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奇:孙一奎论治19种疾病之痰

中医书友会第165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痰邪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因而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的论述。何绍奇老师将孙一奎治疗19种疾病之痰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为书友提供临床上的指导。(编辑/闫奇峰)

孙一奎治痰

作者/何绍奇

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案》辨证用方遣药,俱多卓见。在内科杂病方面,他对丹溪“气血痰郁”之说十分服膺。但他认为:《丹溪心法》所谓“二陈汤一身之痰都管”一说,失之浅率,以至后人遂以二陈汤统治诸痰,全不知贯通达变。特别是阴血不足,虚火上逆,肺受火侮,不得清肃下行,以至津液凝浊而生痰者,若误以二陈汤,则不啻火上加油。

他以为痰既有湿痰、风痰、痰火、食积痰、气痰、肾虚痰、脾虚痰等种种不同,所以审疾认证,“当察其所来之源”,治病求本,以证立法,岂可执一?

如脾湿者须燥湿利水,脾虚而有湿者须以温补为主,俾中气实,痰自流动,不可误用峻利攻痰重伤脾胃生气。因于火则先治火,后治痰。而同为一火,又有虚实之分,实火宜泻,但在老人又不可速降其火,更不可尽去其痰。攻之太甚,则正气伤残,根本动摇而痰愈多;阴虚痰火,则宜在补水养血的基础上兼治痰火,俾水升火降,痰不复生而易去。

气郁者必兼理气,使郁结开而气道畅,则何痰之有?至于瘀血留著,化而为痰,痰瘀互结者,又不可专治其痰,须兼活血行血。如此等等,无不透彻地加以阐发,足见其辨证之精,见解之确。兹就其治疗痰病的经验试加总结,以为临床者参考借鉴。

1.雷头风

孙一奎认为:此病未有不因于痰火者,其头上核块疙瘩,即为痰火形证。痰火上升,壅于气道,兼于风化,故头痛剧烈而有声。自拟痰火方治之。白僵蚕15克,甘草9克,桔梗9克,半夏牙皂汁煮透30克,薄荷叶9克,白芷6克,天麻15克酒浸,青礞石6克,共为细末,水丸,绿豆大,食后临卧吞服6克,以痰利为度。

2.痰厥头痛

头为诸阳之会,痰浊阻于经隧,气血不畅,头痛不止。孙氏常用二陈汤加天南星治其痰,配合川芎、细辛、枳实行气血,复用酒炒黄芩一味,清痰降火。热甚加石膏、菊花,痰盛配吞玉壶丸(半夏、南星、天麻为末、面粉和丸,每服6克,日2次)。

3.中风

孙氏指出:中风之因,系由中年以上人,耽于酒色,下元真阴亏损,肝风挟痰火上逆所致。证见卒然昏仆,或振颤、麻木,口眼㖞斜,手足瘫软,面赤,喉中痰鸣。常用半夏、滑石、茯苓、黄芩、黄连、陈皮、石菖蒲、甘草等味健脾消痰,清火撤热,天麻、秦艽、全蝎、僵蚕、红花息风活络,竹沥、姜汁入经络化痰。然后以调补气血,滋益肝肾之剂收功。

孙氏当时名动三吴,常出入名公巨贾间,见之固多,所论亦确。尝谓“此证历治历效者,良由先为疏通经络,活血调气,然后以补剂收功。惟经络疏通,宿痰磨去,新痰不生,何患疾之不瘳,惟须切戒酒色以自爱耳”。信然。

4.眩晕

孙氏认为丹溪虽有“无痰不作眩”之论,但须究其本,并分清主次。其痰盛者固宜以治痰为主,兼治其风,常用温胆汤加天麻、钩藤,或半夏天麻白术汤,或自制柴半汤(柴胡、苍术、半夏、神曲、茯苓、藁本、升麻、生姜),生半夏汤(生半夏10克、生姜10片),三生饮(生半夏、生附子各12克、生姜10片),继用枳术丸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首尾相合,令不复作。

