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独树一帜地表达海南绘画符号
俗话说,多情人不老。在人的感情深处,一旦产生情趣,精神就饱满,心情就开朗。正是应了那句话:兴趣可保健,文化能养生。
基于此,漾太极网络平台的新成员“漾升活”商城推出了“情趣养生”栏目。今天,我们推出首个艺术家的专访,一起感受牧之教授画笔下的那份热闹,享受其打造的独特的热带山水世界。 漾太极网的粉丝、拳友中有很多在书画艺术中有很深的造诣,欢迎到我们平台展示,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艺术世界的惊喜。
本文首发于漾太极网 文 | 宋雪妮 编辑 | 梁雪淑
在5月举行的首届消博会上,一组海南元素的3D作品刷屏朋友圈,黎妹、长臂猿、椰子树等海南符号立体呈现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海南美食馆的立柱上,观之不禁为作者的创意叫绝。
这组作品是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牧之带着他的研究生们共同完成的。
对海南绘画符号的深入挖掘,对牧之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10多年前,他的“黎妹”系列作品就出现在三亚半山壹号的崖壁上,面积达3000平米。近20年的时间里,在海南高速、著名景区、黎族村寨都留下了众多独特的文化痕迹。
近些年,牧之迷上了画三角梅。他画的三角梅开得轰烈,总是昂扬向上,盖满了整个天空,热闹了观者的世界。
有人说,牧之“开创了中国热带山水画别具一格的表现先例”,深以为然。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这位自称“不懂艺术”的教授详解他如何在长安画派、浙江画派、岭南画派的迥异风格中自由游走,并走出了一条从摹古到革新的“美丽花路”的。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地域情怀在国画当中尤为明显,不仅孕育了画家醇厚的笔墨风格,也形成了特色各异的画派。
牧之出身于“长安画派”,就是那个以表现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为特征和表现勤劳淳朴的陕北农民形象的“长安画派”。
如今的牧之专攻海南地域风情及中国传统风格的水墨写意画创作。风格变换之大,难以想象,牧之却说,对他而言如同开关般随意切换。
这与他的特殊经历有关。
牧之小时候可是个调皮娃,时常逃课没少挨揍。15岁时就到砖厂搬砖,后又到工厂锻铁。21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西安美院,他的父母却不敢声张,怕是个假消息,说出去后连锻铁的工作都没了。
早年的“不平坦”赋予他不同于学院派学者的特质。
在西安美院读书期间,追随“长安画派”耆宿何海霞、康师尧,“黄土画派”刘文西等学习中国写意人物、山水及花鸟画,又师从周正、郭北平研习古典及写实油画技法及创作表现,工作后钟情于中西方绘画的比较研究。
牧之先后在西安,浙江等地任教,2002年来到海南。每到一地,他都会在绘画创作中主动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他爱西安的古城墙,也爱杭州的小桥流水、乌篷船,更爱海南的热带山水、民族风情。
“立足于当下”一直是牧之奉行的准则,美的事物则是他创作灵感取之不尽的源泉。
到海南后,牧之就把热带元素导入中国绘画中,首先领衔研究了海南“大美黎妹”文化符号。我们欣赏牧之的“大美黎妹”系列人物画,能尽情领略黎族人民的风土人情,他们唱歌、他们跳舞、他们耕种、他们收获……海南黎族人民真实生活之所以能与牧之的水墨艺术世界无缝对接,得源于早年师从刘文西等黄土画派练就的深厚的人物画的功底。
一幅幅画作看下来,会发现一个非常奇妙的所在,牧之的作品很少用线条,更多的是用疏密相间的色块,这些色块仿佛是破译黎族的文化密码,淋漓尽致地表达着作为一个外来客对黎族历史文化的解读。这种表达已经成为牧之所有水墨作品的艺术符号,为中国当代人物画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更使得牧之水墨人物艺术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度。
“摹古而不泥古,画心中之山水”,这些海南独有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历代绘画艺术家鲜有涉猎,而牧之的画中却大胆兼收,在创新传统的基础上表现出了特有的南海气魄。他将海南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等元素呈现在绘画作品中,遵循传统国画的笔法、墨法等要素,以深入浅出、过渡自然的墨色韵味,通过丰富的技法传达,与传统的国画完全拉开了距离,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海南绘画符号。
沉浸热带山水十余年,牧之初步形成了“大美黎妹”、“海南山水”和“意笔三角梅”3个创作题材,鲜明的海南意象一览无余。
牧之毫不掩饰其在绘画上的野心。
近些年,他专题研究三角梅绘画,全心投入,企图改造图式语境,找到其中的不同,并扩大这种不同。
