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书院
【一号书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9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家冰心曾说:“人的本质是痛苦的”。
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便是苦难的开始。
人都是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苦痛使我们理解人生,同时也塑造了我们。
梁启超曾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从苦难中过滤的生命,就像淬火后的宝剑,生命会更加坚韧。
一个人只有了解了痛苦,才能真正地快乐。
父母对孩子苦难的教育,越早开始越好。
作为父母,让孩子多吃下面3种苦,对于孩子来说终生受益。
纵观古今,因读书而升官发财、成功成名的人数不胜数。有这样一句名言:“吃不了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大意是,读书的苦就算是再苦,它都难不过为讨生活而疲于奔命的苦。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像食物和水一样,喂养着你的气质和修养。夜已经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这可急坏了一个人。原来,他家来了一个贼人,就潜伏在他书房的屋榆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进屋偷点什么。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别人学一遍就会的知识,曾国藩要反复学好几遍才能掌握。但正是这种埋头死读,练就了曾国藩扎实的基本功,无形中为他后来的科举考试奠定了基础。28岁那年,曾国藩中了进士,在京城做了官,后来官越做越大。尝到读书带来的甜头后,曾国藩很注重子女的读书。曾国藩认为: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家族子弟,读书要专心、有恒心和有耐心。劳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还有益孩子身心,使孩子勤奋。尤其是后面三个,“蔬、鱼、猪”,既种菜、养鱼和养猪,代指“耕”。一方面,因为是自己种的,所以吃得绿色健康,家里耕种还可以避免青黄不接。另一方面,子女看在眼里,也会明白“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曾国藩家书》中,有一封曾国藩写给妻子欧阳氏的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千万不能做官太太,要为儿媳妇们树立标杆,保持农民的朴素生活。种地的本领不能丢,万一我当不成官,还可以回去种地,不至于日子很难过”。
这便是曾家的家风,子弟勤奋好学,家风严谨和善而又朴实。为了防止家中子孙沾染不良品性,他反复教育孩子戒除骄奢,提倡勤俭。曾国藩在京城时见到不少高官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胸无点墨,且目中无人。让他们住在老家,经常下地干活,以此来培养子孙吃苦耐劳的精神。反观当下,很多的家长,过度的看护孩子,这不让做那不让做。永远跑在孩子跟前,把自己的孩子看的紧紧的,生怕孩子有意外。就连盛饭的小事,也帮孩子代劳,久而久之,孩子便废了。放开孩子,孩子才会成长,让孩子劳动,孩子才会珍惜眼前。依旧顽固的充当着孩子的“护刀侍卫”,不让孩子干一点点苦活和累活。曾国藩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不但不溺爱孩子,反而把孩子们放到田间去劳动。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大意是,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良药苦口,但是却利于病;黄连很苦,是治病的药材;苦瓜,越苦越下火。培养孩子从小吃点生活上的苦,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孙子李子嘉,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很多的家产。自古败家子都有三大爱好:“抽大烟、逛窑子、进赌场”。左巨生满脸为难地道:“我还不起,要不你跟我一起过吧!”李子嘉看着同样已经一贫如洗,只剩下一个房子的左巨生点了点头。这以后,两人便在左巨生家的破屋里,过着每日喝稀稀粥的苦日子。李鸿章孙子悲剧的一生,印证了“人在苦中练,刀在石上磨”的道理。早早吃苦的孩子,更容易接受现实,从而在苦海中泛舟遨游。奉劝天下的父母,别因为你过度的保护,断送了孩子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