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中医经验集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也称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骨的活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所引起的病理过程,与多种疾病及某些药物和特异的髋关节创伤有关,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起病慢,病程长,致残率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关本病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也不断深入。本病根据临床症状学常将其分为急性期、坏死期、恢复期;根据影像学(Ficat分期法)常将其分为I期、Ⅱ期、Ⅲ期、Ⅳ期。本病一般属中医学“骨蚀”、“骨痿”、“髋骨痹”等范畴。
【中医经验集成】
(一)辩证论治
1.气滞血瘀
(1)主症多有髋部外伤史。症见髋部疼痛,夜间痛剧,刺痛不移,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沉细。
(2)处方海桐皮、骨碎补各30g,当归、川断、羌活、独活各15g,赤芍、姜黄各12g,川芎、地鳖虫、三七各10g.
(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2.风寒湿痹
(1)主症风寒湿邪阻于髋部经脉,症见髋部疼痛,遇天气变化加剧,关节屈伸不利,肌肤时有麻木,喜热畏寒。
(2)处方独活、防风各12g,秦艽、当归、白芍、生地、川断各15g,细辛3g,川芎6g,川牛膝、三七各10g,补骨脂30g。
(3)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3.痰湿瘀阻
(1)主症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肌肤麻木,形体肥胖;舌质淡,边缘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或濡缓。
(2)处方羌活、当归、川断、杜仲、红花各15g,防风9g,独活、牛膝、陈皮、茯苓各12g,半夏、三七、地鳖虫各10g.
(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4.气血虚弱
(l)主症髋部疼痛,喜揉喜按,筋脉拘急,关节不利,活动受限,肌肉萎缩,伴有心悸,气短,面色无华,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处方黄芪30g,人参、当归、川芎、牛膝、煅自然铜各10g,白术、白芍、川断、杜仲、红花各15g,羌活12g.
(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5.肝肾不足
(1)主症髋部隐隐作痛,缠绵不休,站立加重,休息后减轻,关节僵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干,面色潮红,时有盗汗;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2)处方熟地、菟丝子各15g,杜仲、当归、独活各12g,桑寄生18g,枸杞子、制没药、红花、黄柏、三七各10g.肉苁蓉9g.
(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二)名医经验
1. 丁锷诊治经验
(l)中西互参,诊病求因 丁老提出,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有三,即瘀、痰、虚,而局部伤损是本病发生的诱因。一方面,正气不足、气血亏损、肝肾不足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本”。可以导致瘀血阻滞或痰湿内蕴,即“虚而受邪,虚而客邪”。同时,股骨头局部的伤损又可导致全身虚损的加重,瘀血痰湿更易停滞于股骨头局部,引起局部的气血痰湿瘀滞,经脉不通,终而发生股骨头坏死,即“最虚之处,便是客邪之地’’。另一方面,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瘀血又往往是痰湿、虚损的共同结果。因此,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病症。
(2)虚实辨证,分期论治丁老认为本病早期以实邪为主,即痰瘀阻滞为主,包括破瘀化痰、理气散结、通络止痛。中期多虚实夹杂,但仍以实邪为主,故治疗以攻为主,攻补兼施,一方面破瘀、化痰,一方面益气养血。后期则以虚损为主要病机,或肝肾虚或气血虚,治疗以补为主,主要方法是益气养血、补肾壮骨。丁老认为,不论中医、西医,对本病的认识都有许多学说,即本病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故治疗不应偏执一法,而应综合治疗。在中药内服上,丁老一方面根据影像表现及病史时间确定病期,根据局部症状、体征,结合全身表现及舌脉征象确定证型,或为瘀血阻滞,或为痰湿痹阻,或为气虚血瘀,或为肝肾不足,然后制定相应的治则并组方用药。另一方面不忘股骨头坏死的基本病理特征:瘀血为病机中心,虚损为本,瘀痰虚可兼夹致病。在辨证分期论治的同时,常予中成药“伤科接骨片”及主要由三七、当归、红花、人工硫黄等组成的颈椎活血胶囊长期口服。在具体用药中,丁老也独具匠心,除前述的成药外,在活血破瘀时用三棱、莪术、三七、蜈蚣、全蝎、地龙、水蛭,尤其喜用虫类药,有时也用五虫散吞服;化痰散结常用白芥子、半夏、泽漆等;理气止痛常用延胡索、香附、细辛、肉桂、威灵仙等,其中细辛的用量常在10g左右,大大超过普通剂量;补肾善用鹿衔草、巴戟天、淫羊藿、骨碎补、冬虫夏草等。
(3)中药外敷患肢制动:由于股骨头坏死常以局部为主,故除全身内服中药外,丁老还主张对于早、中期确诊的病例,应注意患肢制动,配合中药外用,特别是局部疼痛较明显的病例。中药外敷上,主要选择由三七、乳香、没药、冰片、生南星等组成的消瘀散。患肢制动或卧床休息或用皮牵引。
(4)中西医并重,适时手术 丁老身为老中医,但并不排斥西医,认为两者应该取长补短。根据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变化,对于影像上有明显囊性变或碎裂的病例,在中药效果不明显或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可考虑选择钻孔减压、滑膜切除、骨瓣移植等手术。对有明显骨性关节炎改变或外形改变而功能障碍明显的晚期病例,更应考虑截骨等手术治疗,并在手术的同时服用补肾壮骨中药。
2.袁浩诊治经验
