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青少年会产生厌学问题?厌学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在荣新奇教授工作室接触过的青少年咨询案例中,最常见的“青少年厌学”问题。
在咨询室里,我们看到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做心理咨询/催眠,涵盖了各个年级和年龄阶段——有小学五六年级的,有初一到初三的,有高一到高三的,也有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有的在家里待了一周,有的在家里待了一个月,有的在家里待了半年,有的在家里待了整整一年,甚至还有辍学在家“闲”了几年的……
造成青少年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影响,同时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等。
今天,就以我们所接触过的案例来说,总结出以下几点青少年厌学可能的原因:
(1)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学习兴趣
造成孩子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现在的孩子普遍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长,导致孩子兴趣下降。
其次,老师教学方法死板、师生情感不良。
孩子对学科情感的产生, 多数情况源于他们对学科教师的情感——假如该学科老师德高望重,从自然威信到学识水平、治学态度、教育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赢得了孩子的喜爱,他们必然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相反,师生情感不良,孩子对老师没有好感,他们就会不喜欢这位老师,由此发生情感迁移,孩子们很可能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了。一旦孩子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
(2)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
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的令人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3)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青少年厌学群体中,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
其原因有:
①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② 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 
③ 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4)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许多孩子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
目前,许多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孩子耐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5)来自各个方面的消极、负面评价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运动,在学习过程中,孩子需要不断鼓励和被肯定,尤其是青少年还处在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评价。
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得到的鼓励和肯定少之又少,而消极的、负面的评价正是造成青少年厌学的不容忽视的原因。
(6)家长已经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

每个家庭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情况,有的家庭可能比较富裕,或许有的人认为这种家境富裕、殷实的家庭的孩子,不会有厌学的问题,实则不然。因为这种家庭往往有着一点相似之处——就是家长已经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
咨询室曾接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对夫妻,事业成功,家里很富裕,他们在做咨询的时候问:“我们实在不明白,孩子有吃有喝的,想去哪里旅游,我们就带他去哪里,想要什么东西,我们就给他买,想换电脑就换,他为什么不能够好好考试?”,母亲说:“我已经跟孩子说了,'你根本不需要有任何的担忧,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你结婚的房子,妈妈也给你买了;你想出国读研究生,妈妈也会给你资助。可是,为什么你就是不能好好学习?’”。
对此,咨询师问出了一个令他们难以回答的问题:“他的生活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努力学习呢?未来的生活你都给他安排好了,他根本不需要努力学习呀!”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一刻,会想到世界首富和名人。比如,沃伦·巴菲特,他把自己99%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不留给自己的孩子,这是为什么?
其实,当你的家庭条件已经完全可以让孩子衣食无忧的时候,孩子是没有上学的动力的,这是很自然会发生的一件事情。
在咨询中遇到过这样的家庭,他们会说:“谢老师,我明白了,孩子如果产生厌学的问题,我要换个策略来激励他。比如,我告诉他,我只能养他到20岁,他上了大学就要开始自己谋生了。”这是一种思路。如果孩子提出疑问说:“你们存了那么多钱,难道不是给我的吗?”父母针对孩子的疑问可以回答:“我们的确存了一些钱,可是那是我们自己养老用的,你之后的生活需要自己去努力打拼。”
在咨询室里,当父母很严肃地反复这样说的时候,咨询师注意到,孩子变得严肃起来,开始紧张了。当学习关系到他的未来时,他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