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接手之艺与劲
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术,技击格斗是它的本质功能,其它功能都是为技击服务的,或是在技击功能基础上的引申和转化。尽管人们可以把太极拳当成健身养生的方法和手段去练,但健身养生不等于练拳,练拳乃是以健身为基,养生为终,御敌自卫以为用,其目的依然在用。拳属武入于兵,兵者战之用!真正的拳者,就不能止于健身养生,还要研究技击,训练散手。
散手第一关就是接手,接手不同于推手,亦不是完全的散手,推手虽雅乃是练功,而散手则是用技,技击才是真打实搏,其功用不能混而相谈而不明其理!推手练的主要还是长劲和慢劲,而散手用的则多是短劲、快劲,长拉短调,快慢相停,不打则已,打则冷、脆、刚、猛、暴,推手的轻柔慢化荡然无存。所以说,光练推手还是不能适应散手的激烈变化,首先难过的就是接手关。
接手是散手搏击的关键和基础,散手要求接手瞬间感知对方来劲大小快慢、形之凹凸、力之方向变化,感而即应,应之自如。从传统的武技来看,无论拳种门派,作为格斗或搏击的技艺,都必须经过接手训练方可至用,太极拳亦不能免此而另求近途。
兵法云: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拳之散手接手亦无固定模式,实际运作时,接手变化万端,亦化亦打,非化非打,分说合练,分练合用,并无具体分野,说与做依然有距离,用的关键乃是见机而做,所以,说要说透,练要练到,用要用活。但作为散手的总原则;就章法而言,简单地说无非就是:直来横去,横来直迎,避实击虚(虚空之虚),打实让虚(虚乃变化之虚,实乃力点之实,所以说,见实不打拳不妙),闪中定横!那么,作为太极拳散手的接手与其他拳比有什么特点呢?其实,太极拳的最大特点就是懂劲,形法上无非曲中求直、旋拧运转(以腰运身)、运圆落方,与其他拳法并无太大的区别,主要区别还是劲别,也就是说劲法不同!
太极拳的懂劲是在长期松静自然地练拳和推手中形成的。懂劲包括听劲和用劲,听劲是知彼,用劲是知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就是太极拳的“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功夫!所以说,太极拳懂劲成功便能“因敌变化示神奇”。然而,在太极拳中尚有“知彼易得,知己难求”的说法,不知彼难于知己,不知己更难应敌,这句拳谚与平常人们说的“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不谋而合,也就是说“人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敌人”!所以,太极拳散手讲究的是“后人发而先人至”,这就要求太极拳的反应乃是更迅速、更快而不是被动,也就是说,太极拳的要求应该是:被动出手,主动进击!如此,太极拳在交手中才能后发先至而制胜!然就拳者劲别而论,不过刚柔之间运化而已,就是要求拳者必须克服局部用力和分散用力、僵拙用力的习惯,使拳者劲力能达整、活、灵、巧、变,运力成劲以为功,运功合力者乃技,技之精者为艺!拳谚有云:千古一拳,拳者一劲,一劲者,刚柔之练用!拳者虽千变万化,然变的只是其形,不变的乃是其劲。太极拳就劲者而言,刚柔以为功,运化以为用,运化其间,循环无端,忽隐忽显,莫测变化,精奥难言,功深层高,灵动入微,刚柔不分,神仙难敌!总的说,拳不离攻防,法不离奇正,变不过虚实,用不过刚柔,练不出松紧,太极拳亦然!然拳劲一途,求之最难,古之教拳不教劲,今之求劲法无门,拳者求劲全靠自悟,得之者凤毛麟角,难免歧途。下面仅就个人体悟,就太极拳接手劲法,从松紧的角度谈两点看法,权作抛砖引玉:一是软(柔)接手,二是硬(刚)接手。
一、软接手柔中走。软者,柔软也,相对于硬而言,即不硬之谓,而非松懈软塌。软接手的关键在柔,柔者,润也、韧也,即圆润、柔韧,也就是说,柔是有筋骨的,柔与软合,则软而不软,柔而更韧,柔韧悠长,轻灵而松活。拳谚云:刚劲易得,柔劲难求,关键在火候,即劲力大小的尺度把握,毫厘之变,功效迥然!所谓软(柔劲)之应用,关键在于接点之松柔不用力,自然撑合,松沉以对,如弹簧应物,吸力、化力、泄力,所谓“引进落空”,使对方之力没有着落点,平衡被破坏失去根基,所用之力而化为乌有,此时谓之战机,得机必得势,得势赢必果。然松柔接手之关键效用,只在对方“落空”之一瞬,空即合,合即出,而非一味轻柔慢化;谓之,一松一紧?一紧则刚,刚则暴,暴则难敌;无坚不摧!。所以说,所谓“软接手”,是以紧刚为后盾的,并非为软而软或一味地软,其关键在于“折叠”手法的运用,即通过顺随旋转之法。一是接手后同向而顺加速助力;二是逆向反从,即接手后在极速的瞬间“改变对方来力的方向”,同时加速、加力以助其势,使之反应不及,失其势并回天无力而制之,是为艺!软接手的描述模式为“瞬变松紧易阴阳”:软——硬——软,即柔——刚——柔,具化为松——紧——松。
