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不容易,这个保障仍然存在较大障碍

目前,全国以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家政人员为代表的灵活就业人员约有2亿,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没有参加工伤保险,一旦出现工作伤亡,个人与家庭容易遭受巨大冲击。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当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意愿高涨,工伤保险基金也存在较大结余,但因三大政策障碍导致他们被挡在参保门外。

1 灵活就业者参保难

小周是武汉市一名快递员,高峰时每天要收送两百件包裹。“骑电动车大街小巷接单送单,危险性不小,不少同行都发生过交通事故,却都无法参加工伤保险。”小周说。

半月谈记者咨询包括武汉在内的多地社保热线获悉,只要签署劳动、劳务合同,就应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灵活就业群体也可由雇主缴费参保,但劳动者个人不能缴费参保。小周与快递企业签订的是网点承包合同,加上快递企业不同意缴纳工伤保险,他就一直被挡在工伤保险门外。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除公务员外,所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都应参加工伤保险。全国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就业人数超过4.4亿人,而2019年末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仅2.5亿人。多地社保干部表示,目前未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的,绝大多数都是灵活就业人员。

2 三大政策障碍成“堵点”

不少受访人士介绍,当前,大量灵活就业者无法参保主要是因为三大政策障碍。

——政策门槛。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包括快递、送餐等灵活就业行业,并未纳入《工伤保险条例》中应参保的群体。在工伤保险行业风险分类表中,也没有快递、送餐行业风险划分,无法确定相应缴费费率。

——参保渠道。在当前工伤保险制度设计中,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险范畴,必须由用人单位缴费。有地方社保部门负责人表示,不少灵活用工单位不愿意参保,是担心为灵活就业群体缴费,容易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就要承担“养老、生育、失业”等社保缴费义务,增加企业整体用工成本。

——工伤认定。根据相关规定,劳动者遭遇职业伤害后,需要进行工伤认定,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只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等情况才能认定为工伤。然而许多灵活就业者往往独自工作,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界限比较模糊,对工伤认定带来诸多挑战。

3 多地呼吁拓宽参保渠道

去年以来,随着国家和各地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政策密集出台,推动工伤保险扩围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部分地区也在开展工伤保险试点工作,覆盖更多灵活就业群体。

一类是出台地方政策,将灵活就业群体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如广东省在1月份出台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试行办法,首次将家政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未建立劳动关系的特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另一类是江苏南通等地,采取政府主导、商业保险公司运作方式,建立独立职业伤害保障,便于灵活就业群体参保。

“工伤保险是一项全国性制度,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调整相关政策规定。”青海省社保局副局长池苏贤等人表示,当前首要是将灵活就业群体全面纳入工伤保险政策覆盖范围,明确相应灵活就业行业风险分类,畅通他们参加工伤保险的政策渠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说,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过程中,可以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精确评估不同行业灵活就业群体的工伤风险,合理确定保费费率,既保证保险的覆盖面、可及性,也不会大幅增加企业的负担,保持经济的活力。

半月谈记者:李劲峰 张子琪

来源: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