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到底做了什么?有人要给他封圣建庙,让中国人再无饿殍饥荒

他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他高高举起。

《人民的夸奖》作者:笑画大师

5月22日,你,哭了吗?

在很多朋友的经历中,这也许还是第一次因为一个人而举国同悲,我所知道的过去上一次有这样的场景,还是听母亲说,在1976年她上小学时,毛教员的辞世。

昨天的袁老似乎还是那个我们熟悉的老顽童,就连去世这么大的事,都用一假一真两个新闻和所有人开着玩笑,多希望这个玩笑没有尽头,没有被人提醒这次是真的。

当我们在纪念袁老的时候,我们究竟在纪念什么。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袁老是谁?

1928-1930年,中国发生了20世纪最严重的持续性旱灾,

北方八省大饥荒,死亡1300多万人,受灾人口1.2亿,当时的全国总人口只有4.89亿,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说法四万万同胞,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关中十室九空,床有卧尸而未掩,道满饿殍而暴露,文献更有记载:人食人不绝于途。

1930 年7月7 日《大公报》刊载了这样一则短讯:饥民初则偷窃死尸,继则公然脔割,终则以婴儿、妇女的腿臂作腊肉,家居供食品,出外作干粮,若不自食,则会为他人所食。

在这篇新闻刊载两个月后,北京协和医院降生了一个男婴,

袁老的出生证明

出生证明上用繁体中文和英文记录了一个叫袁小孩的小朋友,原籍江西德安城内,还留下自己在凡世间的第一枚脚印,而这个小孩后来成为了举世尊重的传奇——那个最接近神的人,袁隆平。

抗美援朝爆发时,他正在上大学,曾参军报国考空军,全校800多人报名能通过体检的只有8个,袁隆平就是其中之一,眼看就要鹰击长空,却在报道前一天收到消息,因政策调整,所有参军大学生被退回而没有成行。

同一年,他去参加了游泳运动员选拔赛,只要拿到前三名就有望进入国家队,然而造化弄人,这场比赛的举办地在成都,眼看就要鱼翔浅底,却因为自由散漫吃坏了肚子,没有发挥好,以第四名的好成绩被淘汰。

但似乎一切又都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天意。

无法成为壮志凌云的飞行员,也失去了成为泳池飞鱼的机会,大学毕业后,袁隆平来到湖南的一所农校教书。

而这位平素浪漫乐观的年轻人,靠着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做出了改变世界的贡献。

1979年,他将杂交水稻技术引入美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知识产权转让案例。

1991年他担任世界粮农组织首席顾问,根据当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稻米产量的20%来自他所研究的杂交水稻。

1999年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9年被国家主席授予共和国勋章。

相比于这些官方的评价,来自民间的声音更能体现出这位人民功臣的巨大魅力。

盛世巨星

在年轻人中一直流传着一个梗,谁说我胖都不行,我又没吃你家的米,除了袁爷爷,因为我真是吃他家的米长大。遇到有人闲得慌怒怼一张图,上面是袁老认真的表情和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表情包。

任何有关袁老的视频,都会引来众多小伙伴由衷的问候和敬意,有时甚至是满屏的“大德鲁伊”整齐刷过。

让科学家跨次元这件事儿,是年轻人特有的表达方式,称呼的背后是内心的崇拜和敬仰。

疫情爆发初期,国内曾有声音对于中国粮食是否足够表示担忧时,袁老在媒体发声:中国不会出现粮荒,大家不用担心。老人家一个简单的发言,就可以让所有人的心都安稳下来。

在疫情最吃紧的时期,2月14日,袁老捐的200吨大米运抵武汉,网友说袁老爷子真的时刻都怕咱会饿着,怕咱吃不上米饭。

有网友在缅怀袁老的视频下留言,早上吃的米是淡的,中午吃的米是甜的,晚上吃的米是咸。中午把饭都乖乖地吃光了,还晒上了自己光盘的照片。

人民把他当恩人。

原来所谓伟大的人,是那个我们潜意识里以为那永远都不会走的存在。

只要不曾忘记,他就不算离开。

在我母亲去世后,我用上面这句话安慰自己,现在也这样安慰你们。

生在饥馑年,见过饿死人的惨剧,袁老说自己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能远离饥饿,有饭吃。

禾下乘凉梦

别说是祖辈,就是父母那代人谈起他们的年少时,纯白面的馒头都是稀罕的,大多是两搅面,米粥煮的稀饭,不飘起几条米虫来都是不可能的,筷子撇一撇也就吃下去了。

没办法,粮食不够啊。这样饥饿的记忆是会伴随一个人一生的,我奶奶生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有一次午饭我把特意买的杂粮馒头递给她,她突然生气的放下筷子发火,不吃这个,我要吃白面馍。

人类几千年的世界史,底层逻辑之一便是别饿死,战争往复、朝代更迭,人类文明滚滚车轮向前的最大动力就是这张嘴,遇到大灾,你不会因为身无分文而绝望,却会因为手中无粮而心慌。

袁老也描述过粮食问题的重要性:一粒粮食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老百姓的饭碗,是“比天还要大”的事情。如果百姓吃不饱肚子,会发生真正的大事。不管是谁,饿上三天,什么雄心壮志都没了,到那时候,史书上的惊悚就会变成人间的现实。

而庆幸的是,袁老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甚至你从小就听说过的杂交水稻大多数人都几乎未曾吃到过,在几十年之前中国真正面临温饱问题的时候,1976年全国开始推广袁老的杂交稻,到1988年种植面积超过5成。实打实地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感激袁老的声音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出。

非洲杂交稻

袁老最新的研究成果,产量爆表的水稻和海水稻,主要推广地区甚至都不是中国,而是中东国家和非洲,是那些拿石油换食品、因为粮食而爆发战争和冲突的地区。

每年会有很多非洲朋友来中国学习和培训,这其中大多数人的学习领域都是农业,援助农业示范中心项目被很多建筑公司中标的同时,农业的相关培训会由一家叫隆平高科的企业来承接,而根据天眼查上的信息,这家由袁老名字命名的企业,实际控制人和最终控制人分别是,中信集团和国家财政部。

当初在这家企业成立后不久,袁老便辞去了董事职务,继续投入到新一轮超级稻的研究中。袁隆平一直喜欢称呼自己为“种田人”,曾经湖南省组织部请他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他果断地拒绝: “我不适合当院长,这意味着我要离开杂交水稻的研究岗位。

直到他在研究基地意外跌倒,鞠躬尽瘁,哪怕在生命尽头,袁老还在为我们的饭碗操心。

全球每年的粮食产量不仅足够所有人类吃,而且还相当富裕,但这却并不妨碍非洲依然每年都有人被饿死,不久前为了选秀追星你可以倒掉牛奶而不心疼,如果未来为生存而战,希望你可以吃到粮食,而不是被粮食吃掉。

别哭了,准备上场吧,当熟悉的名字相继离开我们时,便要知道,时代的接力棒就要到我们手上了。

袁老,一路走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