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龙范:突破国别和区域研究创新发展的学科壁垒

新时代全球性议题的涌现对国别和区域研究提出了跨学科、综合性、宽视野的学术要求,只有具备跨界融合思维的复合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才能满足加强基础研究和智库建设的人才保障需求。

标题:突破国别和区域研究创新发展的学科壁垒

作者:姜龙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时进行了删减,点击阅读原文浏览全文内容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网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简介

姜龙范,朝鲜族,曾任延边大学历史系主任、教务处副处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现为天津外国语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吉林省《第十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天津市特聘教授(2016),他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91年11月-1993年11月)、日本东京财团研究部(2001年2月-2002年3月)、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中心(2002年4月-2003年4月)、韩国极东问题研究所(2008年9月-2009年3月)、台湾大学高等研究院(2011年11-12月)和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做客座研究员和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朝鲜半岛及中、朝、韩、日等国家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

当前我国学界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呈现方兴未艾的蓬勃发展态势,加强针对沿线国家和区域的历史、文化、宗教、政治及外交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业已提上议事日程,为从事国别和区域研究者提供了广阔舞台。全球一体化和区域合作的迅猛发展对国别和区域研究提出了跨学科、综合性、宽视野的学术要求,只有培养一大批具备跨界融合思维的复合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才能满足加强基础研究和智库建设的人才保障需求。

当前我国学界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发展现状

第一,从学术研究群体而言,当前我国从事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学者群体呈现“三足鼎立”态势。其中一部分学者具有语言类学科背景,聚焦文化交流和话语传播研究;另一部分学者具有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学术背景,侧重理论探索和模型分析;还有一部分学者是历史学出身的学者,重视实证研究和资料挖掘。总体而言,这三大学术群体构成了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的生力军。

由于三大学术群体基于学科分类的限制,原有的门户分列的学科建制已不适应今后国别和区域研究的跨学科、综合性和广视野的发展潮流,既不利于复合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培养,也在面对复杂的跨境议题上缺少有效的应对之策,难以实现有效的学术资源整合及学术研究范式的转换。只有突破各自为政的学科分类模式,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界融合,才会使国别和区域研究更好地肩负育人咨政的学术使命和职责。

第二,从学科分类角度而言,国别和区域研究被置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之下,作为外国语言文学的五大研究领域之一。因此有学者呼吁,既然国别和区域研究如此重要,理应将其设立为一级学科,定名为“国别和区域学”。从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将国别和区域研究设置为一级学科的难度较大,困难重重。

第三,从思想观念角度而言,制约国别和区域研究的最大障碍还在于学者们头脑中或多或少地具有认为本学科更为重要的学术取向,从而轻视乃至忽视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学科本位主义思想忽视乃至轻视其他学科的存在价值及学术意义,从而导致不愿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思维和创新方法,这一思维定式成为影响与制约国别和区域研究的瓶颈。

探索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跨界融合的有效路径

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熟练掌握和有效运用对象国语言和文化,精通位居国际前沿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创新方法,具备纵深的历史视野和扎实的实证研究功底,有效地将语言学、国际政治学和历史学等各学科的优长发挥出来,定能培养出宽口径、广视野、站位高的复合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

第一,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相关通识类课程的设置。从事国别和区域研究,掌握对象国的语言和文化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本前提之一。在此基础上,应该有针对性地设立国别研究,以及区域合作等方面的通识类课程,旨在有效地开拓外语专业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国际视野。

同时,课程设置中应该融入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元素,加大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传授,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国际关系类学生则应该熟练掌握至少两门外语,加强历史学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历史学类学生则应加强外语学习与国际关系理论及方法的训练和掌握。从而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和学术能力。

第二,国别和区域研究者需要具备开阔的三重视野。在全球化的国际秩序格局下,“国别—区域—全球”成为从微观、中观乃至宏观的完整链条。从事国别和区域研究理应具备开阔的区域视野和全球视野,国别研究不应孤立地从对象国本身角度加以研究,更应站在区域层面和全球视角予以探析和考察。同理,区域研究只有放在全球格局下审视和观察,才会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得出令人信服的学术结论。

第三,国别和区域研究理应具备跨界融合意识。外语类本科人才培养应该积极实施“外语+ ”的专业培养模式,譬如推行“英语+国际政治学”“英语+历史学”等双学位模式,可以有效突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与此同时,当前活跃在国别和区域研究一线的学者们也应该具备跨界融合的思维和意识,积极从相关学科汲取创新思维和理论方法,推动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和学科融合,从而实现有效的学术创新。

总之,无论是从事国别和区域研究,还是进行相关人才培养,打破既有的学科边界壁垒、树立跨界融合的开放意识势在必行。通过不断突破既有的民族国家分析框架束缚,走上全球跨界研究范式的勃兴之路,确信我国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及人才培养,定能更上层楼。

资料: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促进教育对外开放,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启动了区域和国别研究以及国际教育研究基地遴选与培育建设工作,力争将培育基地发展成能够为国家制定发展战略、政策措施提供智力支持的研究基地。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旨在加强中国的区域和国别研究,为国家制定发展战略、政策措施提供智力支持、决策咨询、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

首批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共37个,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根据规定,教育部将对入选的研究培育基地每年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经过约一年的培育建设,教育部将进行评估,最终确定正式的研究基地。教育部要求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引导、实施项目支撑、强化制度建设、注重调查研究等举措,努力构建基地建设和人才保障并重、基础研究和问题研究并行、研究对象和领域全面覆盖而重点突出、研究主体和方式多元开放而协作共享的区域和国别研究的新格局,并争取以实施国家层面的推进计划为牵引,实现区域和国别研究的持续科学发展。

