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师和学习者自主性研究
黄景
一、课程标准与自主学习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高中阶段(六至九级)的目标描述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六、七级)和“自主学习能力”(八、九级)作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其实课程标准的一到五级已经对自主学习作了铺垫性的要求,强调学习者心理特征的变化,如英语学习的好奇心、兴趣、爱好、积极性、自信心、动机和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使用。这种对心理因素和学习策略的重视贯穿课程标准的一到九级。
在二语/外语教育界,学习者/学生自主性(1earner/student autonomy)被视为一个多层面的(multi-dimensional)十分复杂的概念,而且人们已经意识到,学习者自主性与教师自主性(teacherautonomy)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学习者自主性的发展有赖于教师自主性的提高。尽管到目前为止已有大量的中学英语教师接受了课程标准的教学培训,但是他们对自主学习(autonomouslearning)或者学习者自主性的概念却了解不多或者理解出现偏颇。近年来,国内重视对自主学习的引介,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仍很缺乏。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提出要研究外语教育中的学习者自主性或者自主学习问题,就必须要界定何为自主性和重视研究教师自主性。本文首先对教师和学习者自主性的理论和研究背景作历史性的回顾,然后探讨在课程标准下关于教师和学生自主性的研究应该涉及哪些内容,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才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现和解决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教师和学习者自主性及其研究背景
(一)从学习者自主性到教师自主性
从世界范围看,二语教育的教师自主性研究源于学习者自主性研究。学习者自主性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和北美洲成人教育运动,其长足的发展则得益于70年代建立起来的欧洲现代语言计划理事会。学习者自主性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能力”。也就是说,学习者要对所有重要学习环节作出决策,包括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所使用方法和技术、监测学习过程以及评估学习成果。它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超然、批判性反思、决策和独立行动的能力”,或者,“学习者独立作出选择的能力和意愿”。现在学者们更倾向于认为,学习者自主性是“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控制的能力”,因为“控制”比“负责任”更具开放性、更容易调查,而且定义的措词也无需比“控制”更具体,因为对学习的控制可以体现为各种形式,有多个层次,是个多层面的能力.不管自主学习如何定义,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现代教育的理想目标。
当我们谈论如何发展学习者自主性的时候,我们往往忽视自主性的实质内涵。然而,理清自主性的实质内涵是发展学习者自主性的前提。一般认为,要充分理解自主性,就必须深入研究自主性本身所涵盖的技术、心理、社会文化和批判政治学等层面。嘲技术层面关注的是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在没有教师指导下的技巧和策略使用;心理层面关注学习者的态度、动机、学习策略以及风格等个性特征和认知能力;社会文化层面重视的是中介学习(mediatedlearning);批判政治学层面则把注意力放在意识形态、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上。
学习者自主性至少还包括以下特征:自主是学生和教师的一种权利;自主有程度之别;自主性的发展意味着协作和依存而不是孤立和封闭;自主性概念可以包涵不同的解释,普遍适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学习者自主性的这些特征也同样适用于教师自主性的讨论,因为学生自主和教师自主两者都涉及个人自主(personalautonomy),而且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也是学习者。
近十年来,由于人们意识到学习者自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主,嘲于是教师自主性开始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教师自主性可以简要地定义为“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和在教学中的学习进行控制的意愿、能力和自由权”。在教师教育研究中,教师自主性经常被视为等同于教师的专业权利(professionalfreedom),或者现行课程和学校机构赋予教师教学问题的处理权。在二语教育研究中,教师的专业自由只是教师自主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在二语教育领域,教师自主性的概念主要来源于人们如何理解教师在发展学习者自主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所扮演的角色。教师自主同时被看作是教师的一种专业特质(pro—fissionalattribute),而这种专业特质可以通过教师教育或者更近一段时间以来所倡导的自我导向(self-directed)的专业发展过程来实现。当然,二语教育也有可能过于强调了教师自主性与学习者自主性的这种联结从而忽视了教师自身对自主权利的合理诉求,即教师自主性自身存在的法定性。
