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究竟有什么用?越早看到越好
The Sound of Silence Simon & Garfunkel - Best of Simon & Garfunkel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耀匀 | 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如今的时代,无论是疫情期间的「云展览」,日益火爆的艺术拍卖,还是随处可见的空间雕塑。似乎都在提醒我们:艺术无处不在。
然而你是否曾想过,艺术到底有什么用?面对生存和生活中无数现实的难题,艺术的价值,到底是历史的赋能,还是舆论的炒作?
在心情低落和焦虑之时,如何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平淡生活日复一日,单调乏味,怎样转化这种茫然与无聊?我们应该如何了解自己,并向别人展示我的内在和品味?
显然,面对生活中那些痛苦与困扰,一句「艺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是如此单薄而空洞。面对生存的挣扎和压力,那些虚无缥缈高高在上的艺术,还有用吗?
是的,即使没有历史和舆论赋予艺术的光环,对我们每个人而言,艺术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们既可以感性地欣赏艺术,又可以将它看做情绪和生活的解药,纾解我们的心理弱点与情感困惑,获得对世界和自我的全新认识。
容易遗忘、丧失希望、孤独沮丧、自我迷失、狭隘自负、轻易厌倦。这些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烦忧和困惑,都可以在艺术中,得到疗愈。
▼
NO.1
记录美好
遗忘是人类生存的本能,我们不仅容易遗忘痛苦,也同样容易遗忘美好。艺术的动机之一,就是铭刻重要却易逝的经历,保存短暂而美好的回忆。
法国著名画家勒尼奥,曾描绘一个极为动人的场景,暗示了绘画的起源。
夕阳之下,一对热恋的情侣即将分别。女子决定用炭棍在墓室侧壁,描绘下此刻爱人影子的轮廓。女子之所以作画,是为离别后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清晰的记住爱人此刻的容貌。
这幅画洞悉了人类的普遍心理 ——「为什么艺术对我们而言很重要?」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我们终将忘记曾经赞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圣境;忘记午后某次心旷神怡的漫步,忘记爱人最初心动的瞬间。甚至,我们会忘记孩子曾经环绕我们时的欢声笑语。
因此,无论是对宏大事件的记录,亦或是平凡景致的描绘,这种拿起画笔的冲动,和我们拿起相机的那刻一样,都是源于记忆模糊的焦虑意识。
面对遗忘的焦虑,艺术帮我们在所爱之物逝去之时,依然以片段的方式留住美好,让模糊的记忆再度清晰。因此,当我们再看到那些肖像画时,一定能体会背后的那份珍视与无奈。
然而,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值得被铭记,我们只想保留那些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关于某个场景,值得纪录的细节无数、重要程度各不相同。
很多艺术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懂得以最凝炼的方式,保留对珍贵感情的回忆。只有艺术凸显出那些有价值,却难以保留的要素,才算真正成功。
