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很特别

黄埔军校,这所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的著名军事学校,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924年,黄埔军校在内忧外患的华夏大地上应运而生。

军校诞生了,自然要有人来报考,而怎样举行招生考试,又以什么标准录取考生,这在当时的确是一个难题。于是在黄埔军校筹备伊始,招考学生以及审查员生资格就被排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分列第四项、第五项,仅次于订定校章、修理校舍、任免教职员之后。1924年2月2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蒋介石拟呈的《军官学校考选学生简章》。明确提出办学宗旨为“本校希望对于军队有彻底的改良进步,故拟使全国热心有志堪以造就之青年,得有研求军事学术之机会,并教以三民主义,俾养成良好有主义之军人,以为党军之下级干部。”1924年10月国民党改组后,孙中山即任命邓演达为筹办黄埔军校考试委员会委员并制定了《考试委员会办事规则》,针对考试题目、监考事项、考场纪律都作了明确说明,整个规则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既体现了考试委员会的权威性,也体现了入学考试的公正性。这些举措都体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对于招生考试的格外重视。而黄埔军校的招生简章也很快产生,依次如下:

一、本校为养成革命军干部军官,完成国民革命起见,特续招入伍生,施以军事预备教育。

二、入伍生期限六个月,期满后甄别及格者,升入本校为学生,修习军事学术,一年毕业。

三、投考者须于八月二十五日以前,持二寸半身相片三张,中学或与中学相当之学校毕业文凭,及党证或各地区党部之介绍书,分赴广州“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本校驻省办事处”,上海“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报名(党证报名时验发还,文凭试毕发还)。

四、投考者之资格如下:

A.年龄: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内。

B.学历:旧制中学毕业及与中学相当程度之学校毕业。

C.身体:营养状态良好,强健耐劳,无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

D.思想:中国国民党党员,能了解国民革命速须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党主义之可能性,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有本党党员之介绍者。

五、试验之种类:

A.学历试验:按旧制中学修了之程度出题,求笔记之答案。

B.身体试验:准陆军体格检查之规定,分身长、肺量、体重、目力、听力等项。

C.性格试验:用口试法,观察对于三民主义了解之程度和性质,志趣、品格、常识、能力等项之推断,及将来有无发展之希望。

六、在广州投考者,无论从何地来试,录取与否,均不发给川资;在上海、开封取录者,则给与川资来粤。

七、入队后,服装、书籍、食费、零用,概由本校供给。

八、本简章之外,关于试验手续、课目调制、成绩等,另有细则。

这份简章对于报考者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年龄、学历、身体状况、思想、考试科目都作了详细说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考者资格中对于思想的要求非常明确,即为中国国民党党员,或具有接受国民党主义之可能性,不抵触国民党主义思想,并有国民党党员作为介绍者。而在考试试验种类中,不同于以往军校考试的是除了学历试验、身体试验外,还增加了一项性格试验,其考试方法为口试法,目的在于观察考生对于三民主义了解之程度和性质,志趣、品格、常识、能力等项之推断,及将来有无发展之希望。由此可见,黄埔军校入学考试不同于其他军校的是极大地加强了对于考生思想的控制,用三民主义理论控制考生,使考生成为三民主义的信徒,进而加入中国国民党。

随着黄埔军校招生的日益增多,招生考试的种类也逐渐变化。此后的黄埔军校高级班考试分为保送试验与入学试验两种方式。考试科目包括战术、兵器、筑城、地形、交通、政治、数学、理化、口述等等。而在《宪兵招考简章》中,则明确要求报考者体格五官端正,无嗜好,身体强壮,无暗疾,高小毕业(或与高小有相等之程度),文理通顺,同时要求两名中国国民党党员作为介绍人。

此后的入伍生招生考试组织更为严密,程序也更加严格。要求广东省投考者,必须到长堤肇庆会馆入伍生部、黄埔军校编译处报名;其他省投考者必须向各省党部报名并由各省党部汇送中央党部,咨送黄埔军校,同时要求各省党部汇送的报考者,必须经过该部执行委员3人以上签名,方为有效。考试科目上,也做到了文理分科,文科生要求参加国文、政治、历史、地理考试;理科生则要求参加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考试。即使是身体检查,较之以往也更为科学,考试完毕后必须由军医处统一检验体格,并将体检结果分为甲、乙、丙、丁4等。其中身体强壮而无疾病者为甲等;身体本健壮而有皮肤病、容易医治者为乙等;身体羸弱或染有隐疾者为丙、丁等。甲、乙等者为合格,丙、丁等者为不合格,绝不取录。

