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基本数学原理之二——脉象与五行各要素之间的数学关系
注:本人非中医,在探讨古代的数理文化中的象、数。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对五行的数学表达方式前一阶段的探讨进行了汇总,同时增加了一篇。
五行的基本数学原理之一——具有分形特征的五要素相互影响的表达
今天,从脉象的象、数角度,也就是从几何、代数角度,进行探讨。基于脉象的象、数结果的感知,倒推五因素之一的数学拟合原因是什么?
这仅仅是对五行数理方法的一种数学性的探讨,也许对中医的理论有用,当然,也许与中医毫无关系。你完全可以当这是一个不懂中医五行的外国人,在试图用数学方法来拟合五行数理中的数。
把脉
五行对照人体
在五行中,火对应心。而脉象,是心的主要表达特征。
古人通过把脉,感知脉象的浮、沉、实、虚、滑、细、促等等特征,来评估病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所在。
当然,这种感知不仅仅要有实践基础、长期的训练,同时还要对五行的整体框架非常了解。
现代西医,有心电图设备,直接将脉象用波的方式表达出来,但其拟合数学原理,依然与中医的脉象是同一规则。
我们的心跳还是脉搏,从未象波一样的跳动,而是间接拟合转化为用数学的波来简洁表达。
在这方面,中医是直接数学拟合方法的表达,而西医心电图的方式是间接数学拟合方法的表达。
中医将把脉作为诊断的手段之一,至少说明,古人认为,心跳的象、数,能够反应人的主要的整体情况,并能从中分析出主要变化产生的来源。
通过对脉象的数学拟合,倒推影响因素是数学可行的
如果我们把正常的心跳模式用sin(x)来表达,那么,土、金、水、木能够产生的影响因素的能力是一种渐远、衰竭式样的情况,那么分别为sin(2x)、sin(3x)、sin(4x)、sin(5x)。
波的数学拟合优势在于,它不仅仅可以表达波长、频次、波峰波谷等数学要素,同时是对气、液两态几何性质的直接表达,对固态代数性质的间接表达。
也就是用波可以解释的通的数学拟合,可以兼用于固体、液体、气体三态。同时,波的基本数学性质是四维的(三维的动态)。而二维的波,仅仅是四维的波的简化表达。而五行是五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表达,需要高维度的数学基础表达方法。
五行波场的心电图模式
西医医学教科书中的心电图-引用
“五行波场的心电图模式”,这是标准的理想化的五个波的干涉结果。也就是:
y=sin(x)+sin(2x)+sin(3x)+sin(4x)+sin(5x)。
下图是与标准心电图的对比。
而把脉诊病,是要通过当下的波的干涉结果,倒推这五个因素哪个因素出现了问题。
现在这种干涉波的原始定义,是按照古人的方式,进行的顺序排列:
也就是
sin(x)火;sin(2x)土;sin(3x)金;sin(4x)水;sin(5x)木。
现在我们先假设水代表的肾出现了问题,也就是sin(4x)出现差异,那么简单分类至少有阴阳两种情况:sin(4x)变成sin(5x)或sin(3x)。
情况一:sin(4x)变成sin(5x)
y=sin(x)+sin(2x)+sin(3x)+sin(5x)+sin(5x)
水出现问题的干涉波表达一
图中粉色为基础的sin(x);蓝色为标准的五行干涉波;青色波为sin(4x)变为sin(5x)的情况。
我们可以发现,在心脏脉搏需要和缓的区域,由于水(肾)的波的变化,导致出现脉象加强的结果。
这才仅仅是单一因素出现变化的结果。
如果土同时出现问题,sin(2x)变成sin(3x)呢?
y=sin(x)+sin(3x)+sin(3x)+sin(5x)+sin(5x)
土、水同时出现问题干涉波的表达一
图中绿色是这种干涉波结果。
也就是,在心脏脉搏需要和缓的区域,由于水、土同时出现问题,导致了脉象被共振加强的结果。
这是被加强的情况,我们再看看减弱的情况。依然以水(肾)为例。
如果sin(4x)变成sin(3x)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y=sin(x)+sin(2x)+sin(3x)+sin(3x)+sin(5x)
水出现问题的干涉波表达二
红色波为这种情况下的干涉波。
在心脏脉搏需要和缓的区域,由于水出现反向因素的问题,导致了脉象出现异常的不规则,并且在此区间的波动总数量减少。
笔者不是中医,并不清楚这种脉象在中医中被以什么概念定义。
但是通过以上拟合数学因素方法的分析,通过对脉象的分析,古人是可以分析出来某个因素出现了正或反相因素的变化,产生的不同的因素关联结果。从而推理病灶的主要因素来源。
当然,这需要丰富的经验的积累。而古人做到了。
脉象一共有多少种
基于数学的排列组合,五个影响因素的不同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干涉结果,限于篇幅限制,笔者会抽空另行进行排列组合和数学分类。
脉象,是指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的情况。脉象是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 晋 王叔和 《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 明 李时珍 《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 明 李中梓 《诊家正眼》增为二十八脉。
也就是现在我们通常采用的脉象分类是二十八种,如果能够基于此种数学拟合方法的分类,进行一一对应,那么有助于中医理论的数学化、现代化表达。而不是为了解释中医,必须引用《黄帝内经》。外行不懂,外国人也不懂!
如果能够找出利用数学方法拟合没有的脉象和特殊性情况,那么有助于中医脉象分类更趋科学化。
中医走向世界,理论基础的现代化表达,作为不是中医的笔者,在数学拟合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这仅仅是笔者的一种数学拟合方面的探索,不作为任何医学性的参考依据。
笔者希望中医未来能走的更好,走的更远,愿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