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作成:儿时的元宵节
儿时的元宵节
苏作成
儿时的春节,有过很多快乐的时光,诸如跟大人到集市去买年货,吃年夜饭,放烟花爆竹,然而,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却是元宵节。
那时,还没有超市,商店和集市上也没有汤圆出售,我们在元宵节吃的汤圆都得由父母做。父亲去一个堂大娘家的杂屋里磨糯米,磨好拿回家,母亲和姐姐就帮着他做起汤圆来。父亲将汤圆煮好,分装到碗里,端一碗送到奶奶的手中,我们才开始吃。
有时还没有吃完,门外就有人喊:舞狮的来了!接着就传来了“咚咚锵”的鼓乐声。我们迅速地吃过就往外跑。
亮着气灯的堂屋里,舞狮队早已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中间。大家纷纷地伸长脖子,望着他们。已有一个中年人在说开场白。接着,一个身手敏捷的三十多岁的男人,拿一根二米左右,上端有一个球状物的棍子,指挥起狮子来。两个舞狮的,一前一后,都弯着身子,将双腿张得很开地半蹲着,擎着色彩绚丽的狮袍。狮子随着指挥者的指挥,一前一后地跳跃,腾挪,奔跑。特别是上到三层的桌子上表演时,更是惊险好看,我们一颗心随着狮子的每一个动作而跳动,生怕它一不小心摔下。伴随着鼓乐声,元宵节的夜晚充满了快乐的律动。表演一次又一次地被人们的喝彩声和鼓乐声推向高潮。后来,开始了武术和“跃桌”的表演。那时,还未外出安家的叔叔,也参加了舞狮队。他表演的是打拳和“跃桌”——就是先对着拼在一起的两张方桌快跑几步,一挨近桌子,就用双手在桌上迅捷地一按,然后将身子从两张桌上跃过去。年轻的叔叔,身手十分了得。
我们挤在人群里,为他们的精彩表演热情地鼓掌叫好,表演者表演得也格外卖力。往往二小时左右,舞狮队离开时,我们还意犹未尽。
还有叔叔做的萝卜灯笼也让我难忘。叔叔本想在元宵节给家里做一只红灯笼,但他因为要参加舞狮队的表演,没有时间,就只好在当天上午给我们做萝卜灯笼。
叔叔拿一只大白萝卜,用一把小刀,将里面掏空成碗的形状,还在外面刻了好看的花纹,中间放一截蜡烛,再用线串住两端,一个简易的萝卜灯笼就做成了。
断黑前,姐姐按叔叔的交待,将蜡烛点燃,然后就打着萝卜灯笼把家里的各个角落,猪舍和鸡笼,全都照了一遍。我们觉得很神秘,便悄悄地跟在她后面。
时光荏苒,一晃我也由一个孩童变成了中年人,但儿时过元宵节的情景仍然常常萦绕在我心里。我思念父母给我们做的那些甜而糯的汤圆,我思念舞狮队那些热情而充满活力的表演,也思念叔叔给我们做的简陋的萝卜灯笼。我知道,那些快乐、亲情和乡情早已融合在我们的血液里,成为了我们生命中最难忘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