为了增强对入伍生的素质要求,黄埔军校还开展了“甄别考试”。针对各队入伍生程度不齐的现状,决定由教官、总队长会同拟定试题,通过考试成绩分出高低,另行编队。并要求“各队长官每月按照表式考查,尤须注重品格,填列考语呈报。其有品格不端者,学术虽长亦在所不取”。但是,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国民党独裁统治也日益加剧。所谓的“甄别考试”也逐渐成为国民党控制学生以及各军队派系相互倾轧的工具。例如1941年,兰州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所举行“甄别考试”的主要目的就是“大量削减三十四集团军的实力和第七分校的学生名额”。时任军训部部长的白崇禧派来了专门负责甄别考试的特派员杨言昌并由他带来了考题,一天半的时间就考完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5门课程。“甄别考试”结果出来后,连同原来凤翔总队被淘汰的共计1100多名学生被押送到了凤翔。这些学生的衣、食生活等等,再也无人过问,甚至学生想找长官接洽、领取衣物棉被之事,也找不到问事之人。其处境之悲惨,着实令人同情。

1925年3月,黄埔军校学生军第一次东征平定潮汕之后,为了给随同出发的第二期学生补习课程,筹划设立了潮州分校,后来撤销。直到第二次东征再次平定潮汕后才将潮州分校恢复。潮州分校的入伍生升学后,第一军未接受军事政治教育的50余名军官,又参加了补考并进入分校参加训练。这批学生毕业后,潮州分校即告结束。尽管潮州分校时间较短,但却开创了黄埔军校创立分校的先河。招生名额的增加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如何保证生源的质量,而这些都对招生考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蒋介石以“革命势力日益膨胀,军事人材仍感缺乏”为由,于1927年2月10日创办了长沙分校。在湖南开始招生,定学额为1000名。其中包括皖豫两省学生各百名,分步、炮、工、政治4科,修业期间为一年。当长沙分校招生的消息传出之后,湘、鄂、赣、川、黔、皖、鲁、豫、粤、桂各地的青年,为向往黄埔军校的名声和投身革命的志愿,纷纷奔向长沙参加应考。报名人数之众,竟达1万多人。由于择优选录,所以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比较高。

长沙分校后来并入了武汉分校,而武汉分校则是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又一产物,这所学校也成为了黄埔军校众多分校中极为重要的一所。武汉分校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考三民主义、国文、数学、中外史地、博物、理化,复试考国文并测验党的常识及政治常识,检查身体。先后初试复试5次,初试生约共6000余人,复试生约4000人,最终录取1181人,其中男生986人,女生195人。男生以四川籍为最多(207人),女生以湖南籍为最多(61人)。还有一部分未被录取的考生,由临时开办的政治训练班南湖学兵团录取。1927年3月底,南湖学兵团的30名女生编入军校女生队,人数扩大到213人。武汉分校首次招考女生是黄埔军校招生考试的创新之举,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在正规的军事政治学校中接受革命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女兵队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黄埔军校已经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分校,直接为抗战服务。战争初期,胡宗南所部第十七集团军参加淞沪战役后,奉命转进皖豫,开赴陕西凤翔一带整训。沿途收录了请缨抗日的知识青年1200余人并编为抗日青年学生队,随军训练,这就是黄埔分校第七分校的前身。黄埔军校第九分校建于新疆乌鲁木齐,此分校学生包括汉、满、蒙、回、维吾尔、哈萨克、锡伯、柯尔克孜、乌兹别克、塔吉克等14个民族。又因为第九分校学员身处当时教育欠发达地区,较之往届文化水准偏低,每届招考新生程度都不能达到要求。因此为了补救,仍然保留了入伍生预备班并对他们施以相当教育,从而提高其程度。位于昆明的第五分校前身为云南讲武堂,1939年正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由于部队急需下级干部,因此这一期的招生名额增加了1500名,此后各期陆续增加,录取科目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分为步、炮、工等科。(来源|《读者报》 资料原出处:《文史精华》 杨涛/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