(1)瘀血内阻为病机关键袁教授提出:'瘀血内阻、血脉不通”是本病的病理关键,是各种病因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共同病理基础。
(2)以瘀血分型,贯穿始终袁教授根据股骨头坏死的病变特点,结合中医辨证,提出了以“瘀血”的病理基础为依据,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型的方法,以指导辨证施治。①郁血型:X线呈密度减低或囊性变,ECT呈现核素浓集“热区”,死骨为豆腐渣样,呈“湿性”坏死。本型病情相对较轻,其骨内压高,静脉回流差,说明气滞与血瘀并重。②缺血型:X线为大块或全头密度增高,ECT呈现在块“冷区”,是缺血坏死的早期表现。手术所见为死骨坚硬,机械强度好,呈“干性”坏死。病情为最重,其死骨坚硬,显示瘀血积聚日久,已成癔瘕,硬如坚石。③混合型:病情轻重和瘀血程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ECT呈现大片“热区”中含有相对“冷区”,可以是中期坏死的表现。④增生硬化型:X线为股骨头增生硬化,畸形发展,ECT呈现股骨头负重区及关节间隙区浓聚“热区’’,但比郁血型核素浓度要低,此型为晚期表现。
(3)活血祛瘀专方专药,结合辨证论治治疗在以上分型中,其中前三型为病变的早、中期,运用中医药疗法较为有效。治疗上都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治则,以活血化瘀经验方药活骨丸为主。前期选用活骨丸合三棱和伤汤主治,其中以气滞为主者,可加香附、郁金、石菖蒲等;以血瘀为主者,加地鳖虫、蜈蚣、炮山甲、田三七等。中后期则以活骨丸配伍强骨丸,在行气活血之余,加以补肾壮骨。除了以活骨丸专方治疗外,袁教授强调临床上尚应根据患者其他症状进行中医宏观辨证。①痹症型:以激素型或伴有免疫疾患者常见。治宜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止痛。方选通络丸加减,偏湿热者可加二妙散、赤芍、丹皮、豨莶草等,偏寒湿者可加制附子、细辛、桂枝、干姜等。②肾虚型:以Perehes病或老年骨质疏松或嗜酒食者为多见。治宜补肾壮骨。方选强骨丸加减,偏于肝肾阴虚者可加西洋参、首乌、白芍、鸡血藤等;偏于肾阳虚者,可加淫羊藿、肉桂、制附子等。
(4)以综合疗法提高疗效袁教授在运用活血化瘀为主的辨治过程中,亦十分重视对中医外治法的运用。认为必须运用各种传统医学的康复手段,遵循“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的原则,以综合疗法来提高疗效。如中药熏蒸常选用当归、川芎、桃仁、郁金、苍术、石菖蒲、羌活、独活等。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按摩、膏药、体疗、牵引、支架等综合疗法,能明显缓解局部症状,并有利于骨质的修复。
3.许建安诊治经验
(l)注重调补脾肾,分期分型而治许教授认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多为虚滞并存,气虚邪恋,湿化受阻而成痰,血行无力而致瘀,经络阻滞,痰湿聚积不化而发病,久病则气虚肾亏。①早期:临床表现为髋膝关节进行性疼痛,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辨证分型以瘀滞型居多。治疗必须活血化瘀与理气止痛兼顾,调阴与和阳并重。予以复活汤治疗,方中当归、地鳖虫、莪术、生山楂、茜草、木瓜活血通络,黄芪、柴胡、白术益气除滞,白芍、续断、骨碎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甘草调和诸药。②中期: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明显,外展内旋轻度受限,跛行。辨证常属痰阻型。以通阳豁痰汤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方化裁,方中白附子、制南星豁痰祛邪,当归、丹皮、木瓜、淫羊藿活血通络、温肾助阳,配以柴胡、龙骨、牡蛎、黄芪、续断、枳壳、独活、茯苓、茵陈益气健脾、畅通气机。③晚期:临床表现为髋膝疼痛加重,跛行,髋关节活动受限,行走困难或丧失劳动能力。辨证多属气虚肾亏型。治疗予以益气填髓汤,方中黄芪、党参益气养血,续断、淫羊藿、芡实、枸杞、白芍益肝补肾,当归、独活、牛膝、地鳖虫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2)强调中西结合,方案灵活变通许教授认为,在采取中药内服治疗的同时,如结合牵引、制动及手术疗法能大大提高疗效。若病人年龄较小,影像学表现为CatrterallI、Ⅱ型或SalterA型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取非手术治疗即能达到生物性塑形作用;病人年龄在7岁以上,属于CatrterallⅢ、Ⅳ型或SalterB型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者,则应选择手术治疗,方能实现生物性塑形,减轻股骨头的畸形程度。手术方法可选择滑膜切除、钻孔减压、石膏外固定、股骨上端截骨术等,严重者可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人工全髋置换术。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中医辨证施治。
(3)提倡有限锻炼,贯彻治疗始末许教授认为,治疗疾病要内外兼治,中医辨证用药虽能缓解症状,但要想完全恢复,降低复发率,保持身体健康,则需要配合主动的功能锻炼,动则使通,适当的功能锻炼是使股骨头缺血坏死治愈恢复的重要条件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功能锻炼的方法应以减少患肢负重为前提,以患肢不出现疲劳为原则,禁忌参加剧烈运动,避免患髋受到暴力的伤害。
4.孙成榆诊治经验
(1)病因病机根据中医肾气学说、气血学说和经络学说,孙老将发病机制归纳为两类:肾阴不足,精髓亏乏,髓减骨枯;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气血不达髓骨,骨失温养。或外力所伤,骨断筋损,气滞血瘀,脉络瘀阻,骨失所养。其病机关键是气血不畅,瘀血内阻,血脉不通,瘀血不去,新血不生,骨缺血失养而发病。
(2)辨证用药孙老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以活血祛瘀为主,分三期论治。①早期:当为实证,以活为要,即以活血祛瘀为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甲珠、路路通、香附子、王不留行等,偏气血虚者加党参、黄芪,偏风寒湿者加防己、钻地风、千年健。②中期:虚实相兼,
