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毒害你的“伪独立思考”:思想的价值不是独立,而是过滤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独立思考是一种认知态度。
最初的意思是说,老师教给学生某种思维方式,发现问题的方法论后,学生要在掌握这一方法,运用这一思维的基础上,独自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探索验证。
从前提及思考,多以书面学习、校园教育、科研、技术攻坚等专项领域内人群的一种脑力劳动。而今信息爆炸时代,人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数不胜数,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无用,哪些信息不仅无用还是瞎编乱造的假新闻,其实这其中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识别过程的。
对于新闻传播学之外的人而言,消息就只是消息,看了也就看了,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不了什么实质性影响。其价值,可能还不如关注股票、房产、国际期货信息来得有用。
但事实上,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信息,无论是有意查看还是无意接收到,人对这些信息都有一个接收、理解、消化的过程。那么,信息被人们接收、消化之后呢?
当然是形成某种印象或观念,并开始用于指导自身行动。
日常生活中,人们诸如购买、消费、入学、工作、决策、选择等行为,都建立在对信息、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基础上的。而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独立思考。
但是,客观严苛地说,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还没有资格被称为“思考”。
大多数时间,人们都是以动物脑感性思维应对和处理日常事务,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并没有精深到“思考”的层面。
那些需要思考之后,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和事情,一般而言也不简单,并且,它还与一个人的认知和认知能力紧密相关。思考(思维),其实是人认知过程中的一部分。
【认知】
所谓认知,是指一个人获得知识、应用知识或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它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了一个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外界输入的信息,通过人脑加工处理后,转换为内在心理活动,并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一般说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包括感觉、知觉)、思维(包括想象、联想、思考)等,就是人的认识活动。
人的认识活动和过程,是一种主观客观化的过程。即通过主观反映客观,从而使客观现象表现在主观中。
【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则是指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一般而言的人的智力。比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一个人认识客观世界,获得各种知识,主要依赖于自身的认知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H·西蒙认为,人的认知有三大基本过程:
(1)问题解决。这一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启发式、手段+目的式分析和计划法
(2)模式识别。面对新情况和信息,人脑内会率先建立起一个事物的模型,而要建立模型,就必须认识和知晓事物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如等同关系、连续关系等。根据元素之间的这些关系,就可构成一个合理的认知模式,也就是思考时的路径。
(3)学习。所谓学习,就是获取外部信息,并将其在大脑中贮存起来,便于需要时候使用。人的学习形式有所不同,比如辨别式学习、阅读、理解、范例学习等。
在了解了认知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思考与伪独立思考之间的关联。前面说过,人的认知过程,就包含了思维思考过程。
一个认知层级整体较高较好的人,其思考往往倾向于有序、有依据、客观、全面。不会被外界输入的信息打乱自己的既定思考路径和习惯。
但是一个认知层级整体偏弱的人,当外界信息和事物需要他在思考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或了解到真相时,他的思考往往是混乱的、缺乏客观依据的,甚至是毫无头绪的。
原因在于:他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范围无法为他的判断提供有效支撑,他所处环境的各种假象增加了他对事件真相的挖掘难度。
说到底,人的思考,其实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而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生发出来的,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与物理学上的力,有着相同的三个基本要素 ,即:大小、方向、作用点。
在探索活动和作用力的影响下,主体开始对所关注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所谓加工,就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进行联想——如: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等。
所以从这一连串的生理心理大脑的反应来看,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其实一点都不简单。思考本身其实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生存工具。
因为,从目前状况来看,除了自然世界、未知科学规律等无法篡改的领域之外,人类社会种种演化和信息,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出自部分群体的自导自演,都是为了谋求私人利益而展开的表演,伪装性极强。
与其说现代社会信息量过大,人们消化不了。不如说人们为了各自的目的,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各种假象。
面对这些假象,普通人如果不假思索就相信或采纳,那么正好就踏入了他人提前圈定和设置好的捕兽陷阱中,看似自己得利,实则当了人们口中常说的“韭菜”。
谋求利益而设置谎言假象,原本是这个世界的通行法则,个体虽然无法改变,但却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对信息进行过滤进而挖掘出真相,从而避免自己受困于他人的陷阱。
而所谓的伪独立思考,往往发生在真正的独立思考形成之前。因为思考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只不过它需要不断被训练和激发,以增强思维力度,懂得如何过滤信息。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loom, P., Hood, B. M., Leonards, U., & Donnelly, K. (2010). Implicit voodoo: Electrodermal activity reveals a susceptibility to sympathetic magic.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Culture, 10(3-4), 391–39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