二、硬接手颤中抖。硬者,坚硬也,相对于软而言,乃不软之谓,而非僵拙较力。颤和抖虽是动作,但都是劲法。硬接手的关键就在颤和抖,硬非硬,实乃坚刚之谓,坚刚无硬可比,只有瞬间抖颤可为!抖颤劲亦可谓荡劲之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太极“一点子”,极小无内圈入点,点动点荡无不微,微动至极大无外,震山撼地鬼神惊!就人们一般认识而言:上下为颤,左右为抖,前后为荡。那么,拳中抖颤劲乃是顿挫力的多元方向瞬变,其劲虽节短势雄,冷、脆、刚、猛、暴,然其颤劲能吸,荡劲能回,抖劲能离,软中硬,可断可粘,可连续发力。“颤中抖”就是通过接点运用短促的顿挫之力作用于对方,使之来劲回馈于彼而减少对自身的伤害,并通过断点或控点选择时机有效地攻击对方,以达克敌制胜的目的。对刚柔劲变,尽管有人释之为“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然“颤中抖”之刚劲并非出手较劲之为,仍是松沉出手,精奥在于接点骤然的紧松,依然可在人先亦可在人后,并可克刚克柔,关键在于运用巧妙,因为这种发力仍然是有弹性的,“颤中抖”可使对方来力触之即出,虽有点而无落,依然落空,因为“颤中抖”是一种连续的胀缩之力,有所谓“炸力无断续”之美誉,犹如枪之连发,又如振动棒之做功或电锤之击物,刚中瞬柔瞬刚,环而复始,周而无端,随意而作,任意而为,不发则已,发之必惊,惊则取之!所以说,硬接手非硬,而是以柔软为基础的坚刚,硬在一瞬而柔在其后,谓之阴阳互根!硬接手的模式可描述为:“骤变紧松阳易阴”,硬——软——硬,即柔——刚——柔,具化为紧——松——紧。
总之,太极拳刚柔之用,乃是源于松紧之变,接手之技系之于此,散手之功除此之外而莫求,所以说,松紧紧松太极功,顿挫循环无始终,鼓荡开合易紧松,千变万化不离宗,悟透松紧功始成。太极拳松紧之变,一松一紧一运化,一松一紧一太极,一松一紧力自出,一松一紧刚柔易,不松不紧不刚柔,慢松慢紧力浑厚,瞬松瞬紧炸力崩,一松一紧人难欺,一松一紧自无敌,渐瞬松紧鬼神惊!拳者若明此中理,无师自通自神明!
丹田功秘法
以山西戴家心意拳秘传丹田功为本,适合太极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练习者参研。
课程介绍
丹田功是传统武术尤其内家拳的核心训练功法。在过去一直都是秘而不传的,只有少数人才能得到传承。一些拳谱中也有“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的说法。所以导致了很多武术爱好者虽然听说过丹田但并没有正确的认知,或者没有得到系统的传承,甚至曲解了丹田。本课程讲解的丹田功源自山西戴家心意拳,丹田功的练法是科学完整且朴实无华的,而拳法和器械皆是由丹田功衍生出来的。本课程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一步步的把丹田功的基础练习方法教给大家。
课程列表
一、浅释内家拳丹田功之秘
本节课程主要介绍以下几点:
1、什么是丹田功?丹田是哪里?
2、为什么要练丹田功?丹田功的作用和独特之处
3、如何入手去练习丹田功?丹田功的练习步骤介绍
二、身法是丹田功入手的第一步
身法是丹田功入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正确的身法是练出丹田的前提。本节课程详细讲解练习丹田功的几个身法要领,并通过动作讲解来配合身法练习。
三、丹田贯气法——丹田功的核心机密,拳谱曰:混元一气吾道成
丹田贯气法是丹田功的核心内容,不会贯气法则丹田无法真正的聚气,丹田气不充足则丹田功有名无实。心意拳/形意拳等拳谱曰:混元一气吾道成。过去老拳师对此秘而不传。所以至今很多练习者都只停留在腰、胯、脊椎等基础身法运动阶段,甚至有的人对丹田气闻所未闻。本节课程按古传之法详细讲解丹田贯气。
四、丹田运转法——如何发动丹田气,内家拳产生的根源
丹田气足之后,如果不会发动丹田气,则丹田也是“死”丹田,所以必须会运转之法。这也是内家拳法产生的根源,内家拳是由内而外练习的拳法,内家拳是先由内后有外,根据丹田运转的侧重方向不同和拳理差异而形成不同拳法。本节课程以心意拳基础为例讲解如何以气催动丹田运转。
五、养丹田——如何高效的提升丹田功夫,丹田养就长命宝
心意拳、形意拳等拳谱中讲“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那我们平时该如何养丹田呢?本节课程会教大家如何利用生活中碎片化时间,高效的提升丹田功夫。
六、检验丹田功正确与否的十个身体特征
丹田功练的正确与否有没有标准?怎么自己检验练的对还是错?本节课程总结了十个身体特征,供大家参考研究。
七、丹田功练习中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本节课程主要讲解丹田功练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训练计划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