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484字,仔细阅读需12分钟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童行学院(ID:tongxingplan)
做作业磨蹭、沉迷网络游戏、注意力集中不够、做事情不持久、学习效率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抗挫折能力弱……这是不少孩子在做作业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
在育儿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时间管理对孩子成长性的重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时间管理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而亲子关系在时间管理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教他学会学习,比如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的能力,以及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等涉及的多种要素。
抗击“疫情”阶段,家长与孩子相处时间变得更多了,培养孩子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伦敦大学学院的健康心理学家费莉帕・勒理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她和同事招募了96名参与者,让他们每天重复一项与健康相关的活动(比如饭前运动、饭后散步等),持续84天。
根据结果显示,全部参与者平均需要66天来养成这个习惯,其中有位参与者只用了18天就养成了习惯。
其实,习惯养成的过程是自动化形成的过程,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先从科学的角度讲一讲大脑的故事。
基本上,人们的大脑就是一堆线路——10亿条叫作神经元的线路,由突触将每一条线路连接起来。不管什么时候,你做一件事情,大脑就发出一个信号,通过那些神经纤维链传导到你的肌肉。
当我们开启神经回路的方式正确,比如练习正确的游泳姿势或者弹钢琴时,大脑接收到这个信号后,就会对这些“线路”不断加以锻炼,动作就越发的娴熟,最终就会掌握这种技能。
因此,我们把这个技能(才能)的密码归因为髓鞘质,它是一种包覆于生物神经纤维外的绝缘脂质,负责控制信号的传递速度,髓鞘质越厚,绝缘性就越强,我们的动作和思维就越加精确和敏捷。
在这里,我们对大脑不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总之,一般练习不会产生这种“增量”,因此对髓鞘质无效。因此,简单的重复、反复、持续练习对髓鞘质的增长作用不大,而有“增量”的重复、反复、持续才是最有效的练习。但是,如果家长能培养孩子坚持勤加练习,它就会给你最有效的反馈。这也是习惯一旦养成,就不会被轻易改变的原因。针对几位朋友育儿热议“专注力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话题,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见解和经验:首先,建议青少儿按行为习惯、身体习惯、思维习惯三个阶段进行习惯的培养。通常指一些只需变动一些行为就能养成的简单习惯,比如阅读、记笔记、做练习题、鼓励表扬孩子等,这类习惯不太复杂,所以通常1个月左右就能养成。通过记笔记,可以帮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到听课内容上来,有利于抵制分心,养成集中精力学习的习惯。同时,增强师生互动的同时能判断孩子这节网课的理解程度,奖励机制慢慢培养孩子上网课积极性和适应性,从而保证了孩子听课的效率。特别说明一下,为了培养孩子的深度专注力,建议家长给孩子设立合理的时间作息表,比如制定时间日志和完成任务清单的表,并要求孩子遵守。
记录孩子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的全天活动和对应的时间,让孩子自己感受自己时间都用在哪里。训练孩子写作业的速度。比如,家长给孩子列出一天的任务清单和完成的标准时间,并制定一个星星榜激励孩子按照清单上的标准完成自己的任务。
时间日志和任务清单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律和管理时间的能力,同时也是提醒父母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谐处理亲子关系。
某种程度上,时间作息表(时间日志、任务清单)对孩子写作业速度有一定的提高,同时也会发现有利于提高孩子写作业的工作效率和学习的专注力。
而针对3—5岁较小年龄阶段儿童,一般而言,他们对时间没有明确的认知。那么,让孩子建立时间的观念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家长可以通过读表和沙漏法的小游戏,让孩子感受1—3分钟究竟有多长。
第一个小方法带孩子做一个读表小游戏,一起看着家里的钟表,盯着秒表转一圈,一起数数。
第二个小方法是沙漏法,建议最初从3分钟沙漏开始使用,晚上妈妈刷牙洗脸先演示一遍,然后早上起来给孩子使用。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起床、刷牙、上厕所、吃早点等生活习惯,孩子会看着沙漏里的沙子加快自己的行动速度。
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提前完成某一项,我们应及时给与孩子鼓励和表扬。于是你会发现,孩子不仅感知时间的流逝,知道1—3分钟可以做什么,而且这些生活小常识像玩游戏一样变得生动有趣。
这里说明一下,星星榜激励更适宜针对3-12岁的孩子,主要是鼓励和表扬的一种手段,这个奖励机制对于初中以后孩子效果并不一定适用。
