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老的?

有人很年轻,但已经老了;有人老了,却还很年轻。

83岁卡门·戴尔·奥利菲斯

上周六,一篇投稿给《北京青年报》副刊的《青春永远不谢幕》被采用(点击原文链接查看),感谢编辑老师的同时,我深深感到不论什么人,都不愿意早早的老去,即便“老”已经来临,也还会努力去保持年轻的状态。

可是,就是这个人人都不喜欢的“老”,人人心理绝对统一的想法,却导致了行为上的巨大差异。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的行为是由刺激带来的情感所导致的,因为我们都不愿意早早地“老”,便努力让青春多驻留一些时间。这个一致的初衷,在不同的思维角度影响下,使大家的做法完全不同。

周日,我又走进了课堂,这次不是给别人讲课,是以学生的身份坐在那里。报名之前非常纠结,别人续学历是为了提职称、应聘、升职,我图什么呢?学上完了我都快退休了。可我还是报名了(感谢我家LG,他一直鼓励我说,学习没有年龄边界,老人还有老年大学呢),也准时出现在了课堂上,因为我想到一点,我什么都不为,就为自己开心,为自己仍然有能力、有实力、有时间学习。

开学典礼后,第一堂课的老师让大家说说为什么来学习,本来我不想发言,因为放眼望去,全班我最大,比老师还大将近10岁,总觉得挺别扭的。可是,当我听到一位同学说:“我都28岁了……。”另一位同学说:“我32岁了还来学。”我举了手,像回到了当年的校园,我回答:“我是60后,我的孩子已经工作了。”班里突然响起来了雷鸣般的掌声,包括老师都惊讶地喊出了声。

凭心而论,我真的不希望大家过分注意我的年龄,因为报名时我就知道自己是最“老”的,我更希望与大家一样地学习、交流。但是,当我听到不满三十岁的人,就以自己年龄不小了自居,我就有种冲动,帮她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的年轻,有多么长的时间可以塑造自己,而我的年龄可能是最好的参照吧。

午餐时间,好多同学主动与我打招呼,还有人对我投以友善的微笑。在我心里,这都是“老”的好处,能激励别人,能收获友谊。一位同学邀请我一起去食堂,我们聊天时毫无障碍,我想,原因就是我没有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甚至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我都能懂,甚至很了解。

79岁王德顺

如今火的不得了的,83岁超模卡门·戴尔·奥利菲斯,79岁追梦人王德顺,他们之所以青春永葆,唯一的理由就是:有颗青春飞扬的心。而当许多人传播他们的故事的时候,却并没有用他们的精神影响自己,可以说内心崇拜,行为不在。

当你相信你已经不能、不可以、不应该时,你就真的不能、不可以、不应该了,那么你再不愿意“老”也躲不过“老”。当你转发这些人的事迹的时候,你是渴望如同他们一样,虽然无法抗拒时间的流逝,却可以主动地活出青春范儿。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激动地转发之后,就又回归于自叹老矣,自怜老迈的状态了呢?

当我对一位闺蜜说,你试试这款衣服,或是咱们一起参加那个活动时,她的回答永远是:“我可没办法像你似的,都多大岁数了!妹妹,别忘了我比你大好几岁呢。”平日里,她并不喜欢自己老,她欣赏青春的美,甚至手机里储存许多青春年少偶像的图片。可真的去用行动表达时,她就害怕了,逃避了。因为她的心已经老了,比她的实际年龄还要老,已经没有了用行动去活出精彩的勇气。

还有朋友在我的微信平台留言:“老师,我都30岁了,再换工作是不是太老了?”“老师,我都快40了,他们还让我学什么新的软件操作,也太欺负人了!”“老师,我都工作5年了,突然被转岗,要学新的业务知识,还要和一群刚毕业的小孩一起考试,我真觉得不公平,他们刚出校门,我都多大了?”

人的年龄有两种计算方法,一个是生理年龄,从你出生开始计算到当下。还有一个是心理年龄,也就是你看待事物、看待生活、看待自己的方式,你是不是还保有好奇心,是不是还充满活力,是不是凡事都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生理年龄是无法调整和改变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的稳步向前。但,心理年龄是因人而异的,积极的思考方式,健康的生活习惯,友善的交往态度,会让你的心理年龄比之生理年龄前进缓慢,甚至缓慢许多。

同样想法不同做法的根源,就在于积极的人面对年龄的增长,是不断地适应生理变化的同时,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投身到年轻人当中去,与时代保持着同步。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自己不从当前的时代掉队,就不会与“老”太早相遇,并在行动不过程中,从不用“老”来提醒自己。

而消极的人虽然也不愿意太早与“老”遭遇,但他们却因为消极的比对方式,不断地提醒自己已经“老”了,他们遇事先提示自己“我脑子慢了,这个学不会了。”“我都多大了,不能穿成那样。”“这些年轻人,弄得什么乱七八糟的!”一天到晚把“老”或是老的状态摆在面前,一方面是逃避进步,另一方面是给自己脱离社会的借口。如此思考下去,人就会产生恐惧,越是提醒自己“老”,“老”就越猖狂,时时处处自我印证的“老”已经来了,也便真的就“老”了。

如果,你想如同那些永葆青春的人一样,活出自己的色彩,我给大家一些建议:

一、尊重你的生理年龄。如果有疾病就听医生的去医治,接受生理上出现变化的现实,不做给自己过度压力的事,不做超出承受力的运动;

二、保持你的好奇心。对于新鲜的事物多参与,多学习,多使用。心的衰老都是从好奇心的消失开始的,很多人外表衰老,都是因为心不再年轻,把好奇心赶出了自己的大脑;

三、找到你与时代的契合点。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不要用“我都多大了”来给自己找借口,要知道,你比身边那些生理年龄小的人,多了很多的经验,多了很多的社会体验,你是有着巨大的优势的。不管学什么,你都可以更快,更容易上手。

四、建立积极思维方式。如同大家同对半杯水,积极的人想“哇,还有半杯呢。”消极的人想“唉,只有半杯了。”对于“老”也是,你想“哇,人家八十还走T台呢,我才六十多,我太年轻了,我可以做得更好。”,你也可以想“这种人是老神经病,我四十多都不好意思露那么多。”

五、打造属于你的自信。并不是年龄大了就努力整容,扮年轻才是保持年轻的心。而是,要活出生活的乐趣,活出自己的幸福感,保持满满的自信才真年轻。

我的姨婆85岁那年我去看她,老人家满头白发精致地梳成发髻,穿着大红中式外套,化着淡妆。一辈子经历无数风雨和磨难的她,却能够保持着少女般的自信。老吗?很老了,但老得如此考究,让人心生艳羡和崇拜,举手投足间的那份从容与自信,让她在大家眼里,更在她自己的心里保持着华丽的青春气息。

(晓彤老师装嫩艳照)

总之,人都不喜欢老,更不愿意很快就老。但这不是别人如何看,如何想的事,而是你如何对自己,如何打造自己的事。如果你真的不喜欢太早就老,请你从现在开始,给自己的心灵洒入阳光,洒入自信,洒入积极。如果你很愿意延迟衰老,可就是不展开行动,我不得不说——神仙也没辙!


晓彤老师

高级企业培训师

资深职业辅导师

职业规划咨询顾问

情感专家

资深媒体评论员

咨询方式:晓彤老师陪你走出情绪低潮,跨越情感障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