新加坡研究

谈笑间论星洲小邦大治,往来中说南洋斗转星移。—🎀— 感谢您关注「新加坡研究」,我们一起发现新加坡。
1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齐鲁公共外交论坛

与未来握手,讲好今天的故事。- 齐鲁公共外交论坛 | Glomacy Forum for the Future
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齐鲁学派

观古今于须臾聚万千气象,抚五洲在掌寸览无边风云。
1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世界知识】国际区域学思考(三)

    每天与你一起 平实理性看世界 从地缘角度来认识,国际区域是一种自然属性,并不拥有独立国家的法定边界,而主要是基于多种要素的链接,从而形成诸多共享的区域性资源和利益.从国家认同的角度看,则是基于利益的考 ...

  • 突破国别和区域研究创新发展的学科壁垒

    全球一体化和区域合作的迅猛发展对国别和区域研究提出了跨学科.综合性.宽视野的学术要求,只有培养一大批具备跨界融合思维的复合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才能满足加强基础研究和智库建设的人才保障需求.当前条块分 ...

  • 南大核心CSSCI最新版完整名单

    CSSCI(2021-2022)来源期刊与扩展期刊已正式发布,与以往相比,本版目录分成了26个学科门类,新增冷门绝学1个学科门类.伴随着新一轮期刊目录的发布,围绕学术评价体系和标准的讨论会再次变热.我 ...

  • 以专业化增强区域学咨政建言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学起步于1964年.当时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在全国高校设立了46个区域研究基地,其目的就是要加强我国对国际问题以及重点地区和国家的研究,服务于国家的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 ...

  • 学派纷争不断|《何以中国》

    这是一本让小编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的书,但今人言论向来由后世进行评说,相信看过此书的人终有最终结论. 因为这本书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很多学界无法下定论的谜团和两大学科之争--历史学与考古学. 先来说说这本书 ...

  • 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著的发掘与认知(一)

    作者:陈荃有 内容提要 就音乐史著的内容与形式特点来说,它应为音乐史学史撰写时格外关注的对象.自中国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各类基于史料基础而撰写的音乐史著不断涌现,其中的部分成果因社 ...

  • 数字资源导航|非洲研究资源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也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非洲大陆拥有54个国家,地域辽阔.语言多样.国情差异大.当前中非合作日益密切,面对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要求,相较于西方国家研 ...

  • 荐书 || 卢梦雅:《葛兰言的汉学发生研究》

    新 书 推 荐 葛兰言的汉学发生研究 作者:卢梦雅 山东大学出版社 关于此书 1 本书以西方近代学术思想史为宏大框架,以法国汉学家葛兰言为典型个案,考察葛兰言的学术缘起,兼及近现代法国学术思想之演进. ...

  • 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发展逻辑

    近年来,国内对于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全国范围内相关研究机构和智库纷纷建立.如何从方法论.认识论的角度做好区域国别研究,更好地发挥其在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等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是一个值得学界深入 ...

  • 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简易、变易与不易 ——新发展的本质是资源配置方式与组织动员机制重构

    5月13号下午,作者在镐参加了硬科技创新示范区规划相关会议,以下是部分发言内容的整理及扩展. 简易:地区发展依然"万变不离其宗" 在传统经济地理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是" ...

  • 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效持续显现 京津冀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原标题: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效持续显现 京津冀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北京正南,横跨京冀的大兴机场刚刚"展翅",两地就马不停蹄谋划15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北 ...

  • (20201225)大量板块指数出现在突破初期的区域,未来可期?

    [板块强弱分析5个交易日连起来看] 20日强: 主流板块:小金属,多晶硅,种业,电气设备,锂电池,医疗保健,光伏概念,航空,化学制药. 10日强: 主流板块:小金属,多晶硅,电气设备,航空,锂电池,光 ...

  • ​痴呆症治疗瓶颈如何突破?两大研究带来新启示

    近日,世卫组织推出了一个新的在线平台,以促进有关痴呆症的信息和知识交流.这个新工具被称为<全球痴呆症观察站知识交流平台>,其中包含了支持实施<2017-2025年全球痴呆症公共卫生应 ...

  • 迈点早报:锦江酒店获股东增持 同程艺龙市值突破463亿港元

    迈点网 · Riley · 2021-05-28 09:27:58                     今日重点Airbnb.同程艺龙.东方航空.去哪儿等--获取详细行业消息,请关注以下内容. 今 ...

  • 读思笔记235:浏览徐龙国《秦汉城邑考古学研究》随笔

    军师·Sun 西北大学 考古学硕士 浏览徐龙国<秦汉城邑考古学研究>随笔 读之前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龙国先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即&l ...

  • 重要突破!美科学家研究出太阳能热化学制氢新型高性能材料!

    问道十四五 共话光热发展大计 ☝☝☝ 全球从化石燃料能源过渡到可持续能源,特别是太阳能,需要在能源储存方面取得突破.两步法太阳能热化学制氢(STCH)利用整个太阳能光谱,在没有贵金属催化的情况下工作, ...

  •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糖尿病的现代药理研究

    本文根据薛钜夫院长糖尿病系列讲座整理 我在临床应用古方,喜欢从方中具有配伍规律性的对药功用研究.这一思想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自幼受施今墨.祝谌予两代先师擅用对药的思想影响.所以不论是古方,还是自拟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