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相如:真武汤-肾阳虚的水肿,猪苓汤-肾阴虚的水肿】2
特异性方证之真武汤的解析应用
作者/肖相如老师
—1—原文
《伤寒论》第316条:少隂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欬,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伤寒论》第82条: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加减法】
○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細辛、乾薑各一兩;
○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 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兩;
○ 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成半斤。
—2—讲解
在历版教材中,第82条都被作为太阳病的变证,其实,真武汤证是典型的少阴病,应该放在少阴病篇。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邪气深入,肾阳虚衰,寒气凝滞,水气不化,泛滥全身;
由于肾阳虚衰,虚阳外越,故见发热;由于肾阳虚衰,气化不利,则致小便不利(常伴见水肿)。
水气不化而泛滥,浸渍于胃肠,则见腹痛、自下利;浸渍于肢体,则见四肢沉重疼痛;浸渍于筋脉,则见身瞤动,振振欲擗地;
水气上泛凌心,则可见心下悸;上泛清窍,则见头眩。
以上是对主证的讲解。
肾阳虚衰,肾失封藏,不能固摄津液,则小便利;水饮犯肺,则咳;水饮犯胃,则呕;水气浸渍大肠,则下利(甚)。
以上是对或然证的讲解。
中医的水肿有在肺、在脾、在肾、在三焦、在膀胱的不同,在肾的水肿又分为阴虚和阳虚。
猪苓汤证就是肾阴虚的水肿,真武汤证则是肾阳虚的水肿。
以下三点要注意:
第一、西医的水肿也分成很多种,如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等,但无论是什么水肿,凡是在水肿的同时有阳虚的表现者,应该就是真武汤的适应证。
从《伤寒论》所描述的真武汤证的表现来看,与西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最为相近。
中医认为,水气的泛滥是因为肾阳虚衰,不能主水。
西医认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血液循环障碍,一方面是全身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氧供应,表现为功能减退的虚弱状态。
另外一方面是血液淤积,血管内的压力升高,水分向血管外渗透,导致各种水肿。
如左心功能衰竭,肺循环障碍导致肺淤血肺水肿;
右心功能衰竭,体循环障碍导致全身的各种水肿,如下垂性皮下水肿就是右心衰竭的典型体征,心包积液则见于严重而持久的右心衰竭;
全心功能衰竭则使各种水肿加重,如腹水可见于慢性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的晚期患者,胸腔积液多出现于全心衰竭的患者。
心衰导致肾衰,会出现肾性水肿,而使水肿加重;心衰会导致心源性肝硬化,肝功能损害,血浆蛋白降低而使水肿加重;心衰会使胃肠道淤血致消化功能减退,营养不良,也会加重水肿等等。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临床综合征。
显然,西医所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疾病的严重阶段,是疾病晚期,属于虚衰性疾病。
第二、真武汤证是少阴病。
《伤寒论》中少阴病的提纲是“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所以,我给少阴病的定义是:少阴病是伤寒过程中表现为全身性虚衰的阶段。
真武汤证的基本临床表现有水肿、小便不利、心下悸、或咳,这是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的基本表现。
原文中没有明确提到水肿,但根据原文中“小便不利,此为有水气”分析是应该有水肿,真武汤用于治疗水肿也是肯定的。
腹痛、自下利、或呕,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肠胃道长期淤血的表现,肝淤血也可以出现这些表现。
或小便利,是肾脏淤血引起肾功能减退的早期,可有代偿性的多尿,或夜尿增多。
四肢沉重疼痛、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等,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组织器官血氧供应不足而呈现的虚弱状态,当然也与组织间隙的水肿有关。
如果四肢疲乏无力,下肢不足以支撑体重时,就可以出现身体颤抖摇晃欲倒地的表现。
头眩,是脑血氧供应不足的表现,也可能有脑水肿的存在。
无论主证,还是或然证,其病机都是肾阳虚衰,水气泛滥,治宜温阳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
第三、真武汤所用药物的作用
真武汤中,炮附子温肾壮阳,使水有所主;白术健脾燥湿制水;茯苓淡渗利水宁心;生姜宣散水气;芍药利小便,敛阴和营,防温燥太过。
值得注意的是,真武汤中的芍药,不仅仅是为了防止温燥太过,更重要的是有利小便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记载:“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名医别录》补充云:“味酸平,微寒,有小毒,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方中附子和茯苓、白术配伍,有较强的利水作用,对心性水肿和肾性水肿都有良好效果。
白术有明显而持久的利水作用,可增加水钠的排出;茯苓煎剂的利尿作用不明显,但和白术有协同作用。
真武汤有肯定的强心作用。
其强心作用除了与附子有密切的关系以外,实验发现,赤芍有增强心脏收缩力的有效成分,赤芍与附子的配伍,可能是强心的配伍方法。
