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传奇:大老总(作者 谭丰华)

乡下人的日子一年四季过得平淡无奇,除了生老病死,要说有什么惊动人的事,那就是婚丧嫁娶。
红白事中,少不了一个体面的人物,就是当地人称之为,管事的“大老总”。
我一生中没有机会体验一下这个角色的感受,但从少年至今,见过形形色色许多大老总。
家乡人喜欢把红白喜事,称之为“事”,“这几天干嘛呢?”“在事上帮忙”,问者随意,应答者也有点敷衍,相当于“你吃了吗?”“吃了”一样顺口。
若是在红白事上当大老总的,则是另一番景象了,这种角色在事上有绝对权威,不仅能说会道,话语有份量,而且也在家族中有一定的威望。算得上村里的“名人”。操办事说句话,差遣个人,绝对不逊于一个公司的老板。村子大,或者是家族人丁兴旺的,好日子多,事多,除了农忙,大老总似乎是一直在事上,一件事罢了,另一件事又来了。唢呐高奏,鞭炮齐鸣,门里门外,大老总脚不沾地,指手画脚,耳朵上夹着一支烟,口中喷着酒气,鼻子和耳垂子总是红红的,从他身边经过,即闻出前边好像走近一家酒馆,开坛的酒香扑面而来。
李老大官名李有富,他三十多岁时族中的人就求他主事,久之,一晃二十年过去,他成村里红白事“通吃”的大老总。李有富长相有些特点,中等个,胖胖的,小眼一笑起来,眯成细缝,整天乐哈哈的没火气。李老大是个光棍,听人说,十几年前不知一场什么病,夺走了刚过四十的老婆,从此,撇下一双儿女和老李。后来李老大当上了生产队长,别看他只有小学文化,大家服气他的能力,平时在生产队里只有身体力行,带着大家干。那时队里几乎没有文化人,李老大这个人就算是最有文化的人了。他的脑瓜特别灵,打的一手好算盘,不管是口算还是打算盘,都能准确无误。只要李老大算过的账,谁都信服。此外,这个人办事公道,爱管个闲事,久而久之,村里人都很看重他。
自老婆不明不白走了后,老李喜欢上了酒。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显得有点醉态的时候几乎占去了一半。那时候酒少,廉价的白干酒也紧俏,托人情使面子,他照喝。李老大好脾气常常被村里的女人钻了空子,村里的女人不论辈份高低,开起玩笑没大没小,几位嫂子一有空就拿他开心取乐。当然,一个女人单挑要吃哑巴亏,于是几个女人一起上,李老大束手就擒,往往被几个女人七手八脚摁在地上,向脸上抹泥的抹泥,朝裤裆里塞草的塞草,老李一副狼狈的样子,直喊求饶。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一个夏日,天上下起来了濛濛细雨,生产队在牛棚里临时开了一个社员会。老李光着膀子,只穿了件肥大的灰色裤衩,正蹲着在牛槽上说得起劲,站在一边的几个女人突然捂着嘴笑,有的用手指着老李笑得前张后仰,有的笑着跑了出去。大家一看,原来老李下身那一家子全部明光光地露在外面。但老李全然不知,继续津津有味地说着。等他反应过来,全场一阵哄堂大笑,他害羞地跑走了。
李老大这个老总,算起来也有二十多年了。周围的人信任他,也暗地里取笑他,把他当作主心骨,又当作和事佬,在村里人心目中,大事小事不可少了他。大家曾认为老李这人不会发脾气。但事实马上会纠正一些人的偏见。只要在红白事上,哪个手脚不利索,哪件家什没理好,他会指着鼻子发火。
老李一到红白事上,马上会进入角色。查点人数,安排事宜,剥葱皮,洗菜,他一边说笑着,一边忙得满头大汗。无论红白事,大到宴席桌次安排,小到一个客人,一盘莱,一瓶酒,他都了如指掌。主人信得过他,凡他在,主人大多当了甩手掌柜。
一次,白事出棺,几个青年人缩手缩脚,险些造成棺木落地。家乡人有这个丧葬习俗,棺木抬起后,不到十字路口不得落地,否则主人家不吉利。这还得了,老李怒了,把一个乱转圈的青年人打了一耳光。老李就是这样的人,别看平时嘻嘻哈哈,办起事来非常较真。
老李人缘好,又实诚,又能办事,虽然形单影只多少年,但是从没有听说过什么风流事。据说年轻时,有个安徽流浪的黄脸女人,还带个孩子,老李收留她娘俩过了几个月。管她饭,又上供销社添了两身衣服。老李乐得像个孩子,酒瘾上来了,憋不住,一开戒,一高兴,一瓶酒下肚,居然满院子唱起来“大路上走来我陈世铎……”女人看看空空如洗的三间草房,连老鼠都嫌贫穷,来了一回再也不回头。她没想到老李这样子,不想过了,便偷偷拿了老李五块钱,拎着包袱另嫁人去了。
老李闷闷不乐,不吱声,喝了几顿酒。有人怂恿他去找。有人说在某某村子里见到过这个女人。但老李拒绝了。身边还有一儿一女,找来了又多了两张嘴,拿什么来养活呢?
李老大天命之年,村里搞起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年年丰收,日子也好了起来。旧瓦房推倒了,盖上了两层小洋楼,村里传言他和村头的王寡妇好上了。
后来又听说,寡妇给老李生了个大胖小子。村里人都知道了,一时弄得满村风雨。李老大一时在村里像做了错事的小学生,连到供销点打酒一个来回,也红着脸,低着头,悄悄地躲过一道又一道目光,不敢有半点怠慢。有一天,他喝上几两绿豆烧壮起胆子,一不做,二不休,趁着酒兴拉着寡妇就走,下午他们俩领回了鲜红的硬本本,据说,俩人在村里人面前,还有意挽着手回家。
六十岁那年,令老李高兴的是,先前的一双儿女已大学毕业,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城里安了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李的性格变得更温顺,村前村后,谁家邻里不和,谁家婆媳闹别扭……他都当“说客”,村里的喜事白事,他很少再去。照他的话来说:“老了,不中用了,新事新办,我也赶不上形势啦,也不去凑这个热闹。”可是村里人仍然怀念他,在这个偏乡僻村,李有富却是实实在在的名人。因为他当了大半辈子“大老总”,曾为村里人办了几十年的红白事。
后来听说,就在老李要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不幸患上了肝癌,不久他便离开了人世。一家人痛苦不堪。尤其是大女儿,在老李临咽气的时候,趴在爹的身上放声大哭。老李流着泪,拉着女儿的手,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0)

