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曾国藩,但也不应该当英雄故事的背景板

作者:娙媛
读《曾国藩传》我找到了自己的“贵人”
本周继续读《曾国藩传》。
读到曾国藩老先生,狂谏咸丰帝,猛戳满朝文武心,顿成众矢之的,黯然离京;猛练湘军,“见死不救”,被周边人唾弃,冷落;“仁义”不在,“廉耻”无存。书中说,对他境况艰难“感同身受”。
但我想没有走到曾老先生这一地步的人,一定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不一定如他一样能抗过这万斤重之各方压力,坚持充盈湘军,以尽救国救民之力........
心绪纷扰,看罢长舒一口气,真不容易!
《论语·里仁》中,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即便为君子,处于世中,也并没有规定什么当如何做,如何不做,重要的是“在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义”宜也。
曾国藩之于湘军的筹建、练兵,就是在国难当头时,他自觉能唯一救国之途径,也是他在此番境地中尚可为之事,但在此事行进当中,咸丰帝的不停催战,挚友江忠源抵死守城之求助,儿女亲家陈源兖的生死攸关,都极为尖锐而现实的毫不留情把艰难的“选择题”出给了曾国藩.
过程之中,曾国藩思绪一定几番沉浮,君臣之否不可欺?朋友之否不可救?亲戚之否不可顾,自己之否不可“义”?他内心自己与自己对话的坚持、怀疑、否定、自我鼓励……
与国难之时,该如何权重,非有一般定力之人一定难以决择。
而他能最终选择坚守,坚守自己对事情本来面目的清晰认知,坚守事物的发展必有“本末之规律”,坚守国难之时,国存为最大,小我又何干的信念,对君拖延上奏,对友讲明实事、给于希望,周全的做了在那时他所能做的所有事,然后直面现实中的一大片的黑暗否定、无可奈何……
旁观者看着,着实堵心!
吴文鎔的出现,让我们对事情有了新的认识,处于同样守城抵抗生死之择的局面,吴文鎔没有给曾国藩出艰难“选择题”:

吾意坚守,待君东下,自是正办。今为人所逼,以一死报国,无复他望。君所练水、陆各军,必俟稍有把握,而后可以出而应敌。不可以吾故,率尔东下。东南大局,恃君一人,务以持重为意,恐此后无有继者。吾与君所处,固不同也。

读时感动之深,感慨万分。吴文鎔,不仅对自己处境清晰异常,亦有报效国家,舍身取义之勇,最难能明大义之事理,知取舍,甚至生死之交,依然与曾国藩同酬气概,不计个人得失,完全没有出艰难的“选择题”给曾老先生,实为可敬!

吴文鎔战死后,曾国藩参崇纶想弃城逃跑,逼迫吴出城作战,以致丢失武昌。咸丰下旨查办,崇纶服毒自杀,成为了这个故事的背景板。

我们也许不是勇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不做一粒磨脚的沙,不做一股逆行的风,不给勇者们出艰难的“选择题”,以此证明我们的存在和重要性。

即便我们不是勇者,但于生活中,亦应修养自身,明目明心,自省自律自守,尽力周全身边的人。

即使我们不能成为曾国藩,也不能成为崇纶,当英雄故事的背景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