另外,有研究认为,附子可增加肾小球的有效循环血量;茯苓等利水药可抑制肾小管的重吸收。
张仲景用姜附的规律是,生附子配干姜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虚脱之证;炮附子配生姜温阳散水,用于阳虚水泛之证。
第四、真武汤的加减方法。
1、若咳者,乃水寒犯肺,当加五味子以收敛肺气,细辛、干姜以化寒饮;
2、若下利者,乃阴盛阳衰,故去苦泄之芍药,加温里之干姜。
3、另外,其余两个加减法,有其不当之处。
一为若小便利者,去茯苓;一为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
前者小便利,若其他水气泛滥的证候仍在,则不必去茯苓,因为小便不利和小便利甚或小便频多、失禁,都是气化失司,肾不主水的表现。
肾不主水,津液该出者不能出,则表现为小便不利,而肾不主水,津液该藏者不能藏,则表现为小便利或失禁。
对此都应以恢复肾的气化功能为主,而茯苓与附子的配伍,正是温肾壮阳化气的配伍,故茯苓不应去。
后者之呕,乃肾不主水,水气泛滥,水渍于胃的表现,加生姜温胃化饮,降逆止呕即可,不应去附子,若去附子则是去掉了真武汤的主药,实属舍本求末。
—3—
特异性方证
第一、《伤寒论》提供的特异性方证
1. 《伤寒论》第316条
少隂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欬,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316)
特异性方证构成要素: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
【讲解】
如《伤寒论》第281条提纲所谓“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即真武汤证是少阴病,是虚衰性的疾病,是虚寒证。
小便不利,是水气内停的指征;有了虚寒证、水气内停的前提,才能确定腹痛、自下利、四肢沉重疼痛等是水气泛滥的表现。
2. 《伤寒论》第82条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82)
特异性方证构成要素: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
【讲解】
发热与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僻地并见,就是真武汤证。
第二、拓展而来的特异性方证
1. 肾阳虚衰的水肿,真武汤主之。
特异性方证构成要素:水肿、肾阳虚衰的特征。
【讲解】
肾阳虚衰的水肿本身的特征为:水肿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皮肤苍白无弹性;
肾阳虚衰的表现有:畏寒肢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
2. 身体疼痛伴阳虚水泛者,真武汤主之。
特异性方证构成要素:身体疼痛、阳虚水泛的特征。
【讲解】
身体疼痛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属于真武汤证的身体疼痛是阳虚水泛所致,故应该伴有阳虚水泛的特征。
阳虚水泛即肾阳虚衰加水气泛滥:肾阳虚衰的特征如上述;水气的特征即水肿、小便不利等。
3. 腹痛伴阳虚水泛者,真武汤主之。
特异性方证构成要素:腹痛、阳虚水泛的特征。
【讲解】
腹痛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属于真武汤证的腹痛是阳虚水泛所致,故应该伴有阳虚水泛的特征。
阳虚水泛的解释同上。
4. 腹泻伴阳虚水泛者,真武汤主之。
特异性方证构成要素:腹泻、阳虚水泛的特征。
【讲解】
腹泻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属于真武汤证的腹泻是阳虚水泛所致,故应该伴有阳虚水泛的特征。
阳虚水泛的解释同上。
5. 眩晕有阳虚水泛者,真武汤主之。
特异性方证构成要素:眩晕、阳虚水泛的特征。
【讲解】
眩晕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属于真武汤证的眩晕是阳虚水泛所致,故应该伴有阳虚水泛的特征。
阳虚水泛的解释同上。
6. 运动失调而有阳虚水泛者,真武汤主之。
特异性方证构成要素:运动失调、阳虚水泛的特征。
【讲解】
运动失调如肌肉跳动、抽搐、震颤、痉挛等,是对原文第82条“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的引申,可能因为阳虚水泛导致。
阳虚水泛的解释同上。
7. 心悸有阳虚水泛者,真武汤主之。
特异性方证构成要素:心悸、阳虚水泛的特征。
【讲解】
心悸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属于真武汤证的心悸是阳虚水泛所致,故应该伴有阳虚水泛的特征。
阳虚水泛的解释同上。
8. 心衰表现为阳虚水泛者,真武汤主之。
特异性方证构成要素:心衰、阳虚水泛的特征。
【讲解】
对西医诊断的心衰,中医的辨证有不同类型,属于真武汤证的心衰,一定是阳虚水泛所致,故应该伴有阳虚水泛的特征。
阳虚水泛的解释同上。
9. 高血压表现为阳虚水泛者,真武汤主之。
特异性方证构成要素:高血压、阳虚水泛的特征。
【讲解】
对西医诊断的高血压,中医的辨证有不同类型,属于真武汤证的高血压是阳虚水泛所致,故应该伴有阳虚水泛的特征。
阳虚水泛的解释同上。
10.胃切除术后倾倒征群,伴有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周身疲乏,贫血,经常晕倒者,真武汤主之。
特异性方证构成要素:倾倒征群、寒性虚弱的特征。
【讲解】
倾倒征群的表现有两组:
一是副交感神经紧张,致分泌运动亢进的表现,恶心呕吐,胆汁反流,心下压迫感,腹痛,肠鸣,下利;
一是交感神经紧张,致循环失调的表现,心悸亢进,脉搏增加,颜面潮红,热感,冷感,眩晕,头沉,发汗,胸部狭窄感,呼吸困难。
这两组表现中,已经包括了真武汤证的要素,如恶心呕吐,腹痛,肠鸣,下利,心悸,眩晕等,如果加上虚寒性虚弱的特征,就是真武汤证。
11. 虚寒性的渗出性疾病,真武汤主之。
特异性方证构成要素:渗出性疾病、虚寒性质。
【讲解】
渗出性疾病如湿疹、皮肤溃疡等。
虚寒性表现如渗出液稀薄量多,疮面苍白,久不收口等,当然也可以有全身虚寒的表现,如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