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一的一次艰难筹款

刘坤一,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湘军宿将。刘坤一身为清廷的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再加上刘晚年的勋望,甲午之后实为疆臣领袖、诸侯之长,他的言行举止、价值取向与清廷的决策不无影响。虽然他与康、梁等维新派有一定距离,但对变法维新却深表赞同,他痛心疾首咸同以来的洋务失败,认为当务之急是亡羊补牢,兴学练兵以图振作。戊戌政变后,群臣缄默,唯刘挺身力言或瞒天过海,想方设法保护了维新以来的许多成就。

1875年,刘坤一署任两江总督,又在翌年晋升为两广总督直到1879年,之后在1880年开始担任了两年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从这时期开始,由于因为官职调升的关系,开始接触及认识西方事务(两江及两广总督驻地分别是和洋人商务往还较多的江宁及广州,相反江西只是一个内陆省份),并对洋务作有限度支持。在署两江总督及两广总督任内期间整顿治安,主力清剿哥老会及海盗;又在任两广总督时认为赌风不良而禁赌;在任两江总督时沿袭他在任江西巡抚的整顿财政政策,精简勇营以节省军费,将地方乡勇数裁减四分之一,又减免捐助陕西的军饷、并查办招商局贪污。推动洋务方面,在任职两江总督期间发展海运、支持江南制造局造舰及提议各兵工厂生产专门化。

在刘坤一任两江总督期间,发生了一起让刘坤一左右为难的事件。当时,慈禧太后要做寿,朝廷的有关大臣和太监来到了江浙,朝廷官员来了,肯定有大事,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大事,是小道消息中的慈禧太后祝寿,还是其他事情刘坤一心中拿不准。于是,刘坤一劈头就问:“太后有何旨意?”太监也不答话,只是伸出了三个手指头。刘坤一见状,以为要三万两银子,于是松了一口气说“三万两好说。”那知道他话音刚落,太监便黑着脸说:“刘大人想得太便宜了吧!三后面还加个十还差不多。”刘坤一听太监这么一说可傻了脸,心里想三十万,这么多,到哪儿去筹呀!连忙请求太监减免一些。此时,大臣和太监把脸一沉,说:“你可要考虑自己的前程啊!”说完,他们袖子一摆,拂袖而去。

面对短时间内要筹措三十万两白银,这可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到哪儿去弄呢?刘坤一急得抓耳挠腮。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去和那个糟鼻头的师爷商量。这个糟鼻头的师爷平时受到刘坤一的冷落,如今,见刘坤一有事求于他,他就趁机摆起了架子来,静端坐着闭目养神,不声不响。刘坤一见师爷不这幅样子,一时还真没办法,只好学三国时期刘备请诸葛亮,向师爷行了一个大礼,还随手把红纸包里的一百两银票往师爷靴筒里一插。这下师爷不好意思了,急忙请刘坤一坐下,说:“刘总督,这事您不要急,很好办,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只要用两个字就行了。”刘坤一对此大惑不解就问:“哪两个字?”师爷随口就说“搬家!”刘坤一仔细一想,对呀,师爷所说的“搬家”不就是人员调动一事吗?于是双手一拱说:“师爷,好主意,好主意呀!”说完,刘坤一立即吩咐属下,马上开展筹款工作。当天,总督衙门就向所管辖的各州县府发了一份公文,公文上写道“因防务需要,各州县文武百官不日将有多人调动,务必做好一切准备。”并限三天快马送到。

刘总督的这一招,使得各个州县衙门都十分紧张起来,大家都不知道刘大总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们左思右想,对照公文内容逐字推敲。结果发现公文上并没有说明什么紧急防务,而且眼下也没听说过有什么紧急防务。他们一再琢磨来琢磨去,也琢磨不出什么名堂来。但众多官员中,还是有聪明人,其中就有人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八成是刘总督大人手头不宽裕,经济偏紧,想着法子搞点钱。于是,刘总督所管辖范围之内的两江大小州县官员,纷纷向总督衙门递交了手本,手本里夹上了不少的银票,具体多少,大家都不方便打听。

事后,各州县官员在家中耐心地等候总督衙门的消息。过了几天,总督衙门下来一道公文,大家以为有什么好的事情,等到焦急地拆开公文一看,公文的内容却让人大失所望,公文上说时局有变,防务也有所变化,暂时不再调动。就这样,刘坤一在师爷的指点下,还真的不费吹灰之力,就弄到了三十多万两银子,顺利地完成了朝廷大臣和太监布置的筹款任务。

刘坤一的这次筹款也给他的历史留下了一个污点。虽是在朝廷的高压下,通过别人的指点,不得已而为之,但为了自己的乌纱帽,做了违心的事。这也可能给后来的一些贪官污吏起了示范效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