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大夫讲糖:(含语音)对糖友住院期间两种生活方式管理的讨论

今早,抚宁大雪,2021年3月1日。瑞雪兆丰年!

近日,有糖友来我们科室住院,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他曾经也在其他医院住过院。
我们要求: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的所有进食,医护人员都要过目、过称(科室准备了称量食物的台秤)。为了餐后血糖良好,吃完饭45分钟左右,就会有护士呼叫病友开始运动。
他告诉我,上次在**医院住院,就没有医生护士说过具体饮食。他们的策略是:想吃啥吃啥,医生会根据血糖,制定这种日常生活下的降糖方案,包括胰岛素品种和剂量。很多人住院期间的食谱和运动管理,出院后根本做不到。所以,这种管理,意义很小。
讨论:住院期间的饮食运动管理,到底需要吗?
胰岛素泵问世了,动态血糖监测设备问世了,闭环也已经问世了,据说双向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智能胰腺”也问世了,真好!
用动态血糖监测来获取血糖数据,用胰岛素(泵)来降糖。基础率会根据血糖的变化而随机增减。血糖见高就自动增加基础率,血糖见低就减少基础率甚至停止基础率。当血糖低到一定状态,还会自动启动“胰高血糖素”来紧急治疗严重低血糖。
把想吃的食物智能拍照,就知道大约的碳水化合物数量,并根据有关数据提供需要使用的餐前大剂量;如果想去参加晚会,把预定时间输进去,还会提供一个相对可靠的“临时基础率”。
高血糖、低血糖都可以自救-----真是太好了!要是真有这个设备,糖尿病就可以想吃啥吃啥了!
哪里有这样的设备?
哈哈。听说而已,至少我还没有见到。
即使真有了这种设备,您的经济状态也能够用得起,那还得保证仪器运转不出错(万一出错而不会那些基础调整,更危险啊),即使这些都好,那也只能是1型糖尿病的“绝佳福音”!
而对于糖尿病的最大人群----2型糖尿病,远非这样简单。
我很早就有一篇文章,题目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观念,您改变了吗?
对很多人而言,高血糖只是一种生活下,导致一组代谢异常的一项指标而已。

改变理念

陈刚大夫,公众号:陈刚大夫讲糖陈刚大夫讲糖:2型糖尿病的治疗观念,您改变了吗?
治疗糖尿病的模式,在过去是“降糖治病”,而现在更注重的是“治人”’。我也曾有文章:“治人胜于治病”。体现在指南中:就是“每次就诊的病友都要再次提出生活方式改善的重要性”,“生活方式干预要贯穿糖尿病治疗的始终”-----但是,临床上每每看到的却是来咨询“灵丹妙药”的病人。
生活方式是啥?咋干预?
管住嘴、迈开腿!-----这6个字,说起来简单无比,而真正落实?太难了。
而糖尿病的日常管理,还远远不只“管住嘴、迈开腿”这些!
您不改变生活,血糖就会改变您的人生!-----陈刚抗糖语句。
至少有4名从事长途运输行业的司机,被我劝说的改了行。
在我们的交流中,长途车司机大多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青中年,30-45岁的居多。多年的职业,养成了“居无定所、食无定处,作息毫无规律”,还多数是依靠“吸烟提神、喝红牛抗疲劳”的大胖子。
在没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的这部分人群中,发生糖尿病或许就是这种多年“拼搏”、“积攒财富”时所带来的附带产品。
不积极的控制血糖,使其达标,若干年后(至少20年后)的健康就会非常堪忧;而要积极的控制血糖,没有良好的生活管理几乎是不可能。若只是一味地加大降糖药物力度,低血糖就可能成为他们随时发生的恶魔,甚至造成悲剧。
这四名司机改行了,开开铲车、吊车,还有一个开D车,生活变得有规律了很多。有三名司机是“裸奔状态”,不用药物而血糖良好。
住院2周的交流,改变了人生,我们也都成为了朋友,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的真心对待,值得信赖!
妊娠期高血糖住院的管理,就更有必要进行生活指导了。不输液,甚至不用胰岛素,却要住上10天左右。从知道血糖偏高已经有一个多月不敢吃水果的恐惧中,她们逐渐拥有了自信,这就是“话疗”下的改变。
我们的“话疗”是多层面的。把食物分出“优良可劣”。有些食物就是“禁忌”,比如碳酸饮料、奶油蛋糕;有些食物是可以适当选择,比如水果,只是要控制好时间和数量;还有些食物要适当多吃一些,比如膳食纤维较多的蔬菜、含钙较多的奶类,以及高蛋白食物的鱼、瘦肉,等等。还有运动。
患者也可以罗列出自己想吃的小零食,我们会根据具体的品种及其血糖指数,指导她们进食的时间和数量。
我告诉每个妊娠期高血糖的年轻妈妈,都要自己准备一台天平秤和血糖仪。
吃饭速度放慢和吃饭顺序调整,可以使很多糖人的餐后血糖控制良好。
您一个孕妇在家专心养胎,一个吃完饭就溜溜弯的老人,放慢吃饭速度有啥做不到的啊?不就是改变一下吃主食前要先吃点菜或喝点汤的习惯吗?如果这样改变一下,能使得孕妇的胰岛素注射由四针变为一针,该是多么幸福的事!
新诊断2型糖尿病,积极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只要血糖达标,时间维持到2周至3个月,就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可以进入临床缓解。这是血糖控制达标后对胰岛功能的“复苏救治”。即使患者不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只要尽量血糖达标,效果就可以呈现。-----从这个层面上说,它的药物治疗层面意义更重要。但是,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无疑会提高整个治疗中血糖达标的容易度,降低血糖的飘移,减少低血糖风险。最难得可贵的可能是:住院2周期间的严格生活方式干预,或许对他们以后生活习惯的改变更有获益,当然还有改变方法的获得,总之,积极的改变肯定会明显延长“临床缓解期”的时长。
中国制造而享誉世界的著名研究:大庆研究已经证实,短期生活方式干预在几十年后还有获益!
强行改变人行为的场所,最常见是看守所或监狱。就有肥胖糖友因为醉驾斗殴被拘半年。几个月下来,体重下降30多斤,没吃降糖药,出来后的血糖居然5.8mmol/L,堪称降糖奇闻(看守所教育比医生和药物强)。
医院不是监狱和看守所。但是也有自愿进行的:
我国著名的内分泌专家刘超教授曾经亲自尝试“自然疗法”中的“极低热量饮食”。9天后,体重减轻4kg,腰围减少8公分,各项代谢指标明显改善。后推荐给患者,很多糖尿病人经过治疗,体重下降,腰围改善,胰岛功能得到恢复。
我还曾有文章如下,大家可以细品:
1、糖友,您为什么要住院?听听俺的说法
2、从住院的时长说起