在相机发明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绘画作为唯一一种保存回忆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从繁杂的日常生活里,提炼出最动人的一幕,让我们能够重温那份情感与悸动,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
正如那些优美的风景画,让我们暂时摆脱现实的烦忧,将满腹心事寄付自然,想起某个惠风和畅的午后,「闲庭信步,云卷云舒」的惬意悠然。
艺术以独一无二的特殊方式
保存了珍贵事物和难忘体验
那些最刻骨铭心的意义瞬间
「生日」夏加尔
NO.2
重振希望
很多时候,我们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缺乏技能,而是因为缺乏希望。
尘世的烦恼源源不断,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失望和痛苦,让我们时刻被忧愁折磨,感到自己是如此脆弱而渺小。
而那些愉悦而优美艺术,可以藉由呈现理想的美好世界,让我们保持乐观的天性和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洛可可画家华托的《舟发西苔岛》,描绘希腊神话中的爱情天堂。沉醉其中的恋人们,互诉衷情,恋恋不舍。梦寐以求的天堂圣景和永恒之爱,给人们以无限浪漫的憧憬和想象。
「舟发西苔岛」华托 Antoine Watteau
马蒂斯画中的舞者彼此连接,全然忘我的姿态是如此鼓舞人心,仿佛所有烦扰都在律动的刹那间,烟消云散。
我们洞悉生活的真相,因为理想的美好而愉悦;又因为现实的残酷反差而备感心痛。正因为我们了解痛苦的滋味,才对其对立面「幸福」异常敏感。
正如生活越艰难,一朵花的优雅和美丽就越触动人心,甚至让我们刹那间心碎。拉图尔笔下的《玫瑰与百合》,质朴而美丽的图景背后,作者显然异常清楚生存的悲剧意味。
真实生活很少能满足我们的欲望,因此那些美丽的图像异常珍贵,它能让我们的内心回归和谐、获得慰藉。
正如莫奈的《睡莲》中呈现的绚烂与宁静,能让我们暂时抛却生活的负累和艰辛,专注的沉浸在静谧无边的氛围之中,获得刹那的舒缓和慰藉。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艺术的主要追求,就是摒弃不雅和烦忧,呈现的彻底理想化的图景。让观者受到感染、慰藉和激励,重燃对生活的希翼。
「时间音乐下的起舞」,普桑
对美好事物的策略性夸张
可以定格浓缩和提炼希望
成为穿越生活荆棘的慰藉
因为我们都太容易绝望了
「秋叶」John Everett Millais
NO.3
治疗悲痛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情绪低落,被负面情绪笼罩无法自拔。内心忍受痛苦的同时,觉得这种忍受毫无尊严。
艺术化手法展现的悲伤,却能让我们从中体会到某种深刻和真实,让心灵逐渐释怀,从而更有效的忍受痛苦。
而这幅为亡夫定制的《亡灵之岛》,描绘了遗孀护送爱人灵柩的最后旅途。神圣肃穆的氛围,以充满尊严的方式,展示了刻进生命的无尽悲伤。
艺术激励我们更深刻的体味悲伤,在痛苦的经历中,找到被忽视的尊严。
「亡灵之岛」柏克林,Arnold Bocklin
正如深受二战创痛的德国艺术家基弗,用充斥废墟灰烬的作品。诠释了名言「奥斯威辛之后,再也不可能有不承担任何责任的,美的艺术了。」
沧桑而荒凉的画面,描绘德国社会经历的创伤与重生,破坏与救赎,反思与忏悔。以正视历史的精神力量,填补了一代德国人濒临破碎的心灵。
「死亡赋格」基弗 Anselm Kiefer
艺术也能通过给予至高的观察点,俯瞰我们生存条件的艰辛。引导我们以更高更广的视角看待生命,从容的应对眼前,强烈又难以磨灭的悲伤。
那些浪漫主义的崇高之作,如大卫 · 弗里德里希笔下的崇山峻岭,星空大海,让我们意识到:时间终会将一切磨砺为灰烬。与世界的波澜壮阔相比,眼前的遭遇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雾海中的漫游者」David Friedrich