治疗以“和”为贵,在活血祛瘀的基础上辅以接骨续筋,方用桃红四物汤加骨碎补、续断、自然铜、地龙、全蝎等。③后期:以虚为主,治疗重在温补,即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方用六味地黄汤加黄精、牛膝、肉苁蓉、骨碎补、枸杞、续断等。
(3)配合外治除内服中药外,孙老还主张对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例,配合中药热敷,主要选择由桂枝、细辛、当归、红花、伸筋草、透骨草等药物组成的外洗方外敷局部。同时患肢制动或卧床休息或用皮牵引。
(4)中西结合 根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变化,孙老认为对影像学上有明显囊形变或碎裂,在采用中药治疗的同时可选择经皮钻孔髓芯减压手术,以提高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远期疗效。
5.郭维淮诊治经验
(1)瘀血型多因外伤所致,见于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表现为负重疼痛,劳累后加重;查体腹股沟压疼明显,髋关节外展内旋活动受限,4,’字试验阳性;X线片示股骨头密度多增高,软骨下骨质不规则囊变,甚者股骨头变形,关节间隙变窄;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微黄,脉沉涩。治宜活血化瘀,益气通络。药用复活汤加减:当归、白芍各15g,黄芪30g,续断、仙灵脾、茜草、生山楂各12g,柴胡、枳壳、木瓜、骨碎补、莪术各10g,地鳖虫6g,甘草39等。
(2)痰阻型多有酗酒史或服激素史等。多双髋同时或相继发病,表现为乏力,髋部沉重酸困,负重疼痛,阴雨天及劳累后加重,多伴有股内侧或膝关节疼痛;查体腹股沟压痛明显,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内旋、外展和屈曲受限为甚,''4'’字试验阳性;X线片示股骨头整体密度下降,骨小梁紊乱、囊变,初期关节间隙正常,晚期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狭窄以至消失;舌质淡紫或淡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或沉滑。治宜豁痰通经。药用通阻豁痰汤加减:黄芪30g,白附子5g,制南星6g,当归、独活、木瓜、枳壳、白术各10g,续断、丹皮、仙灵脾各12g,茵陈、茯苓各15g,甘草3g等。
(3)气虚肾亏型多见于老年人,髋关节活动初时僵痛,片刻后缓解或消除,劳累后加重,多伴有股内侧及膝关节内侧疼痛;查体:腹股沟压痛,髋关节活动受限,'4’’字试验阳性;X线片示股骨头有不同程度的囊变或变形,常合并髋臼缘上方受力处囊性变;舌质淡,苔薄白,舌体胖大,脉沉细。治宜益气强身,补肾壮骨。药用益气填髓汤加减:黄芪30g,党参、白芍、牛膝各15g,当归、枳壳、独活各10g,续断、淫羊藿、芡实、枸杞子各12g,地鳖虫6g,甘草3g等。
(4)功能锻炼①屈伸蹬腿法:患者仰卧做患侧屈髋、屈膝至最大限度,然后缓缓伸腿同时向下蹬。②收展法:患者仰卧,患髋外展到最大限度,坚持片刻,然后再内收患肢至最大限度。③旋髋法:患者仰卧,屈髋屈膝做顺时旋转活动,然后再做逆时旋转活动患髋。④侧身展收法:患者侧卧,患髋在上,做患髋外展到最大限度,坚持片刻,然后内收。⑤俯卧后伸法:患者俯卧,患肢做后伸到最大限度后复原。⑥扶拐散步法:患者扶双拐行走,减轻患肢负载量或不负重。⑦器械运动法:患者坐在健身脚踏车上,做蹬车运动。锻炼时,要根据病人不同情况(病情、身体素质等)制定锻炼计划。一般每日上午、下午各做1次,每次5~10分钟。
(三)内服效验方
1.复骨汤
(1)处方炙黄芪、川牛膝、全当归、桃仁各10g,防风、水蛭、杜红花、肉桂、炮姜各5g.炮山甲、千年健各6g,独活、桑寄生各8g血竭1g(研为细末后,装入小号空心胶囊内,分早晚2次吞服)。气滞血瘀型加制香附、酒延胡各8g,制乳香、制没药各5g;肝肾不足型加制首乌、生地、地骨皮各10g,秦艽、茯苓、枸杞子各8g;气血虚弱型加鹿角胶(烊化)、淫羊藿、补骨脂、山萸肉各8g,潞党参、紫丹参、熟地各10g.本方有益气活血,补肾壮骨之功。
(2)方法 以上皆为12岁儿童药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30天为1个疗程。
2.活骨汤
(1)处方当归、山萸肉、山药、独活各12g,生地、熟地、赤芍、川芎、补骨脂、骨碎补、仙灵脾各9g,附子、肉桂各6g,仙茅4g.本方有活血化瘀,益肾壮骨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
3.健髋汤
(1)处方熟地20g,鹿角胶(烊化)、川牛膝、地龙、黄芪各10g,骨碎补、续断各15g,蜈蚣1条。阴虚局部欠温,下肢畏寒乏力,久卧久坐痛甚,适当活动疼痛略减者,加巴戟天10g,桂枝6g;阴虚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者,加龟板、鳖甲各10g;气滞血瘀,患髋刺痛,痛处不移,拒按者,加赤芍、鸡血藤各lOg;湿阻经络,下肢酸胀沉重,苔腻者,加薏苡仁20g,木瓜10g.本方有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4.还原汤
(1)处方熟地、山茱萸、枸杞子、怀山药各20g,肉苁蓉、生地、骨碎补各15g,黄芪、当归、川芎各25g,白芍、炮山甲、丹皮、泽泻、仙灵脾、红花、杜仲、续断、伸筋草各10g,丹参30g,甘草5g.气滞血瘀,髋部疼痛,关节屈伸不利者,加续断、牛膝各15g,郁金10g;兼有便秘者,加麻仁5~lOg;风寒湿痹,遇阴天而疼痛加剧者,加羌活、独活、五加皮各15g,伸筋草25g;痰湿型关节漫肿,痛处不移者.加法夏、苍术、秦艽各15g,鸡血藤30g;气血两亏,肌肉萎缩,心悸气短者,加人参25g,白术、阿胶各15g,熟附子5~10g;肝肾阴虚者,加龟板60g,生地25g,玄参20g;肾阳虚者,加巴戟天15g,补骨脂10g;下肢肌肉抽搐疼痛者,加天麻15g,钩藤、木瓜各10g.本方有补肾强筋,活血通络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
5.骨复活汤
(1)处方熟地、鸡血藤、丹参各30g,山萸肉、仙茅、仙灵脾各12g,鹿角胶、骨碎补、石菖蒲、怀牛膝、川断、木瓜、川芎各15g,廑虫、独活、水蛭、全蝎各10g.本方有补益肝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连服30剂为1个疗程。
6.复骨健步汤