学习改变

陈刚大夫,公众号:陈刚大夫讲糖陈刚大夫讲糖:糖友,您为什么要住院?听听俺的说法

学习并改变

陈刚大夫讲糖,公众号:陈刚大夫讲糖陈刚大夫讲糖:从住院的时长说起
试图改变别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俗话说:您永远唤不醒那些装睡的人。
但我们仍在坚持。同时,我更提倡要从思想入手,换位思考,要努力提高糖友自我管理的重视程度,然后才是学习自我管理的方法的问题。
对于那些懂得“塞翁失马”、“亡羊补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大智慧,有时候是顿悟,会“当下见性”。但更多人仍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苦修。
我们致力于科普教育,也只是指导“时时勤拂拭”的方法而已。
现在很多地方都开班,有过“糖尿病管理学校”、“糖尿病夏令营”,等等。其实,住院才是最佳的患者自我管理培训的时间窗,它是在“医患结合”(是需要磨合的)的状态下,进行的“量体裁衣”、“精心定制”。
的确,也有太多的糖友出院后生活就随意了。很多人的胰岛素的剂量越打越多,血糖也越来越高(医患脱钩的外在表现)。
出狱后的那位糖友,也没能挺过半年的“烟酒无度”。没有一定高度的精神文明,当物质极度丰富时,那必定是一场灾难!
糖尿病就是一种生活,医生护士的指导也不是“圣旨”,但是可以当做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切口,要听从建议,有则改之,能改多少就改多少。
对于实在难于就纠正的糖友,我们还是要尽力帮忙的。所以,才有文章:“控制不了饮食的胖糖,不妨试试这些”。但我觉得:生活方式干预不能因此而被降低地位!
不做患教,医护也会轻松很多。点灯熬夜的写文章而从不转抄,其实也很累。
不做患教的治疗,不能以“以患者为中心”做说辞;医护无能,也不应该成为不想改变生活的糖友的那种抱怨!
医患结合,就在于说教之间。
这是十几年前的我。
这场辩论,我是正方、反方?都无所谓。您是什么立场呢?
我只是想说一句话:糖友住院,如果没有强大患教的存在,您的花费就大打了折扣(但中国患教是免费的,医院并没有多收您的钱哦,哈哈哈)
我还在中国抚宁,祝您抗糖......
今早大雪下的中国抚宁长城,美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