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开大学语文课四十周年记

匡亚明

苏步青

徐中玉

  大学语文是中国现代语文学科创建之初就有的一门课,是与小学语文、中学语文三位一体不可或缺的一门课。民国时期,这门课叫“大学国文”,因为主要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又叫“大一国文”,因为是公共基础课的性质,又叫“基本国文”。

  上世纪50年代初,由于大陆高校学校实行院系调整,也由于民国大学国文长期来积累的一些问题未能解决,大陆高校渐次停开了这门课。

  大学语文的本质是一门语言文字工具课,是一门母语高等教育课,长期停开,必然导致大学生母语水平下滑,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的水平,引起教育界有识之士的不满。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序幕拉开,大学语文的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

  1978年4月,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在校长就职宣言中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别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1978年秋天,南京大学率先恢复大学语文课程,校长匡亚明对当时的语文教材不满意,便主动联系华东师范大学的徐中玉,希望两校合作,编写一本高水平的教材,随后又向全国同行发出恢复大学语文课的倡议。

  1980年10月,在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联合倡议下,在上海召开了有二十所高校参加的大学语文教学讨论会,代表们一致认为“中国语文课应列为大学一年级的必修课”。  会上对《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并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1982年4月在南京召开“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首届年会,会议选举徐中玉先生为首任会长,匡亚明先生为名誉会长。其后每两年召开一次年会,至2018年,已召开了十七次年会。2000年第八届年会,华东师范大学齐森华当选为第二任会长,徐中玉先生为名誉会长。2008年第十二届年会,华东师范大学谭帆当选为会长。  在2018年国家民政部的评估中,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被评为3A级学会。

  在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的引领下,湖北、浙江、江苏、福建、陕西、河南、湖南、山东、吉林、黑龙江、广东、广西、云南以及北京、上海、天津也都先后成立了省市级大学语文研究会,全国财经院校大学语文研究会和全国军事院校大学语文联席会也都相继成立开展活动。全国开设大学语文的高校在首届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年会时已达到了150所,很快又发展到400所,  其后开课学校持续增加。1985年,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考试大纲》,大学语文成为高等教育所有专业自学考试的必考课程。

  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徐中玉主编、教育部高教司组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在三十年时间里发行量达到了三千多万册,北京大学温儒敏、南开大学陈洪、东南大学王步高等人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各具特色,许多高校也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编写校本教材,一时间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据2006年的一项统计,全国编印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已达1042种。

  大学语文的学科理论建设也在进行。匡亚明在徐中玉主编教材(1981年版)序言中说:学校教育有三大社会职能,第一个社会职能是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第二个社会职能是培养人才;第三个社会职能是移风易俗,树立正气,提高精神文明。又提出大学语文教师负有的三大重任:第一,语文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第二,语文教师要结合业务学一点马列主义;第三,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业务,学深学透。 1986年3月9日,匡亚明、徐中玉、侯镜昶联名在《文汇报》上发表《大学语文应成为独立学科》的文章,提出大学语文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包含文、史、哲、经、政等有关内容,但又不等同于这些学科。大学语文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职能,为此必须使它成为独立学科。老师们也积极撰写大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在知网上含“大学语文”篇名的论文有5000多篇,主题为“大学语文”的论文有6000多篇。40年里,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编辑出版了11卷论文集,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还与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联合组编《大学语文论坛》丛书,定期出版发行。许多高校学报和学术期刊都为大学语文论文发表提供平台,《汉字文化》还开设了“大学语文建设”固定栏目。

  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学语文研究专著的出版。大学语文学科自从1904年诞生,一百多年来没有专著,直到2007年才有了彭书雄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其后这类专著基本上以一年一本的缓慢速度递增,排列在前面的几种分别是:伍桂蓉的《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导论》(2009),杨永芳的《大学语文教学技能》(2010),彭书雄的《大学公共母语教育问题研究》(2011),李君的《大学语文教材研究》(2012),汪大昌和李春颖的《大学生语文问题调查与研究》(2012),何二元和黄蔚的《母语高等教育研究:大学语文课程教材教学》(2013),杨建波的《大学语文教学论》(2014)。如今这类专著已增加到20种了,然而对于一个百年学科来说,对于一个有一千多种教材的学科来说,这些专著实在不成比例,大学语文学科理论建设将是今后最艰巨重要的任务。

  四十年里,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成为大学语文学科理论研究的权威依据。1996年教育部高教司为全国组编教材《大学语文》撰写“出版前言”,指出:“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2006年9月,国家发布《“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2006年11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湖南文理学院召开“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形成的“纪要”建议教育部把大学语文作为全体大学生公共必修课来开。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以38号文件(函)的形式转发了这个纪要。2008年教育部语委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其中列有“高校母语教育”专题,对2007年的大学语文状况作出详细的描述。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经济学、金融学、经济与贸易、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档案学专业)、旅游管理等本科专业类中,都规定了必修大学语文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