(1)处方三七、丹参、赤芍、蝼蛄、山茱萸各209,生地、白及、枸杞、黄芪各30g,桂枝10g.患处肿胀甚伴脘腹胀闷,纳差者,加苍术、生苡仁各20g,茯苓15g;患部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乳香、没药各10g;气虚者,党参20g,焦白术lOg;畏寒怕冷者,加附片10g.本方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通络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早期均采用复骨健步汤加减治疗,待疼痛减轻,病情稳定后,改服复骨健步片(上方按比例常规制成片剂,每粒含生药0.3g),每次10粒,每日2次,饭后1小时温开水送服。3—6个月为1个疗程。
7.加减阳和汤
(1)处方熟地50g,鹿角胶(烊化)、木瓜各10g,白芥子6g,生麻黄、肉桂各5g,炮姜、细辛各3g,川牛膝15g.阳虚较甚者,重用肉桂至9g;疼痛较剧者,加制川乌3g;有虚热者,加生地I5g,去肉桂、炮姜;胃纳欠佳者,熟地减至30g,鹿角胶减至6g.本方有温阳补血,宣通血脉,攻寒祛痰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连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8.补骨复原汤
(1)处方附子、补骨脂、鹿角胶(烊化)各15g,续断25g,骨碎补、黄芪30g,赤芍20g,鸡血藤35g,当归、牛膝各12g,蜈蚣5条,全蝎10g。以气滞血瘀证为主,疼痛重者,加乳香、没药、延胡索;患肢肿胀、重着者,加泽兰、坤草、苍术、薏苡仁;伴风寒性疼痛者,加独活、炙JlI草乌。本方有益肾强筋,舒筋活络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
9.活血通络汤
(1)处方柴胡、当归、桃仁、红花、牛膝、丹参各15g,瓜蒌根、炮山甲各20g,酒大黄、甘草各10g.本方有活血化瘀,续筋接骨,理气止痛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早晚两次温服,-连服3周。后用药物续筋接骨:地鳖虫、自然铜(醋淬7次碾成细末)各25g,乳香、没药、骨碎补、血竭、大黄、硼砂、当归、红花各15g,黄瓜籽30g,诸药共为细末,蜜调后早晚2次,每次10g,温开水送服,连服6周。
10. 益气化瘀汤
(1)处方黄芪40g,丹参、补骨脂各30g,泽泻、制首乌各15g,血竭10g.早期患者,加用制炮山甲、红花;中后期患者,加用龟板、鳖甲、煅龙骨、煅牡蛎、当归、熟地。本方有益气血,养经脉,祛瘀滞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11.血府逐瘀汤
(1)处方当归、生地、桃仁、川牛膝、赤芍各10g,川药4.5g,红花、炮山甲、无名异各6g,制乳香、青皮各5g,生甘草3g.本方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12.加减二仙汤
(1)处方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木瓜各15g,黄芪、鸡血藤各30g,当归、川芎、盐炒黄柏、路路通各109,牛膝1290寒湿者,加萆薢30g,细辛3g;湿热者,将盐炒黄柏改为生黄柏,加苍木、木通各10g,生薏苡仁30g;痰瘀者,加白芥子10g,僵蚕15g.本方有补肝肾,壮筋骨,通经络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600ml,分3次温服。
13.骨痹复元汤
(1)处方三七4g(冲服),鹿角胶(烊化)、当归、生地黄、红花、骨碎补、女贞子、木瓜各15g,川芎、桂枝各10g,丹参、黄芪各30g,牛膝、鹿角霜、五味子各12g.以气滞血瘀证为主,疼痛重者,加乳香、没药、延胡索;患肢肿胀重着者,加防己、泽泻、薏苡仁、苍术;伴风寒性疼痛者,加独活、炙川乌、炙草乌。本方有益气活血,填精壮骨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3个月为1个疗程。
14.补阳还五汤
(1)处方当归、川芎、天麻、钩藤、乳香、没药各159,党参、黄芪、茯苓各25g,甘草20g,白花蛇1条。本方有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内服。缓解后改为散剂,每日5g,分2次冲服。
15. 益元通络汤
(1)处方党参、当归、白术、白芍、茯苓、川芎各15g,熟地、续断各20g,首乌、补骨脂、地鳖虫各1 0g,丹参25g.疼痛者,加乳香、没药;内收肌挛急者,白芍增量,加甘草;腰膝酸软无力者,加山萸肉、枸杞子、狗脊、女贞子;寒象者,加附子、肉桂。本方有益气活血,通络强筋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16.活血通瘀汤
(1)处方当归20g,丹参、鸡血藤、牛膝、川断、骨碎补、补骨脂各15g,全蝎6g,僵蚕10g,蜈蚣4条。脾气虚弱者,加黄芪、党参;肾阴亏虚者,加生地、山药;寒湿凝结者,加细辛、海桐皮。本方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17.补肾活血汤
(1)处方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各20g.生地、肉苁蓉、骨碎补各15g,泽泻、山药、淫羊藿、白芍、炮山甲、丹皮、红花、杜仲、续断、伸筋草各10g,黄芪、当归、川芎各25g,丹参30g,甘草5g.气滞血瘀型:髋部疼痛,关节屈伸不利者,加续断15g,牛膝25g,郁金10g;兼有便秘加大黄5~10g。风寒湿痹型:遇阴雨变天而疼痛加剧者,加羌活、独活、五加皮各15g,伸筋草25g.痰湿型:关节漫肿,痛处不移者,加半夏、苍术各10g,鸡血藤30g,秦艽15g.气血两亏,肌肉萎缩,心悸气短者,加人参259,白术、阿胶各1 59,熟附子5—lOg;肝肾阴虚加龟板60g,生地25g,玄参20g;肝肾阳虚加巴戟天15g,补骨脂10g;下肢肌肉抽搐疼痛加天麻15g,钩藤、木瓜各10g.本方有补肾填精,益气通络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18.活骨I号方
(1)处方黄芪100g,丹参30g,杜仲25g,赤芍、蒲黄、鸡血藤、牛膝、甘草各20g,虎杖、灵芝、苏木各15g,川芎、片姜黄、红花、延胡索各10g.本方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各150ml分服。
19.强筋通络方
(1)处方 I号方药用黄芪、丹参各15g,赤芍、白芍、茯苓、鸡血藤各12g,地龙、川芎、熟地黄、白术、枸杞子各10g,当归、枳壳各9g,水蛭、三七各3g;Ⅱ号方药用丹参、白芍、当归、鸡血藤各30g,煅自然铜、川续断、骨碎补各I5g,炮山甲、地鳖虫各12g,血竭、降香各10g,鹿角霜3g;Ⅲ号方药用当归60g,熟地黄45g,枸杞子40g,三七粉30g,川续断、黄芪、骨碎补、薏苡仁各I5g.山药、肉桂各12g,全蝎、山茱萸、川芎、怀牛膝、地龙各10g.