众多周知,三角梅并非海南本地物种,它起源于南美,进入中国不足百年,人们对其并不怎么熟悉,专业创作三角梅的更是少之又少。一般画三角梅采用工笔画法,试图用勾线的方式凸显三角梅的不同,最后发现三角梅这种叶子花本没有什么不同。
牧之的三角梅非常灵动,我们似乎能从画面上,聆听草虫的鸣叫,体会到海南阳光的热烈,以及画家不拘一格、随性而为的内心世界。
他的三角梅创作,继承了中国文人的沒骨技法,色彩单纯而不呆滞,鲜明而又柔和,清丽活泼,色块铺排看似豪迈洒脱,其实法度严谨,气韵生动,创造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毫不夸张地说,牧之教授对于三角梅创作的研究领先了5-8年,留下了一串坚实而绚丽的足迹。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牧之现场创作三角梅,勤于速写一直是他多年保持的习惯,谈笑风生间腕底便化出花团簇簇,纸上瞬间成簇成群,花枝摇曳,生机盎然。
他总能精准地把握三角梅的形态结构和不同色相,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三角梅写意精神上的独到表达。我们日常见到的三角梅总是下垂的,在牧之的画作中,三角梅总是向上攀爬的。这与三角梅传递的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非常符合,有枝就尽情地发,有花就尽情地放,给点阳光就灿烂,经历风雨更茂密。
2018年,牧之带着他的92幅绘画作品远涉重洋到美国洛杉矶举办别具一格的画展,作品中大部分是海南省省花、热带地区标志性植物——三角梅。让人没想到的是,洛杉矶到处是三角梅,更没想到的是这些三角梅绘画作品大受欢迎,看来“文化和美的东西都是相通的,对美的欣赏也是一致的”。为此,他在洛杉矶设立了牧之艺术基金会,帮助那些热爱艺术、热爱绘画的年轻人,给他们一些支持和鼓励,同时让更多的人感受和了解中国的艺术,也希望与更多的美国优秀艺术家交流经验。
牧之一直有个朴素的想法,超然于笔墨的规范和边界,能深植在三角梅的水墨天地间,有所作为。他说,“愿意与更多人共享三角梅的技法”,拓展三角梅更多的画法,找到更多的同行人,同行人不单单是画家,可以包括文学家、评论家,让三角梅艺术传播得更广更远,把这份热烈带进每个热爱三角梅人的心里。
只有勤奋,才能善待灵感和得到灵感的礼遇。
很多人的2020年是非常艰难的,牧之却认为自己的2020年非常幸运。这一年,他画了500多幅作品,出版了《海南黎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和《黎锦历史考析暨传承人调研手记》两本书,主持了2个国家级课题,获得了多个国家图书出版奖、省级科研奖等。
他在朋友圈深情写道:“拿到样书,想起一次次深入黎族村寨,一次次记录古老历史……汗水、泪水,真难分得清。整整五年了,己不记得多少个灯下过往、深夜无眠……到今年我已有100多万的出版符号!”
在海南大学牧之工作室里,只废稿就存了满满一墙柜,可见其勤奋程度。就是这样一个“宅男”,晚上非必要从不出门应酬,在海南大学任教20年的时间里,获得了教师荣誉“大满贯”:"最受欢迎的教师"、"十佳"教师、名师工作室导师、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他说,“所有这些,都会精心保存,激励自己在这所学校中感恩前行。”
牧之是研究生眼中的“事妈”,事无巨细都要管,无论是学业还是找工作、结婚生子,但他更希望传递给研究生们一种自由的艺术创作理念,“用作品说话”。
王阳明说,顺应人心,无为以牧之。也许,牧之这个名字跟他的画作一样,是一种选择,一种觉悟,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带着对艺术的诚恳与纯真,欲求尘世中曲径通幽、探寻精神之“纳里”,为当代中国画的表现增姿添彩。
牧之教授简历
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南大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海南省东方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兼有教育部博硕评审专家,文旅部高研班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讲座教授。出版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 巨擘传世: 吴作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央宣传部资助),《黎锦图案与装饰》(中国文联出版社,高水平学术专著资助项目),《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产业化研究》(海南出版社,海南省振兴传统工艺非遗课题研究丛书),《我爱五指山:“海南屋脊”绘就传奇》(海南出版社),《水墨海南》(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镌刻山壁的海南故事》(中国华侨出版社).....发表学术论文 30余篇,获得“亚洲艺术金奖”“东方艺术贡献金奖”、海南省综合文艺大奖“南海文艺奖”、哲社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