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磻溪镇仙蒲村

仙蒲村位于福鼎市西南部,与霞浦、柘荣两县交界,古为长溪、福宁十三都地,现隶属磻溪镇,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仙蒲在山的那一边

从翠郊到仙蒲有30多公里的山路,都是新铺的水泥路,但有的路段比较狭窄,加上山路蜿蜒起伏,对自驾是个考验。不过游走于大山之中,周围人迹罕至,有如仙境一般。一路之上穿越了无数的竹林和茶园,这一地区盛产“福建白茶”,想起晚清人士李慈铭讽刺御史宝廷的诗句“曾因义女弹乌柏,妄逐京倡食白茶”,不禁笑出声来。当然,此白茶非彼白茶。

终于到了,驻车于村口的河边,望着对岸成片的黑色大宅,确切的说是大寨子,难免有些发愣。正发愁附近静得出奇,想找个人打听一下,不想竟有人敲车窗:师傅您今天回去吗,能不能带我出去?

信步走过石桥,穿过那条称作“仙蒲溪”的大溪,进入了那些黑色大型建筑错落的仙蒲村。


仙蒲村俯瞰

沿着村中古老的石桥、石板路蜿蜒行去,仿佛是村中的先民有意为之,既给村民们提供了便利,又为远方的来客引路,做一番无言的导游。

当然,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那一栋栋极具特色的黑颜色的大宅。由于刚刚拜访过翠郊的大宅,感觉外观有些相似,不知道是否也属于典型的畲族建筑?虽然不能妄下结论,但毕竟风格十分独特

这样的大屋鳞次栉比,规模有大有小,静卧于山水田地之间。屋宇之间相隔不远,又保有独立的空间,一派和谐景象。给人印象最深的除建筑的精巧外就是通体的黑色,与周围满山的绿色形成鲜明的令人愉悦的反差

也许在建筑的营造上人们会追求与周边环境的一些反差,象仙蒲这样的生机盎然之地,建筑反而用素雅的纯黑色,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结构上讲,建筑式样基本采用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民居两侧均有阁楼式翘檐,面阔多在8至11间,进深7至12柱之间,气质大方。不过和翠郊的大宅相比,仙蒲这里的建筑显得更加的灵动,布局上错落有致,规模有大有小,建筑上精巧不显呆板,与周围的环境十分融洽。

独自在村中穿行游荡,偶尔有热情的大姐介绍去参观某某院落。民居庭前都设四角庭院,大门进入后是条石夹锭的通道,直到前面的大厅。通道砌石阶二至三级,以青石打造的石鼓分布通道两侧。


庭院埕坪铺以青石子,光亮而整洁;有的是夯平泥地,平实而整饬。四周以条石为框架,落落大方。


黑色的屋瓦映衬着近在咫尺的青山


正在门楼前驻足,有小姑娘冲出门外,用普通话大喊:我真是无语了!

内部精美的木雕随处可见,其用料的厚重,做工的精细比起翠郊大宅有过之而无不及


看得多了感觉村中的建筑是明显两种文化碰撞的结晶,原著文化和外来文化。象这样的建筑形制是属于原著文化的,就不知道她的源头在哪里?

2


不过上述两种文化都在衰落中,受到了更为强大的潮流的冲击。


村落中心处的林氏宗祠为清代建筑,祠堂前立有棋杆夹,铺以青石坪,场地开阔。祠内古戏台、天井及藻井手绘人物故事。宗祠的形制代表着外来的中原文化,是我们一眼能够辨识得出的,又似乎与当地的特色建筑关系不大。


建筑与人文山水的高度和谐,虽然静默无语,又仿佛絮絮不休,有如村头廊下人们的闲谈之声


位于村中祠堂前的古树

就要离开了,来时想要搭车的年轻人小林过来,听说我是来探访古村的,又热情地拉我去多看几处,他们家就住在一处很大的古宅中,不过是在河的这一边。由于对当地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源流心存疑惑,我特意问他祖上是汉族的还是畲族?他很确切地说是汉族,“祖上是从中原举家迁来的”。。我又问那为何村中的建筑与中原建筑的风格有明显不同?他也说不出个究竟,想了半天给出答案:也许建房的师傅是畲族的。。


清澈的河水中鱼儿在游弋

回去的路上有小林做伴就不寂寞了,不过我这个外来人对山区路况的熟悉令他莫名惊诧。到了附近的镇上,小林还执意请我去吃当地的一家面馆,“很有名气的,来了总归要尝一尝”,虽然门面有些简陋,但味道确实好,食客都是当地人。小林还特意请来自己的小学老师,着实令人感动。

仙蒲不负其名,乃喜欢摄影和古建筑的朋友不可错过之地,当然同行之人中最好再有一喜欢自驾的挑战一下。如果你是三种爱好集大成者,那就独自前往领略一下那一路的气息,毕竟很多东西只有独自品味方能体会其中的妙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