(2)方法患儿早期以I号方水煎内服,每日1剂。如无不良反应,连服1.5~2个月后,改用中期丸药。对中期患儿以Ⅱ号方加蜂蜜适量研制成药丸,每次3~5g,每日3次口服,连服半年。后期以Ⅲ号方研末装入胶囊内,每粒含生药0.3g,每次服2~3粒,日服3次,连服半年。
20.芪芍系列方
(1)处方 I号方药用黄芪、肉桂、苍术、阿胶、丹参、防己、川芎、熟地、延胡索各9g,赤药、白术、黄柏、当归、桃仁、红花、丹皮各12g,甘草、地龙各6g,牛膝15g;Ⅱ号方药用黄芪、丹皮各15g,赤芍、茯神各12g,槟榔、香附各9g,当归、郁金、泽兰、苏木、制大黄、延胡索、青皮、陈皮、甘草各6g,红花3g;Ⅲ号方药用黄芪、萆薜、薏苡仁、地榆、黄柏各30g,赤芍、丹皮、茯苓、泽泻、木通、防风、黄芩、苍耳子、木瓜、秦艽、虎骨、猴骨、苍术、牛膝各15g,三七、乳香、没药各10g.
(2)方法早期患者以I号方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后改用2日l剂,连用3个月。同时配合外用消炎活血散:苍术、白及各60g,青皮、陈皮、枳壳、桃仁、川芎、当归、羌活、独活、莱菔子各30g,麻黄、细辛、红花各15g,甘草lOg.共为细末,白酒调敷,每日1次,每次5小时。中期患者活血化瘀为先,以Ⅱ号方水煎服,每日l剂。化瘀后疼痛减轻,病久正气不足者,当以和营扶正,在活血祛瘀方中加益气补血之品。方如参茸大补汤、跌打营养方(白芍、党参、枸杞、怀山药、黄芪各15g,川芎、当归、熟地、木瓜、骨碎补、续断、破故纸各9g,砂仁、三七、桃仁、红花各6g,甘草3g).晚期患者以Ⅲ号方泡酒15kg,7日后开始服用,每日2次,每次适量,直到症状完全消失方停止。或连续服用壮骨关节丸、健步虎潜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
21.归膝系列方
(1)处方早期药用全当归、川牛膝、茯苓、白术各12g,桃仁、丹参各9g,川芎、红花各6g,生地15g,三七粉(吞)、生甘草各3g;中期药用全当归、怀牛膝、丹参各15g,黄芪30g,党参、白芍、茯苓、白术各12g,熟地13g,地龙、鹿角霜、炙甘草各6g;晚期药用全当归、枸杞子、山萸肉、川续断、炒白芍、独活各12g,怀牛膝、茯苓各15g,熟地、黄芪各30g,防风6g,秦艽、汉防己各9g.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22.复骨系列方
(1)处方①理气化瘀汤:当归、郁金、泽兰、枳壳、苏木、大黄、醋延胡索各6g,槟榔、赤芍、制香附各9g,红花、陈皮、甘草、青皮各3g;②活血镇痛汤:白芍、骨碎补、生地、枸杞、当归、连翘、续断各9g,三七、川芎、制乳香、制没药各4.5g,桃仁、防风各6g,炙甘草3g,茯神12g;③跌打养营汤:西洋参3g(或党参15g),怀山药、熟地、枸杞各I5g,当归6g,白芍、黄芪、木瓜、骨碎补、续断、补骨脂各9g,砂仁、甘草各3g,川芎、三七各4.5g;④跌打补骨丸:三七、血竭、酒大黄、川芎各30g,五加皮、川红花、苏木、酒防风、白芷、当归、桃仁、扁豆、枳壳、广木香、桔梗各60g,杜仲、骨碎补、酒续断、白术、泽泻、茯苓各90g,醋锻自然铜150g.
(2)方法前3方均水煎内服,每日1剂,跌打补骨丸中诸药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2次,黄酒送服。第1—2周先用理气化瘀汤和活血镇痛汤,继而用跌打养营汤,最后投跌打补骨丸。
23.骨筋再造丹
(1)处方当归、补骨脂、骨碎补、制大黄、血竭、狗骨、廑虫、牛膝各50g,黄芪100g,鹿角胶、龟板胶各70g,生螃蟹爪、炒黄瓜籽、肉桂各40g,煅自然铜20g,儿茶30g.本方有温肾填精,益气通经之功。
(2)方法上方诸药去杂质,灭菌,研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3g.每次3丸,每日3次,黄酒lOml为引,白开水送服。
24.温阳通络丸
(1)处方熟地500g,黄芪1 000g,鹿角胶2509,肉桂、白芥子各80g,麻黄、炮姜、甘草各60g,白芍、当归、木瓜、地龙各100g。本方有浊阳散寒,除湿通络,补肾强筋之功。
(2)方法 以上方药烘干研细末,炼蜜为丸共120丸。每日3次,每次1丸,饭后服用,40天为1个疗程。
25.益肾活血丸
(1)处方熟地5份,怀山药、丹参各4份,茯苓、泽泻、枣皮、丹皮、牛膝、续断、补骨脂各3份,自然铜、苏木、龙骨、陈皮各2份,地鳖虫、红花、炙甘草各l份。本方有补益肝肾,活血壮骨,祛瘢生新之功。
(2)方法以上方药制成蜜丸,每丸重10g.每日2次,每次服1丸,连服6~12个月。
26.龙虎将军丸
(1)处方熟地、阿胶各4g,黄柏、知母、鱼鳔各3g,地龙、壁虎、蜣螂、牛膝各290病久阴损及阳,畏寒肢冷,阴阳俱虚者,去黄柏、知母,加鹿角胶、附子各2g;气血两虚,肌肉萎缩较重者,加黄芪、当归各3g.本方有滋补肝肾,化瘀通络,强筋健骨之功。
(2)方法上方诸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日3次,每次1丸。
27.滋骨丸
(1)处方生地、熟地、鸡血藤、龟板、黄芪、巴戟天、丹参各100g,当归、川芎、枸杞子、鹿角片、猴骨、补骨脂、白术、杜仲各50g.本方有补肾壮骨,益气活血,舒筋通络之功。
(2)方法 以上诸药,加工成极细末,和蜜为丸,每丸约6g.每日3次,每次服1丸。
28.复原丸