现代的孩子物质条件都相对比较优越,我们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特质,比如Jessie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喜欢买各种小零食吃、喜欢芭比娃娃和小猪佩奇玩具、Cindy和George这类12、13岁年龄段的少儿喜欢漂亮的公主裙、想去迪士尼乐园、想买一个新款的游戏机等。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变得自然而舒服,也让孩子感觉心身愉快,对亲子关系也是一种良性促进作用。是指健身、跑步与早睡早起,这种需要牵动整个身体的力量的习惯,它们差不多要3个月才能养成。指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逻辑能力的养成,这需要大量的时间,通常是以年为单位的。少年期的年龄一般是指11~12岁至15~16岁,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初中阶段,属于青春发育期,而朋友的两个孩子Cindy和George也属于这个阶段。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受激素分泌量的快速增长和变化,心理发展处于从童年期间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都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的发展水平与现实的发展水平之间就会存在矛盾。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强烈关注自己的个性成长、有很强的自尊心等比较突出的个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要知道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比如通过George妈妈了解到,他们夫妻都喜欢健身、打球、游泳,孩子耳濡目染,再加上家长的正确引导,孩子不自然的也会喜欢运动和注意体能锻炼。而且George喜欢下围棋也是受George爸爸的影响和引导。普遍会发现,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在体育锻炼方面都存在持久力不够,自控力相对不太稳定的的问题,家长们要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特质,让孩子多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去加以培养,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习惯和思维习惯还处于需要逐步学习和转向成熟的过程,建议还是通过时间作息表来进行自我督促。可见,孩子身体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养成,亲子关系在其中起到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为了提高孩子的深度专注力,我这里再介绍一种新的练习方法:冥想。冥想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当下时刻的一种练习——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呼吸或者一幅画像上,或者什么也不想,以一种非解析式的、毫无偏见的方式进行练习。冥想的益处已被多次证明,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长期的冥想练习。美国作为正念冥想普及度最高的国家,心灵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世界级领军人物中很多都有每天做冥想练习的习惯。美国的科技中心硅谷的很多大公司从谷歌到亚马逊,都在公司内部推崇冥想文化。学术界也开始研究冥想,西点军校专门开设了冥想课程。牛津大学专门成立冥想研究中心。《原则》的作者,美国亿万富翁、全球对冲基金巨头雷·达里奥说:“在我所有一切的成就中,冥想是帮助我成功最重要的要素,没有之一。”我们目前接触到的冥想,大都属于正念冥想。它有三大要素:有意识地觉察;专注于当下;不主观评判。对于青少年孩子坚持练习冥想是一种有挑战性的事情,当我们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时,思绪便不再会肆无忌惮的乱跑,身心可以得到彻底的释放和解脱。专注、自律、毅力是必不可少的品质,没有捷径可走。具体步骤试一试这么做:
第一,闭目静坐。包括挺直并舒展背部、肩部自然平置放松、有意识地放松胸部。
第二,觉察练习呼吸。刚开始用计数的方法,一呼一吸计一次,从一数到十,然后重新循环开始。
第三,练习纯熟以后不再计数,只是专注地感觉呼吸的进出,可以关注鼻尖或腹部。感知吸进去的气息是如何进入然后离开身体的。
一般每次冥想至少15分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延长。最后是每天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
通过时间作息表、行为习惯、身体习惯、思维习惯的养成,以及练习冥想的方法,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深度专注力是很有有益的,而成年人如果坚持这套管理方法,同样受益匪浅。
你会发现,青少儿的深度专注力培养,在高效的学习能力、丰富的创造力、自我管理能力、内在的感知力、自由适应力等诸多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
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曾进行过研究,她说:“孩子的专注力不好,大多是家长每天都在做这5件事导致的”。比如,经常打扰或打断孩子,不分理由的去指导孩子,比如孩子正在玩积木并不需要家长指导,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就不要插手,给孩子买太多的玩具,孩子的活动区域杂乱无章。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榜样,我们应该用正确的育儿方法去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引以为戒。“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充满无限希望的种子,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和环境,尊重孩子自身的生长规律,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观念,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收获爱与阳光。【童行学院(ID:tongxingplan)】由世界科幻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发起,涵盖科学、人文、艺术、思维4大学习领域,为3-12岁儿童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通识启蒙课程,通过探索型跨学科融合学习,让儿童思维宽广,思考深入(think big, think d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