痕症是摩擦或搔抓而引起,也可称人工荨麻疹。
中医称荨麻疹为“隐轸”,首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又名“风疹”、“瘾疹”、“瘖癗”。
二、病因病机
内因肌肤有湿,外因感受风邪,风邪有风寒风热之分;又有内因肠胃湿热,外因感受风邪,以致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表里互病,营卫不和,发而为疹。
中医认为瘙痒症、划痕症属于血虚生风。
三、辨证论治
风寒型:
疹色偏淡,剧痒、恶风怕冷,得热稍缓,遇寒加重。苔白,脉象浮紧。治宜祛风散寒,调和营卫。
风热型:
疹块色赤,剧痒,遇热加剧,遇冷稍缓。舌红苔黄,脉象浮数。治宜祛风散热,调和营卫。
肠胃湿热型:
发热瘙痒、脘腹疼痛、腹中无名不适,尿赤便结,口干舌燥,脉实有力。治宜祛风解表,通里泻热。
血虚型:
风疹反复发作,经年累月不愈,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苔薄、脉象濡细。治宜养血祛风。
四、针刺治疗
基本方:
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均双侧针刺,泻法)
随症加减:
风寒型在基本方基础上,加大椎、风池(均双侧针刺,补法,大椎穴亦可用温针,或艾条熏灸,亦可在风团及其周围用艾条来回熏灸)。
风热型在基本方基础上,加尺泽、列缺(均双侧针刺,泻法)。每日针刺1次,如疗效不佳,再加膈俞、脾俞,平补平泻。
肠胃湿热型在基本方基础上,加胃俞、大肠俞、公孙,均针刺,泻法。血海与大肠俞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每次可1~2毫升。
血虚型在基本方基础上,加膈俞、肝俞、脾俞,均双侧针刺,宜用补法,针感轻微,得气为度。在稳定期可3~4天治疗1次,以推迟其证候发作。
五、方义
曲池、合谷穴为传统治疗荨麻疹之经验穴。《针灸资生经·风疹》载:合谷、曲池疗大小人遍身风疹。
血海、三阴交穴属脾经,具有和血养营的功能,亦为治荨麻疹之经验要穴。
大椎为诸阳之会,能解表通阳。风池为手、足少阳之会,有疏风解热之效。
尺泽、列缺穴属手太阴经,能清泄肺经风热。肺主皮毛,与病灶直接有关。
血会膈俞,脾能统血,故不速效者可加刺膈俞、脾俞,以和营养血。
胃俞、大肠俞均可荡涤肠腑,清利湿热。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大肠主津液,针曲池可催化通利。公孙为脾经络穴,别走阳明,表里沟通,湿热自利,故以上数穴对肠胃湿热型疗效甚佳;对风热型便秘者,亦可参考此法取穴,多能因下焦通利,其疹速消。
膈俞、肝俞、脾俞能养血活血,对血虚生风,久患风疹不愈者,有效。
除针刺体穴外,亦可选用耳穴,取荨麻疹区、肺、内分泌、肾上腺,均双侧针刺;对肠胃湿热型可加针大肠、直肠,以利清导。
民间尚有拔罐方法,作者曾试用有效。方法为:取神阙穴拔罐5分钟,取下,再拔罐5分钟,再取下,再拔罐5分钟,共3次,对经久反复发作不愈者有效。
作者曾治愈一例顽固性荨麻疹趣案,并从中获得启示。患者女性,40岁,有25年荨麻疹病史,每届春夏之交必严重发作,发作时除周身多处风团外,每天腹泻4~5次,腹痛,并伴有腹内瘙痒难忍之不适感,历经治疗不愈。余诊得患者外观健壮,形体丰腴,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象滑实,并诉平素大便坚,有便秘史,口臭。嗜辛辣,饮白酒。初诊时正在发作时,患者烦躁不安,不能宁坐片刻,家属补诉患者性情暴躁。
予乃用曲池、胃俞、公孙、血海、大肠俞,均双侧针刺;后两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每穴出血约2毫升左右,余三穴均用泻法。同时兼取耳穴肺、大肠、直肠、交感、神门,一侧用28号毫针刺出血,另一侧用药籽贴敷,嘱患者频频按压,务求剧痛。翌日复诊,风团大半消退,腹痛未作,腹内瘙痒感消失,大便畅通1次,神态较昨安静许多,苔腻渐化,仍按原法再治疗1次。第3日复诊,周身风团全部消退,随访2年,从未发作。
上述病例之治法:纯按中医辨证取穴,曲池为大肠合穴,胃俞、大肠俞为与大肠之背俞穴,公孙为脾之络穴,血海属脾经,为治荨麻疹之经验要穴;并按此理加耳穴,以治此血热内蕴与胃肠实热交织之证。
我国江南一带有一民间俗谚,谓:“肚皮里生风疹块。”意谓风疹发于腹内,奇痒难熬,而又抚之不着,抓之不及,有无可比拟之难受,此民谚恰为此病例之写照也。
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之理论,其风团可发于肌肤者,亦必可内应于肠腑,故可见风疹患者常有腹痛腹泻之证出现。
余在五十年代末,曾以针刺治疗小儿麻疹多例,目睹凡麻疹患儿必并发腹泻,亦表里相关,有诸外必应诸内之理。风疹与麻疹,虽不能剖视患者肠粘膜上是否有疹,但体表皮部有疹者,常可见肠腑有相关证候出现,如此表里相关之反映,固益使人信服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不为臆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