(1)处方熟地75g,骨碎补、血竭、鸡血藤、肉苁蓉、淫羊藿、续断、枸杞子、乳香、没药、无名异、五加皮、自然铜各50g,牛膝、三七、红花各30g,刺猬骨1具。本方有活血祛瘀,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之功。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每日早晚空腹,温黄酒引服各2丸。
29.生骨散
(1)处方丹参、川芎、鹿角胶、白芷、白芥子各10g,牛膝、骨碎补、仙灵脾各15g,黄芪20g,血竭5g,黄精30g.本方有补肾强筋,活血通络之功。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成粉末,每次6g,每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
30.骨痹舒
(1)处方熟地、骨碎补、血竭、鸡血藤、黄芪、无名草各300g,自然铜、川断、百草霜、红花、当归、肉苁蓉、牛膝各100g,乳香、没药各60g,刺猬骨、水蛭、川芎、三七各200g.本方有益肾强筋,益气活血之功。
(2)方法以上方药煎汁、提取、浓缩、粉碎后装入胶囊。每次4-6粒,每日3次,黄酒送服,儿童减半。3个月为1个疗程。
(四)中药外治方
1. 补蚀散
(1)处方桃仁、莪术、水蛭、牛膝、鸡血藤、大黄各等量。
(2)方法以上诸药研成细粉末装袋。每袋40g,每次1袋,涂敷患髋处。每3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神效散
(l)处方血竭60g,乳香、没药各50g,仙桃草、飞天蜈蚣各20g,麝香4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为细末,取适量用生蜜调糊外敷患髋局部。1~2天换药1次。
3.痛痹散
(1)处方川乌、草乌、高良姜、肉桂、生南星、细辛、白胡椒、公丁香、干姜、附子、天麻各10g,麻黄、红花、白芥子各30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用白酒适量调匀,敷于环跳穴,厚约0.5cm,外盖毛巾。每日1次,贴敷1~2小时。
4.承载散
(1)处方水蛭、大黄各50g,蜈蚣、当归、枳壳、木通、凤凰衣各20g,川芎、续断、制草乌、血竭各30g,炮山甲40g,麝香Ig,冰片2.5g.
(2)方法以上诸药研细末,每次用IOg,温姜水调糊,装入缝制好的小布袋中备用。采用自制的骨坏死中药离子透人机,其金属板下放置承载散,按分组配定穴位,依临床不同骨病类型组穴。 2个穴位为l组,每次通电治疗20分钟,每日2次。并于每周更换一组穴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病变关节避免负重。关节僵硬者,配合必要的手法治疗。
5.虎骨膏
(l)处方防风、透骨草、儿茶、荆芥、钻地风、独活、五加皮、天麻、羌活、麻黄、苍耳子、骨碎补、牛膝、没药、秦艽、木瓜、赤芍、地龙、全蝎、白芷、乳香、海风藤、红花、续断、石决明、当归、杜仲、龙骨、桂枝、威灵仙、苍术、川乌、自然铜、地鳖虫、草乌、梅片(后下)、血竭、象皮、艾叶、川椒各18g,樟丹1 250g.
(2)方法 以上方药用麻油250ml依法熬至老后,下樟丹、梅片搅匀成膏,根据伤痛部位大小取适量摊于布上,贴于髋关节外侧或前方。
6.通络膏
(1)处方炒地鳖虫200g,煅自然铜、炮山甲、当归、川芎、制乳香、制没药、广木香、骨碎补各100g,川乌、铅丹各30g.
(2)方法以上诸药共研极细末,麻油调膏外敷患处,每5日换药1次,每次用药末约50g。
7. 骨康膏
(1)处方乳香、没药各15g,血竭4g,骨碎补12g,五加皮20g.
(2)方法将活公鸡拧死(勿见铁器)去羽毛及腹腔脏器,剥下鸡皮备用。将鸡肉与血捣烂如泥,取以上方药研细末后与鸡肉泥混匀,摊于鸡皮上,敷于患处,4小时后去除药物,隔5日敷1次。少数患者有局部轻度瘙痒或出现粟米样皮疹反应,1-3日后自行消退。
8.海桐皮汤
(1)处方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各15g,川椒10g,川芎、红花、威灵仙、甘草、防风、白芷各20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布袋装,水煎熏洗髋关节,洗时温度控制在40℃C每次30-40分钟。
9.乳没牛膝方
(1)处方骨碎补、莪术、石菖蒲、苍耳子、乳香、没药各15g,牛膝12g,生川乌10g,伸筋草、独活各20g.
(2)方法将以上方药装入布袋内浸透加热至45℃,放在髋部先熏后敷,设法使药袋温度保持在40℃左右,每次熏通60分钟,7次为1个疗程。
10.活血止痛方
(1)处方 当归尾、红花、苏木、白芷、姜黄、威灵仙、羌活、五加皮、海桐皮、牛膝、川楝子、土茯苓各1 0g,乳香6g,川椒9g,透骨草30g.
(2)方法 以上方药水煎熏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20分钟左右,7次为1个疗程。
11.通络药浴方
(1)处方骨碎补、透骨草各20g,细辛、天南星各10g,淫羊藿、苏木各12g,荆芥皮、伸筋草各15g.
(2)方法以上方药浸泡2小时后,在药浴桶内煮沸l小时,将药水放入浴盆后,加水调温至40℃,每次浴泡40分钟左右。
12.益肾活血方
(l)处方葛根、炒玉米、丹参、昆布、海藻各30g,当归、红花、赤芍、艾叶、天花粉、姜黄、川断各15g,土茯苓45g,黑豆500g,米醋180ml.