(二)学习者自主性和教师自主性的研究趋势
在国内,学习者自主性近年来已引起外语教育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外语研究这种趋势的出现与我国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相吻合,也与外语教育界多年来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吻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就必须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中学阶段,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英语学习策略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和自主性。在大学阶段,外语学习策略训练也越来越多地被当作一种强化自主学习的常用手段。对外语学习策略的重视实质上就是对长期被忽略的外语学习过程(特别是元认知)的重视,这对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然而问题是,仅仅通过学习策略训练就一定能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吗?笔者所进行的学习策略训练行动研究结果表明,外语教育中学习者自主性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制于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学习困难,师生双方对责任、角色和关系的界定,课堂教学方法和互动方式,课程和教学管理等近环境因素,以及现行的教育社会大环境特别是教育评估体制和就业压力等等。
其实,学习策略更多地属于上面提到的自主性的“技术”和“心理”层面。这正是目前国内自主学习研究必须防止可能走进的一个误区。但从现有文献看,国内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和“心理”层面(如只重视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学习策略培训效果的研究),缺乏必要的“社会文化”和“批判政治学”视角(如忽视对影响学生自主能力发展深层次原因的探讨)。而后两者对全面理解学习者自主性的实质内涵和在实际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是不可缺少的,正如吴宗杰所言,虽然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转变课堂角色,把更多的课程控制权和决策权授予学生”,但是,“教师经常是没有权力放弃他在课堂教学中的支配地位,大纲、教学目标、教材、评估方式、学校机构形态以及一切潜课程要素以话语权力的方式在不断向师生双方暗示某种以支配为特点的知识传递形式”。这就表明我们不能从单一的技术和心理视角看学习者自主性。
如果说在国内对学习者自主性的理解和研究还缺乏深度和广度的话,对教师自主性的研究则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我们对教师自主性还缺乏理论探讨,另一方面却希望仅仅通过对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的培训来达到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目的。教学技能的培训对于发展教师自主性是很有必要的,但它更多地只属于自主性的“技术”和“心理”层面。如果没有处理好教师自主发展与制约教师自主发展的诸多社会、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教师自主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自主性比学习者自主性的概念更复杂,因为教师既是教授者,又同时是学习者,如教学中的教师进修。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在国内还很缺乏。特别是在课程标准现教师自主性如何影响学生自主性以及两者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的研究目前还几乎没有。
从总体上看,教师自主性的研究即使在国外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文章在正式国际学术刊物上并不多见,对教师自主性这一概念的界定和理解还存在很多分歧。然而,国外研究人员和外语教师已经开始按照他们对教师自主性的理解积极探讨外语教师自主发展的可能途径。笔者认为以下三种模式比较有利于促进外语教师自主发展,即普通教育领域中已常见的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和近年来才在外语教育界兴起的探索性实践(exploratorypractice)。探索性实践介于反思性教学和行动研究两者之间,这种新型的教师发展模式强调,在采取行动去改变某种教学现象以改善教学效果(即行动研究的宗旨)之前必须先采取行动去充分理解该教学现象。它同时呼吁教育和研究界应该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给予真诚的关注。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师和学习者自主性研究内容
上文已经提到,学习者(学生)自主性与教师自主性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有赖于教师自主性提高。那么,课程标准下的自主性研究应该探讨和解决哪些问题呢?