当悲伤的感受和艺术相遇
会将那些平淡无奇的经验
转变成某种高尚美好之物
学会和生命中的悲伤共处
是我们终生学习的必修课
NO.4
平衡内心
每件艺术都渗透着特定的心理氛围,是平静还是躁动,是阳刚还是阴柔。而我们的品位,取决于情感的哪部分处于暗处,需要被刺激和强调。
这也解释了为何人与人之间,审美品位的差异会如此之大:每个人都有多重自我,我们渴求那些能够补偿内心脆弱,让我们回归内在平衡的艺术。
「贺拉斯兄弟之誓」达维特
我们的内心需求各有差异,因此唤醒热情的艺术类型,也千差万别。好的艺术,能让我们触及生活中渴望却缺失的气质,重新获得内心的平衡。
当生活中充斥紧张、刺激和压力,我们就更渴望优雅柔和,舒缓静谧的艺术。如柯罗「蒙特枫丹的回忆」,能够让我们从宁静唯美的自然风景中,获得心灵的喘息和瞬间的平静。
「蒙特枫丹的回忆」柯罗 Corot
同样,如果生活过于冷清和沉闷,我们就更渴望充满激情和动感的艺术。唤醒因乏味而沉寂的心灵,获得某种刺激和激励,重燃对生活的热情和渴望。
绘画如此,音乐亦然。因此能够各国国歌总会慷慨激昂、鼓舞人心。
不仅是个人,整个群体乃至社会,都能依赖艺术的平衡而存在。因此通过思考特定时期流行的艺术形式,可以了解这段时期特定的失衡之处。
终日与自然为伴的古希腊人,绝少热衷描绘风景。而终日在都市钢筋丛林中窒息的现代人,更渴望野外风景的作品,弥补内心对自然的无限渴求。
越是富裕的时代,厌倦极度喧嚣欲望的我们,会推崇那种简朴甚至残破的「侘寂」风格,那种回归到纯粹的静谧,会让内心重获某种久违的宁静。
「侘寂」风格室内空间
探讨艺术和装饰品位背后的心理机制,会让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当人们把某些事物视为美的,进而欣赏自身的选择,究竟是因为内心欠缺什么?
艺术以独特而超常的清晰和理性
帮助我们调整性情中的失衡之处
引导我们的内心朝向更好的可能
NO.5
洞悉自我
「列宁在钢琴上的六重影像」达利 Dali
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更无法用语言向他人解释。但某些艺术却能用具象的方式清晰表达出,我们模糊体验,却无法完整阐述的思想和感受。
有时我们会感觉与某物格外亲近,那是因为它提炼出我们那些难以捉摸的精神特质,它所呈现的信息,甚至比我们心中感觉到的更为清晰。
也许在某个时刻,凝视抽象艺术中,那些潦草而又含蓄的表达,就如同注视镜中的自我。那些被隐藏的内在心绪和感受,仿佛瞬间被图像化。
艺术除了能够建立自我认知,还可以向他人展示我们的个性和品味。
在这幅郊外景色的描绘中,生活仿佛只是平淡的进行,却奇迹般的充满了生存的愉悦,捕捉到那些我们都曾经历,却难以付诸语言的内心感受。
「多塞林根港口景色」
无论是莫奈的《睡莲》,温柔光影的律动让你沉迷;亦或是梵高《罗纳河上的星夜》,迷蒙夜色的宣泄让你动容。都意味着内心深处,你对于生命,有着自己独特而深沉的感悟。
艺术可以识别那些对我们而言,重要却难以付诸言语表达的东西。
我们根据自己的精神生活,来重新定义这些艺术。和我们对家居与服饰的选择一样,每种选择都暗示着审美品味,也在向外界表达我们的内心。
我们会在特定时候对某些艺术
感觉心有所属,甚至情有独钟
因为它让我们更深入了解自己
同时帮助我们向他人展示个性
NO.6
迎接成长
「红黄蓝的变奏曲」 Wassily Kandinsky
生活中面对不了解的事物,我们常抱有肤浅的偏见。固执己见,让我们错失很多重要的体验。艺术却可以帮我们跳出常规,拓展对世界的认识。
审美习惯中,写实作品与生活联结紧密,因此容易有「看懂」的获得感。
然而有些时候,那些晦涩怪异的艺术即使广受赞誉,仍会让我们心生不适,甚至因失控而震惊。本能的抗拒让我们对很多艺术形式敬而远之。
那么,怎样与让我们感觉排斥的艺术打交道、进而发现其中的美呢?