(2)方法上方除黑豆、米醋外,先将诸药入锅,用水煎至约500ml时,再将黑豆加入,待黑豆将药液浸完时再加入米醋,拌匀后装入布袋中,放患处热敷,药冷为止。再敷时,将袋内药物倒人锅中,放适量水加热后加醋90ml拌匀装袋热敷。每日1剂,早晚各敷1次。
13.中药汽疗方
(l)处方1号方: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田七、伸筋草、桑寄生、熟地、黄芪、炮山甲、煅自然铜、枸杞、骨碎补、党参等;2号方:丹参、川芎、三七、蒲黄、血竭、黄芪、熟地、泽泻、骨碎补、补骨脂、杜仲、当归等。 1号方适用于有创伤史和无任何原因者,2号方适用于有长期饮酒史和长期服用激素药物史者。
(2)方法将以上方药放于中药汽疗仪药物雾化器内,加适量水,关闭器盖,启动电源,使药液温度达到100℃,产生含药雾化汽。治疗舱内温度达到40℃,让患者进入治疗舱内,保留头部在舱外,关闭舱门。时间、温度可根据患者体质及耐受能力调节好,一般控制在41-46℃之间。每天1次,每次35分钟,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14.穴位贴敷方
(1)处方人参、乳香、没药、当归、防己、鸡血藤各1份,制川芎、浙贝母、血余炭各2份。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用时以水、蜜煮热调成糊状,亦可加入少量米酒调敷,或用凡士林调膏,外敷环跳、承扶、悬钟、阿是穴。每7天换药1次,4次为1个疗程。
15.伸筋舒通液
(1)处方苍术、防风、当归、寻骨风、灵仙、海桐皮、乳香、没药、伸筋草、透骨草、木瓜各10g,川乌、草乌、细辛各5g,丹参15g,马钱子0.5g.
(2)方法将以上诸药用纱布松松包裹,放盆中加水,水不要超过药的3倍,熬开即止,放在患髋处熏洗,水温降至不烫皮肤时,用毛巾蘸药液敷熨患髋,直至水凉为止。每日熏洗2次,每剂药可用3~5天。治疗期间尽量卧床休息,必要时作患肢皮牵引,严禁患肢负重行走,加强不负重功能锻炼,外敷药物不要烫伤皮肤,局部有皮肤破损者禁用外洗。
16.健髋透入液
(1)处方透骨草25g,牛膝30g,补骨脂20g,乳香、没药、附子、水蛭各15g,细辛5g.
(2)方法以上方药加水1000ml,先武火煎20分钟,再文火煎30分钟,滤取药液500ml装瓶备用。采用北京产GA-1A低中频治疗机治疗。取纱布垫两块,用药液25ml浸透后贴敷于患处,将治疗机正负极板分别放在两块药垫上,用沙袋固定妥善后开机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次30分钟,1个月为1个疗程,每2个疗程间隔1周。每患者治疗1~3个疗程。
17.活血回龙散
(1)处方乳香、没药各20g,血竭10g,当归30g,川乌、草乌、白芷各15g,红花、姜黄各25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取大葱头509,加清水煮沸1 0分钟后,取汁凉后加入上药末,调成糊状敷于温水洗净后的患髋部,每日换药1次。
18.麝香凤仙膏
(1)处方龟板胶30g,玄参、地鳖虫、地龙、象牙各10g,冰片1g,麝香0.2g,凤仙露(鲜凤仙全草切碎,水煎后取过滤液,文火煎成蜂蜜状,封存)100g.
(2)方法上方除麝香、冰片、凤仙露外,诸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每贴膏药用细药末70g,凤仙露100g,放入砂锅内掺匀,用文火熬至以滴水成珠为宜。将膏药摊到已缝好的双层布上,然后把已研好的冰片、麝香均匀地撒在膏药上,敷贴患处。每3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用3-4个疗程。
19.复方清瘀膏
(1)处方乳香、没药、木瓜各50g,全蝎、僵蚕各20g,乌梢蛇1条,廑虫10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以麻油调膏敷患处,3日换药1次。
20.活血止痛膏
(1)处方鹿角胶、荜茇、制乳香、锻自然铜、大黄、制没药各100g,川椒、制南星各60g,洋金花、炮山甲、细辛各50g,制马钱子、雄黄各40g,透骨草、地鳖虫、红花各200g,冰片10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为细末,炼蜜调成糊膏备用。将调成糊状膏均匀摊子相应大小布上敷于髋关节前外方,1~2天换药1次。
【五】针灸治疗法
1.毫针法
(1)取穴大杼、肾俞、环跳、环中、冲门、气冲、府舍、急脉、承扶、委中、三阴交。
(2)操作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交替针刺,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期间每隔5分钟行针1次,.以增强针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电针法
(1)取穴髀关、环跳、环中、承扶,配肾俞、居髎、绝骨、三阴交。
(2)操作 以上穴位交替选用,局部常规消毒后针刺,用补法,得气后留针,选1—2组穴位,接上G6805-C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调整疏密型电脉冲,治疗30分钟。隔日电针1次,2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0天。
3.扬刺温针法
(1)取穴在病变髋关节前方及大粗隆与坐骨节之间选一明显压痛点为阿是穴,以此阿是穴为中心行扬刺法。配肝俞、肾俞、环跳、秩边、血海、阳陵泉、三阴交。
(2)操作患者侧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先选2.5寸毫针在阿是穴周围行扬刺法,手法以捻转为主,少用提插,并加强针感,令整个髋关节前方及侧方均有明显酸胀感,局部采用温针灸。肝俞、肾俞、血海、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以补法为主,留针30-40分钟。隔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
4.髋三针疗法
(1)取穴髋1针,侧卧位取股骨大转子向内直下与腹股沟斜纹交叉处,相当于府舍与冲门之间,垂直正对股骨头,直刺2~3寸;髋2、髋,针,侧卧位股骨大转子直上3寸旁开15°,针尖斜刺,指向股骨头,斜刺1.5~2寸。