中焦有痰,肝胆有火,为怒气所激而发者,用二陈汤合益元散、姜汁化痰镇吐,芩、连、夏枯草、花粉、胆星直折其火;痰火郁结,大便不通,面赤火升者,加吞当归龙荟丸,大黄、玄明粉、礞石亦可用;再用枳实、香附、吴萸疏通郁滞,天麻息风定晕。肝风内动挟痰者,则以养金平木为主,辅以培土化痰,余如因阴虚风动等,以滋水涵木为主;血虚不能荣于头目者,养血调肝;寒饮阴遏,清阳不升者,温化水饮,兼痰者皆可兼顾治痰,但须分清标本主次。

5.肝风

多从五行胜克上考虑。他认为病由木气太过之病,多由于金之不足,因此应当补肺金以制肝木。如《三吴治验》载董浔老夫人案,就是很好的例子:其人常眩晕,手指、肢节作胀,脉右寸软弱,关滑,左脉弦长,直上鱼际,两尺皆弱,孙氏先以半夏天麻白术汤(东垣方),两帖而眩晕平。继以人参、麦冬以补肺制肝,六君子合麦芽、神曲、枳实、苍术以健脾化痰,天麻、白芍、僵蚕息风泻肝,少用黄柏为使,以引热下行,药后果不再发。

6.癫狂

其病多由所谋不遂,气郁不伸,津液不生血而生痰,或暴受惊恐,神不守舍而痰涎归之。小儿则多由食积生痰,痰生热,热生风所致。孙氏主张此病以补养心神为主,兼以化痰;不宜大剂峻利攻痰,否则心神愈不得养。食积酿痰者宜温平补胃化痰,痰火则清利泻火而兼化痰。常用方以人参、酸枣仁、茯苓神、远志、当归、玄参补养心气心血以安神定志;黄连、竹茹以清肝胆逆火;半夏、橘红、瓜蒌、竹沥、姜汁以清痰热。另以龙齿、珍珠、羚羊角、牛黄、胆星、天麻、青黛、辰砂、全蝎、冰片、川黄连、甘草为丸,金箔作衣配吞。

7.惊悸、怔忡

孙氏认为惊悸、怔忡病因复杂。但多有兼痰者,良由焦虑、抑郁、惊恐,而致神不守舍,舍空则津液归之,凝而为痰。血气入舍,则痰拒之,其神遂不得归,而为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精神恍惚等症。其证左寸脉来模糊,右关滑大者,便是心气虚挟痰。常用温胆汤合定志丸(人参、茯苓、石菖蒲、远志)加辰砂。

8.心痹

其证心痛不可忍,烦躁,干呕,发则晕厥,浆粒不进,以心气虚为本,而多夹痰夹瘀;其脉滑者有痰,脉数为痰热。孙氏常用温胆汤加姜汁炒黄连、益元散,少佐白蔻仁以调气开郁化痰安神,病缓后改用逍遥、六君加黄连、香附,半疏半调以和之。

9.痰嗽

咳嗽多痰,须治其痰,痰去咳自止。不必拘拘乎止咳。常用滑石、贝母、南星、半夏、风化硝、白芥子、陈皮、茯苓、皂角为方。自称为“治痰圣药”。湿痰加苍术,燥痰加瓜蒌,气结加枳实,热加青黛、黄芩。食积痰非瓜蒌、青黛不除;形瘦、痰不利者,多有燥火,不得用半夏、南星,而以杏仁、瓜蒌辈润之。

10.痰喘

孙氏以为,病由痰气相击,阻塞气道,故呼吸气粗,呀呷有声。

治当消痰降气,开其痰路而喘自安。常用罗太无人参半夏丸(人参、茯苓、南星、薄荷各15克,半夏、干姜、明矾、寒水石各30克,蛤粉60克,藿香9克,水丸,梧子大,每服30~50丸,姜汤下,一日3次)。他指出:此方治痰喘极效,但须于未发时服之,已发则当用滚痰丸之类攻夺。惟病之由肺肾气虚者忌用。痰热作喘,他常用清气化痰方(黄芩、黄连、半夏、天南星、苏子、萝卜子、橘红、茯苓、山楂、香附、竹沥)。

