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浅说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关于礼,五经之一《礼记》记录了很多礼仪规范。比如饮食、洒扫、行、住、坐、卧、站等,包括祭祀、宴请、守丧、君臣之礼、父子之礼、夫妇之礼等,事无巨细、一应俱全。随着时代发展,大部分礼节已化繁为简,如今见面握手、点头、微笑便是有礼,但无论外在形式如何变化,礼的核心不变,即维护秩序、促进安定、和谐,是故,礼之用,和为贵。

古时,以礼治国,靠礼约束、规范言行,促进和谐,现代,法治社会,用法律遏制、惩罚触犯行为底线的人,所以,法是礼的衍生物,是另一种形式的礼,用以维护秩序,保证社会安定。

人人思维、价值观不同,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处理方式也不一样,一旦意见冲突,矛盾、纷争暗藏其中,此时,礼的作用便是调和矛盾、化解纷争,让我们能求同存异,做到和而不同。

很多父母,因为在如何提升孩子学习成绩方面,认知、思维、方法不同,于是争吵不休,可一旦明白,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成绩是目的,是初衷,是和,懂得以和为贵,就不会本末倒置,纠结、执着于方法、对错,而是积极地、心平气和地面对、商讨,只为努力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礼之用,和为贵告诉我们,是非对错不重要,圆满才重要。

团队成员、同事,因为性格、思维、处事风格不同,面对同一问题,观点分歧、意见相左,于是经由辩论,演变成相互抱怨、攻击、指责,而忘了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的初衷,便是不懂得以和为贵的道理。

每件事都有“和”,而这个“和”是动机、是初衷、是做事的出发点,懂得明确目的,不忘初心,才能以和为贵,在完成任务、达成目标的同时,确保人人愉悦、舒适、和谐。而这种愉悦、和谐也是“和”。

时刻用礼之用,和为贵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便会让人感觉温暖、博爱、恭敬、包容。内在有仁爱之心,懂得以和为贵,外在的言行自然恭敬有礼。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先王,指古代圣贤明君。斯;这。已故的圣贤,将礼之用和为贵奉为准则,大小事情都依此而行。

“斯为美”的美指美妙。当我们懂得礼之用、和为贵,内在有仁、有爱、有美时,心念、思维、言行无不温和、恭敬、谦让、平和,由内至外,举手投足呈现的都是礼、是和,是美的状态,和和而美。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若只以和谐为宗旨办事,有时就会行不通,为了和谐而去和,不用礼节加以约束、限制时,也不行。

这句话告诉我们,即便和,也要有度,不以礼节约束,一味追求和谐,也不行。所以,礼节可以帮助调整,保持好度。对于不合道、德、义、礼的事,坚决不让步、不妥协,哪怕因此破坏了与他人的和谐关系。

譬如,朋友被人欺负,邀我们一同前去报复、打群架,扬言不去就不是朋友,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去,因为不合道、不合法,我们可用智慧帮其化解仇怨,而非担心与朋友关系失和而盲目跟从,这样只会让其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

所以,礼之用,和为贵的前提是,合道、合德、合法、合礼,如此,我们才能掌握好度,真正做到以和为贵,因和而美。

本浅解记录,取自虚空先生直播的音频,由于直播中穿插有听众问答,稿件冗长,虚空先生未能过目,编排和整理是在确保先生解读原意的基础上,由热心听众完成,舛误难免,恳请读者海涵指正。

整理 | 虚空流光

校对 | 虚空流光

版权声明:本账号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 万象学论语(12):规则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规则却万万不能!

    作者曰: <论语>,可谓是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圣经>! 但现代中国人却几乎不读了!我也不例外.当年学过的几篇文章,早已淡忘,只留下模模糊糊的只言片语,也似懂非懂. 如今我已年过 ...

  • 【第12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12章》“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因何不可行?

    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12章>"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因何不可行?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 ...

  • 素说论语:学而篇(12)

    学而第一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试译]有老师说:"圣明的先王建立礼仪制度的目的,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二)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貌.礼仪.礼节的使用,必以达到和谐.和睦.和平相 ...

  •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1—12)

    人们应该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活字印刷术中,三个不同字体的"和"字向全世界观众解读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进程.为什么"和"字在中国历史上如此重要 ...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论语浅说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指言辞动听,令人愉悦.令色,面容和善,使人高兴.言行.举止.态度,一切旨在取悦对方,是谓巧言令色. 孔子说,巧言令色之人,鲜少有仁德.何以见得? 巧言令色,刻意逢迎的背 ...

  • 我们在彼此羡慕各自的生活 | 论语浅说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孔子六十八岁之时 ...

  • 不怕路远,就怕行迟 | 论语浅说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喟,竭尽全力仍无法企及,气力不足所生的 ...

  • 努力提升自己,一切不求自来|论语浅说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 此人颇具争 ...

  • 生命因厚重而充满力量 | 论语浅说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被人围困于一个叫"匡"的地方,源于一场误会,当 ...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浅说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由外入内,如读书.听课等.思:内在自主自发地思考.罔:迷茫,不理解.殆:倦怠:危险,陷入困境:疑惑. 译文:只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论语浅说

    孔夫子没有这四种问题:不会臆测:不会认为某事必当如此,不会固执不化.持守己见:不会执着于自我. 这句话有什么借鉴意义呢?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痛苦与烦恼都来源于这四点,意.必.固.我.何为意?念头.想法. ...

  •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浅说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重:庄重自持:自修.自重.君子若不庄重自持,就没有威严.而庄重一般从四个方面体现,即言.行.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