相关推荐

  • 【金小说】焦振丨上阵父子兵(二)

    作者简介 焦振,1997年7月出生于河南省鹿邑县,河南安阳工学院大一在读.爱好文学,喜欢创作. 文学 上阵父子兵(二) 作者:焦振 一转眼,五年过去了,儿子旺达也渐渐长大了.他很聪明,两只大眼睛提溜提 ...

  • 傻娘

    傻娘 文/白利芳 七十多岁的李老憨昨儿死了,这在李庄不算什么大事,甚至连悲伤的气氛都很难捕捉到,因为李老憨是个半傻不精的人,死了也就死了,村里人没谁把他的死当回事. 多年的风俗了,红白事,都是要吹响摆 ...

  • 【三晋风情】执客/景之光

    前几天,老家邻村亲戚那儿有事,我回了趟乡下.期间,巧遇当年高中同学老黄.一阵热切地交谈,我才知道他是他们村红白理事会理事.资深的大执客.我们聊了很多,聊得也很投机.他的言语,他的表情,温和地向我传递出 ...

  • 百姓传奇:木匠周三(作者 谭丰华)

    木匠周三 谭丰华 据父亲说,我家老屋的大门是周三敲打出来的.算起来有几十年了,经风雨剥蚀,门已失去了原本的颜色,斑驳的门板裂开了缝,显得有些陈旧,两排圆圆的铆钉透露出岁月的沧桑. 周三并不是村子里唯一 ...

  • 人间章回:过年(作者 谭丰华)

    我小时候喜欢过年,但并不喜欢守岁,熬夜守岁,在长辈心中或不可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到了深夜,往往困得低枝倒挂时,倒头便睡,待爆竹声如釜中豆炸时,一觉醒来,公鸡的啼叫声已此起彼伏. 大年 ...

  • 家事春秋:父亲的“两大件”(作者 谭丰华)

    父亲晚年有两个标志性的东西,一是一台小收音机,他耳朵有点聋,常常把收音机举到耳边.他的另一个标志,有一块茶色的怀表,过了一个时辰,他会习惯性地掏出来看看时间.半导体和怀表,像父亲的亲密朋友,一直伴随在 ...

  • 百姓传奇:乡村小生意人(作者 箫笛)

    乡下人的生意分为大生意和小生意,大生意像开厂子.买辆卡车拉货,或者常年在外东奔西走大批量贩卖:小生意呢?一大早还没起床,就听见门外传来不绝于耳的叫卖声,"买豆腐!""豆芽 ...

  • 百姓传奇:花草树 金兰情(作者 作善义)

    <战国策齐策三>有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写出了志同道合之人才能相聚成群,结交为友.以文结交.以武会友.杯酒结交.生死战友等.生活中的相遇,皆可相知为友,正所谓同趣同志,共有一片喜好 ...

  • 百姓传奇:锔锅匠“黄毛”(作者 徐善义)

    锔锅匠"黄毛" 徐善义 黄毛是个锔锅匠,溜庄串户,锔锅锔盆,技艺娴熟,但最近两三年一直没见他溜庄过来.老家乡邻,谁家锅碗盆壶有点闪失,都是留着等黄毛到来锔.各家老人对家里老物件都是 ...

  • 爱奇艺小说大神作者闫志洋:守陵人后裔,用传奇人生书写传奇故事

    闫志洋 # 作家档案 高人气畅销书作家,编剧,爱奇艺小说明星作家团成员.满族正红旗守陵人后裔. 代表作有<墨家机关术>.<山海奇航>.<云上龙城>等,其中<墨 ...

  • 百姓传奇:二华的传说(续一 作者 周建义)

    据说,关于"腰"和"一"的事儿对二华打击很大,没过多久,二华就不顾老爹的训斥和老娘苦心婆口的好劝,竟伙同几个二郎八蛋出去闯世界了,并发誓说,不混个模样来绝不回乡 ...

  • 文学原创•《圣母院大火烧出圆明园的痛》作者 谭金立

    圣母院大火烧出圆明园的痛 作者 谭金立 圣母院的大火燃烧着 合十的祈祷  束手无策的唏嘘 都无法阻挡塔顶的倾倒 圣母的泪水和塞纳河一起哽咽 圣母啊  你能救赎人类的灵魂 为何就不能拯救自己的栖身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