11.咯血、吐血

孙一奎认为,咯血吐血若用收涩之剂太早,瘀血留聚,必致腐化为痰,遂成病根,深而难拔,血愈不止。血既失,用滋阴则壅,再用止血,则愈积愈甚。所以他治咯血吐血,常用大黄、黄连、山栀清热泻火,釜底抽薪,石膏、滑石、贝母、瓜蒌清热化痰,茜草、丹皮、当归、赤芍、桃仁活血化瘀,麦冬、女贞子、旱莲草养阴。

又,孙氏谓血积胸中,吐血不止,用犀角地黄汤,如有痰及气逆不降者皆不效,加滑石、桃仁、枳壳始效。这当是他的经验之谈。

12.胁痛

两胁属肝,故胁痛多由肝郁气滞始,以疏肝理气为常法。但气郁日久,必致积瘀停痰,痰瘀互结,寻常疏理之剂不能解决问题。孙一奎常用方:青陈皮、枳壳(行气),全瓜蒌、杏仁、半夏曲、贝母、桑白皮(消痰),丹皮、滑石、桃仁、归尾、丹参、红花、五灵脂(消瘀),配以山栀开泄郁热,白芍、甘草柔肝缓中,有下证者加大黄、玄明粉或控涎丹。

13.麻木

麻木一证,病在气血,然多兼痰,丹溪谓麻属气虚而夹风痰,木则由顽痰死血而致。气虚兼痰,以补中益气汤加二陈汤、灵仙、桑枝、竹沥、姜汁之类,血虚以二陈合四物,即为双合汤。痰火互结,舌根发麻,孙氏自拟止麻清痰饮(黄芩、黄连、贝母、瓜蒌、茯苓、桔梗、枳壳、橘红、南星、白矾、皂角、天麻、甘草、细辛、姜汁、竹沥)。

14.痹

孙一奎认为,陈无择《三因方》提出支饮作痹,有补于经文,丹溪虽步东垣后尘,弃“痹”而言“痛风”,致使“名实混淆”,但对痰挟死血,周身走注疼痛者,治法极精妙,可师可法。一般痛在上肢者,以导痰汤酌加活血药,或以二陈汤加羌活、姜黄、灵仙、桑枝、南星、苍术、枳壳、酒炒黄芩、当归、川芎、秦艽;痛在下肢者,用二妙散合桃仁、防己、牛膝、赤芍、陈皮、枳壳、通草、白术,不效,须用控涎丹合桃仁泥丸(桃仁、威灵仙、苍术,当归、山栀、川芎、肉桂、甘草、生姜汁)。

15.泄泻

李士材论泄泻有九,痰泻其一也。其证每于食后或小便时即大便,腹胀,胸膈饱满,用参术补脾则痞闷愈甚。一奎治痰泻,有在肺在脾之分,积痰郁滞在肺者,用吐法,常用萝卜子一合擂浆水加蜂蜜半碗催吐;或以苦桔梗、萝卜子各15克,白蔻、橘红、山栀各3克,川芎1.5克,生姜3片,葱3根,水煮服取吐。吐后用二陈汤加白术、旋覆花、麦芽、生姜调理。痰滞在脾者,一般用二陈汤加香附、砂仁之属,食积则用保和丸、导滞丸,积甚用备急丸泻下痰积,再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调补。

16.便秘

若证见舌苔黄腻或黄燥如沉香色,脉右滑大,胁痛,胸闷,泛恶,日晡发热者,即为痰火,孙氏常用瓜蒌30克,枳实、滑石、黄连各10克,半夏6克,前胡、青皮各4.5克,姜黄、萝卜子各3克,不通,兼吞当归龙荟丸或牛胆星3克,立应。

17.遗精

一般多以肾气不足,精关不固而用补涩,而厚味多饮、痰火湿热胶结为患者,往往愈补愈坏,永无宁日。孙氏自拟端本丸一方,自谓“其方行之至今,百发百中”:苦参、黄柏、牡蛎、蛤粉、白螺丝壳、葛根、青蒿等分,神曲糊丸,如梧子大,每服50~70丸,日3次。