「记忆的永恒」Dali
首先,必须明白某些艺术,是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的产物,作者的背景和理念,都造就了笔下艺术的独特性;
例如毕加索的名作「格尔尼卡」,描绘经受纳粹德国炸弹蹂躏之后的小城格尔尼卡。黑白灰的画面充满断肢残骸,充满压抑和撕裂的悲剧氛围,表达的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刻苦痛。
「格尔尼卡」Picassio
看到这幅画的纳粹军官曾问毕加索:「这幅画是你创作的吗?」毕加索正色道:「不,是你们。」当你明白了创作的背景再去感受画面,会有更深刻的领悟,也会被深深震撼。
其次,我们可以试图了解艺术背后,作者的经历和思维方式,找到其中与自己的联结和共鸣之处。
比如《乔治 · 戴尔镜中肖像》,破碎的影像充满不安和荒谬。培根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扭曲怪诞的形体,正是战争创伤下人们精神危机的写照。
我们不也常如此吗?表面风平浪静,而内心的支离破碎,只能自己承受。
「异质」的艺术尤其具有价值,它提供给我们熟悉环境中,无法轻易获得的观念和看法,刺激并唤醒内心沉睡的特质,进而拓展我们的认知局限。
只要我们突破舒适区,勇于探索,一定能穿越表象,意识到荒诞图像背后的精神内涵,领会画家的真正意图,找到与我们价值观和经验的交集。
这样,即使以后面对全新的领域,我们也能以恰当的方式找到共鸣。
让艺术引领我们唤醒全新的经验
是适应环境和自我成长重要一环
由接受到宽容、理解、进而共鸣
是接触一切陌生事物最好的态度
繁星夜,梵高 Van Gogh
NO.7
学会欣赏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围城》扉页里的这句话,大概也是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造成我们不幸的根源,往往在于对周围事物的熟视无睹,看不到眼前事物的价值,而总渴求某个想象出来的诱惑,那得不到的诗和远方。
我们太容易习以为常了,轻易忽视那些熟悉却值得悉心对待的人和事,将世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抛之脑后,反而时刻苦于生活总在别处的困扰。
艺术会让我们重新调动自己的敏感性,用全新的视角和眼光,去重新发现熟悉事物中蕴含的特质和价值。
比如莫兰迪笔下再普通不过的瓶瓶罐罐,因为日复一日凝神的专注,而拥有了超越平凡、抵达永恒的光晕。
再如杜尚开创的「小便池」等「现成品艺术」,以及波普艺术之父安迪 沃霍尔的可口可乐瓶、金宝汤罐头等。
当他们出现在美术馆而不是日常生活中,会迫使我们用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身边的平常之物,凸显出普通事物中可能蕴含的真正价值。
「金宝汤罐头」Andy Warhol
这幅《餐前的祈祷》,朴素的日常在柔和光线的映衬下,充满了温馨的光泽。那些曾让我们逃离的琐碎,都抵不过此刻宁静温馨的家庭氛围。
这一刻,世俗生活的平凡瞬间突然变得无比珍贵,拥有慰藉心灵的力量。
艺术将我们从对周遭事物的习惯性无视中解救出来,以全新的眼光,再次认识和审视,这些早已熟悉事物的内在价值,不再一味追逐新奇与刺激。
艺术展现出平凡事物中的隐藏特质
唤醒我们重新认识生活中美的存在
并感受到每个朴素瞬间真正的价值
「摇篮」贝尔特 · 莫里索
如果一定要说:艺术有什么意义?就是帮我们面对心灵的迷茫和困惑,并且通过艺术的方式缓解和改善。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艺术,它能够铭刻美好、给予希望、舒缓悲伤、迎接成长、学会欣赏,开阔视野,帮助我们认识自我并与他人沟通。
「浪子回头」伦勃朗
如果一定要定义 「艺术的使命」
那么其中之一就是在疗愈的同时
教会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体会爱
爱上河流、爱上天空、爱上自己
并在短暂生命的沿途中爱上某人
愿你能够真正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吻」克林姆特 Gustav Klimt
References:
Alain de Botton、John Armstrong | 《Art as Therapy》
如果美育做不好,就会影响你一生
| 申命记 8:7 |
神领你进入美地,那里有河,有泉,有源,
从山谷里流出水来。
©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