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尊琪:用一生去点亮那束“光”

  林尊琪是我国著名高功率激光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为我国的激光事业发展奉献了一生。在他病榻旁的日记上,略显歪扭地写着:“我真心地感谢所有关心我的同事和朋友,但我的任务尚未完成。我必须有信心,做我自己应该承担的任务,决不能消极对待,直到最后一刻!”

  1942年,林尊琪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林治远是我国首批工程设计大师之一,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林尊琪从小就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理想。1959年,林尊琪选择了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只因招生简章上说这是像“盐”一样对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专业。1964年,他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由此开启了他与激光结缘的一生。

  林尊琪长期从事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和X光激光研究,为我国惯性约束聚变激光驱动器发展解决了多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最让人称道的是,在我国大型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神光Ⅱ装置研制过程中的“临危受命”。神光Ⅱ,是由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制、建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巨型激光器,集近百台精密光学设备于一身——当八束强激光通过空间立体排布的放大链聚集到一个小小的燃料靶球时,在十亿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间内,形成聚变反应,可发射出相当于全球电力网总和倍数的强大功率。

  1997年底,我国规模最大的高性能、高功率钕玻璃激光装置“神光Ⅱ”在即将交付使用时出现了问题:出光很顺利,然而光束质量不佳。此时,林尊琪毅然挑起了工程项目一线总指挥、技术负责人的重任。他从系统的设计和元件的品质方面,着手抓光束质量问题,在他和团队夜以继日的并肩战斗下,长期困扰神光Ⅱ的三大科学技术难题终于圆满解决。

  每一项难题的解决、每一个创新性理论的提出,都离不开林尊琪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林尊琪完全忘却自己的年龄和地位,常常忙碌在工程实验第一线。当神光Ⅱ安装滤波作用的小圆屏时,当时已是花甲之年的林尊琪钻入直径不到80公分的空间滤波器管道内蹲着指导安装,他甚至还爬上三米多高的靶场桁架上,将二百余斤的仪器安装到位。他的付出,使得神光Ⅱ装置性能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惯性约束聚变高功率激光驱动器研究能力的重大跨跃。

  2003年,林尊琪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后,很多单位都发来了工作邀请,但是他都一一婉拒了,“当不当院士,做人做事都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他依旧执着于高功率激光器的研究,依旧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从单位到家,大约3公里,一辆二八式自行车是林尊琪不变的“座驾”。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2012年左右,后因他骑车摔跤,在众人的劝说下才不得不放弃。

  林尊琪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没有时间去过精致的生活;他挂心国家的科技发展,为国之重器操劳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如同他的同事后辈所言:“老先生一生真的只为做好高功率激光装置这一件事,他最大的快乐来自于每一次的技术突破、工程进展。”他的世界里,有科学、有学生、有国家,唯独没有私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