18.白浊

孙氏认为,多系湿热为患,缘中宫不清,痰浊下流,渗于膀胱所致,不可早用补剂。否则邪浊愈甚而难清;也不可多用渗利,盖久浊多阴虚之证也。须先用二陈汤、二妙丸合升麻、柴胡、木通、石菖蒲、生姜、灯心,加白葵花或鸡冠花尤妙,服三五剂,乃用补剂。如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阴虚者用六味地黄汤,始不失先后次第之法。

19.诸痈

他认为肺痈一病,多为浊痰、瘀血壅滞于肺之气窍,治宜开肺窍,活血化痰,常用白及、苡仁、丹皮、桔梗、茜草、归尾、山栀、贝母、白芍、葶苈子、甘草。肠痈是痰浊瘀血互结于下,常用大瓜蒌为主药,配丹皮、莪术、五灵脂、银花。乳痈多为痰热瘀血胶结,常用瓜蒌、贝母化痰开结,赤芍、当归消瘀活血,配合柴胡、青皮理气疏肝,连翘、白芷、甘草清热散结。


(0)

相关推荐

  • 孙一奎治痰 : 眩晕

    孙一奎治痰 作者/何绍奇 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案>辨证用方遣药,俱多卓见.在内科杂病方面,他对丹溪"气血痰郁"之说十分服膺.但他认为:<丹溪心法>所谓&qu ...

  • 孙一奎治痰 : 痰喘

    孙一奎治痰 作者/何绍奇 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案>辨证用方遣药,俱多卓见.在内科杂病方面,他对丹溪"气血痰郁"之说十分服膺.但他认为:<丹溪心法>所谓&qu ...

  • 孙一奎治痰 : 癫狂

    孙一奎治痰 作者/何绍奇 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案>辨证用方遣药,俱多卓见.在内科杂病方面,他对丹溪"气血痰郁"之说十分服膺.但他认为:<丹溪心法>所谓&qu ...

  • 孙一奎论治19种疾病之痰

    何绍奇:孙一奎论治19种疾病之痰 天医堂 天医堂推荐搜索孙一奎痰 导读:痰邪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因而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的 ...

  • 何绍奇:我治更年期综合征的思路

    导读:大部分女人一生都会在绝经期前后度过一段苦闷的日子,说病也不是病,但症状突出,汗出烦热,挺苦恼的.平安度过这段时光,正是我们中医大展身手的好机会,本文也算是给小编自己母亲调理更年期准备的一份学习参 ...

  • 古方今用: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可调治19种病症

    古方今用: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可调治19种病症

  • 何绍奇:我治糖尿病的方法及解答诸多疑惑

    编者按:虽说"四桑苦瓜汤"治疗糖尿病,但从绍奇两案看来,苦瓜一直用,而四桑则不尽然.揣其原理,应是标本缓急之故.所谓辨证而后论治,治应是有步骤.有节奏的.读完的感觉就是,糖尿病也是 ...

  • 何绍奇老先生论治咳嗽(选摘)

    何绍奇:咳嗽不好,你抓准敲钟的"贼"没 论治外感咳嗽 前人曾经很形象地把人体的肺比喻为一口钟,即所谓"肺体属金,譬如钟然".外感之邪,从外撞这口钟:内伤之邪,从 ...

  • 何绍奇:我治糖尿病的“四桑汤”和“四桑苦瓜煎”

    搜索卢医隐藏内容 .   .  . [编者按] 何绍奇是谁?是当年北中医首届研究生招生时,朱良春"以人格担保具有本科水平"的中专生,考卷所写论文<千金方的博大精深>令所 ...

  • 何绍奇:蜂房治顽固难愈的尿床有特效

    何绍奇:蜂房治顽固难愈的尿床有特效

  • 丁、桂外用,疗效显著,治6种疾病

    导读:对于丁.桂这两味药的合用,大家想到最多的应该就是丁桂儿脐贴了.但是这俩药远不止这点功用,看看文中李古松老中医如何活用丁.桂来治疗多种疾病的吧! 丁桂外用,疗效卓著--李古松经验介绍 丁桂散,由丁 ...

  • 新发现:生姜竟和19种疾病有关系,看完惊呆了

    生姜主要含姜辣素.挥发油.天门冬素.姜醇.谷氨酸.淀粉和树脂样物质等成分.味辛辣.性微温. <本草纲目>谓"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