由于课程标准在高中阶段开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明晰的要求,所以研究对象也可以相应地以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为主。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策略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先决条件”)。基于上述对教师和学生自主性的理解,我们虽然可以从学习策略和学习策略训练人手去探讨自主学习问题,但不应该局限于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教师自主性至少与教师对课程大纲、教材(和教学材料)和课堂教学过程的理解、态度有关,也与教师对这些要素进行控制的能力有关。因此,我们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意见和态度
中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总体评价如何?例如,在教师看来,课程标准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什么困难和障碍?这些困难和障碍是否、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克服?课堂上教师如何理解和看待课程标准(六至九级)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所做的要求?在教师看来,正在进行实验的课程标准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2.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师和学生自主性所造成的影响
学生自主性有赖于教师自主性,而两者又同时受到各种社会、教育、政治因素的影响。在课程标准的形势下,以下问题有待深人调查研究:在新一轮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专业自由权利如何界定;教师和学生各自在课堂内外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们的社会人际关系如何界定;在面对同样的课程标准和要求使用相同、相似的教材时,教师的个人理论如何建构;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在课外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模式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样的学生成绩评定方式、升学考试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性;什么样的教师业绩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师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性;等等。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又涉及许多互相联系的具体问题,现仅举一例。
在当前的外语教育环境下,使用什么教材和采用什么考试方式可能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方法的最直接、最重要因素。那么,随着在课程标准指引下编写的教材的推广和使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方法实际上在多大程度上与课程标准和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如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一致?如果两者之间存在重大差距,造成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方面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是如何应对所面临的困难的?
需要指出的是,对教师和学生自主性产生重要影响的某些因素只有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才能逐渐被发现。这应该看作是研究开放性和严谨性的体现,也是研究需要突破的难点。
四、研究方法和视角
教师和学生自主性研究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但鉴于自主性概念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定性方法可能更加合适。研究者可以对尽可能多的中学英语教师和学生样本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调查研究,同时对一定数量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长期(例如一到两年)的跟踪研究,这将有利于开展在课程标准指引下的教师教学实况和学生学习实况的多例个案研究(multiple-casestudy)。多例个案研究对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和对揭示教师和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应该提倡开展上文所提到的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和探索性实践等教师发展模式的纵向(10ngitudinal)研究。这种研究可以由中学教师自己完成,也可以通过大学研究人员和中学教师之间协作完成,但目的都是共同探讨、建构适合于我国中学外语教育环境的教师和学生自主发展模式。
以下方法可以用于收集研究数据:课堂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笔记、教学管理文件分析、学生学习日记、教师的教学日记等等。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将会加深对教师和学生自主性本质的认识,并揭示两者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
教师和学生自主性研究要致力于展现在我国中学外语教育背景下如何理解和看待教师和学生自主性这两个复杂概念以及如何发展教师和学生自主性的内部人视角(insiderperspectives),即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有关观念、看法和态度。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在中国内陆几乎没有,在国际上也不多见,因为现有的大部分研究提供的是专家们在依赖有限间接证据的情况下对教师和学生自主性本质的分析与描述,即外部人视角(out--sideperspectives)。内部人视角是研究思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主张,研究可以借鉴前人的理论框架和已有的研究成果,但研究目的不一定要局限于对某个理论假设的检验。研究者应该更多地关心,多渠道收集第一手资料(data)最终给人们“展现”什么(即人们能够从隐藏在复杂现象的背后“发现”什么)。因此,除了必要的定量统计和分析外,研究可以更多采用扎根理论(groundedtheory)111]和内容分析(contentanalysis)的方法分析庞杂的第一手资料。这就要求研究者妥善处理他们自己和定性资料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研究者之间对定性资料的交叉分析来保证内部信度。
五、结语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中学英语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知识,自己总结规律,自己评价学习效果。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彰显学生的个性。但是我们必须防止自主学习的理念在转化成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出现异化,即认为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消失或减弱了。其实,在促进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样化了,对教师创造力的要求更高了(高于对他们的教学技术的要求)。因此,在发展学习者自主性时,我们切不可忽视教师自主性的提高;而自主学习的研究也必须重视对教师自主、学生自主和个人自主的研究。要做到这点,就不能把教学和研究割裂开来,即自主性的培养和自主性的研究需要融为一体。从更深的层面看,教师和学生自主性植根于课程自主性和体制自主性(institutionalautonomy),但由于篇幅所限,笔者无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最后,笔者想强调,教师和学生自主性的培养离不开人文关怀。在我们现行的教育、社会体制中,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要特别关注教师和学生日常课堂生活的质量和他们的内在精神,真诚倾听他们的声音,切身体会他们的言语和行为,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提取自己的生活经验,挖掘、建构和拓展日常工作和学习所蕴藏的真实意义。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回复本真,教师和学生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而这就是自主性的一种珍贵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