(2)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取28—30号,2.5~3寸毫针。侧卧位患侧在上,健侧伸直,患侧屈曲足部置健侧踝关节上缘。髋1针向下直刺2—3寸,针尖直达股骨头骨膜,手法强刺激与轻刺激交替进行。环跳以向下肢有放电感为宜。髋2、髋3针斜刺1.5~2寸,以针下酸沉伴热感为宜,两针挂线合为1组。也可酌加梁丘、风市、阳陵泉等穴。接G6805-1针灸仪,频率连续波,每次20-30分钟。同时局部TDP照射。 15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
5.针刀松解法
(1)定位在病人股骨大转子顶点至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寻找明显压痛点,可触到硬结及条索状肿物为治疗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寻找阳性压痛点;在股骨大转子正后上方寻找阳性压痛点。
(2)操作取2%利多卡因5ml,维丁胶性钙15ml,654-2针5mg,纳洛酮0.4mg,复方丹参针6ml,维生素B12Iml,置于30ml注射器内。患者侧俯卧位45°,脐腹部置一枕头,术区常规消毒,术者戴手套,结合CT所示。右手持4号汉卿扁圆刃水针刀,按肌纤维及血管神经走向平行针刀,达到骨膜后,患者有酸、胀感,回抽无血时推以上药液,持针刀纵横摇摆,然后向左右方向进行横拨,充分松解。根据病情每处松解8~15次快速出针刀,针眼压迫1分钟,用无菌纱布包扎后,用手按摩患处10分钟左右。
6.刃针治疗法
(1)Ⅱ型刃针治疗点及切割法①前外侧点: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外方各2~2.5cm,即股骨颈前、下方关节囊、骨面处。用手指按住搏动的腹股沟部股动脉,并以此为准,保护并避开腹股沟处的神经和血管。针刃方向与下肢纵轴一致,针体与局部体表垂直,入皮后针稍向外下倾斜,触到骨面向关节间隙移动,移至关节囊外纵行切割。②外侧点:股骨大转子尖端上缘2cm处,即股骨颈上方关节囊、骨面处。针刃方向与下肢纵轴一致.针体与局部体表垂直,入皮后针柄向下稍倾斜约30°,针斜向内上方深入,达骨面移向关节间隙至关节囊外,行纵行切割、十字切割。穿过关节囊有“落空感”即可,切勿过度深入。③外上方点: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髂结节连线中、下1/3交点(穿过肌肉,深层为髋关节外上方关节囊和关节间
隙)处。针刃方向与下肢纵轴一致,垂直局部体表深入,达髋臼外上方骨面,稍提起向下移动,纵行切割、十字切割关节囊。穿过关节囊有“落空感’’即可,勿过度深入。④后外侧点: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髂后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股骨颈外侧关节囊、骨面)处,注意避开臀上神经和血管及坐骨神经等。针刃方向与下肢纵轴一致,针体与局部体表垂直,入皮后稍向后下方倾斜,深入达股骨颈后外侧骨面,再稍提起移至关节囊纵行切割。⑤股骨大转子最高点周围:股骨大转子周围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处,针刃方向与股骨纵轴一致,针体与局部体表垂直,触到骨面后提起在肌肉层病灶范围内纵行切割、横行切割、十字切割。可以触到骨面,但不是在骨面上操作,应稍提起在病变软组织层操作。
(2)Ⅲ型刃针穴位切刺法直刺,只做纵行切割和横行切割,特别强调切勿损伤神经和血管。①前面穴位:髀关,深度25-40mm;迈步(髀关穴下2.5寸),深度25~50mm;伏兔,深度25~50mm;阴市,深度13~25mm;梁丘,深度25~50mm;髋骨(梁丘穴两旁各1.5寸,一侧下肢2穴,左右共4穴),深度13mm;鹤顶,深度13~20mn。②外侧穴位:环中(环跳穴与腰俞穴之中间处),深度25~50mm;居髎,深度25~50mm;环跳,深度40-65mm;风市,深度25~50mm;中渎,深度25~50mm;膝阳关,深度25N50mmo③内侧穴位:阴廉,深度25~50mm;足五里,深度13-40mm;箕门,深度25-40mm;阴包,深度25~50mm;血海,深度13-40mm。④后面穴位:承扶、殷门均直刺50~75mm;浮郄,直刺13N25mm;委上(委中穴上2寸),直刺25~50mm。
7. 银质针疗法
(1)定位在腰部或臀部特定的软组织损害部位选准压痛点群,选定进针范围及针数。常取区域为:骶骨外缘臀大肌起附着区;臀中小肌的髂骨翼附着区;臀中、臀小肌在坐骨大孔上缘的肌附着区;阔筋膜张肌与髂胫束起始部;髂腰肌在股骨小粗隆的肌附着区;股内收肌群在耻骨上下支的附着区。
(2)操作无菌操作下在各进针点作皮内麻醉,然后选择长度合适的银质针对准深层病区方向直刺或斜刺,直达肌筋膜和骨膜连接处。出现胀、沉麻或痛觉后,在每根针的针柄上放一直径2 cm的艾卷并点燃,待艾卷燃尽,针体温度降至常温后取针,针眼用2.5%碘酒擦拭,用无菌纱布敷盖固定,3日内勿沾水。每隔5—6天做1次。
8.水针刀疗法
(1)定位按水针刀“一明二严三选择”的操作规程,结合股骨头X线或CT片示,标记侧路、后路、前路三个体表进针刀点。侧路在病侧大转子骨顶点至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寻找明显压痛点;后路在股骨头后上方寻找第二个阳性压痛点;前路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寻找第三个阳性压痛点。
(2)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取3号扁圆型水针刀按肌纤维及血管走向平行进刀,达到关节囊后再进针刀即有落空感,患者有酸胀感,稍回针刀,回抽无血时推注骨钙液20-40ml,然后行水针刀纵横摇摆松解术,每处松解3~5下。术后按压水针刀孔,外敷创可贴。7—10天1次。
(六)推拿治疗法
1.七步推拿法
(1)点穴区法点按揉双下肢血海、足三里、风市、丰隆、三阴交穴,搓揉双腹股沟中点及双下肢前侧、外侧各肌群,点按揉双下肢全息肾穴,下肢全息髋关节区约5分钟。
(2)提屈旋转法医者一手握踝关节上,一手扶膝做髋关节的前屈、外展、内收及后伸,并做正反''4'’字活动,松筋理筋,以患者耐受为度,约5分钟。
(3)摇法医者一手扶膝关节上,一手握足5趾,做双足掌内、外翻摇动,使其活动力度上传至髋关节,约5分钟。
( 4)牵抖摇法令患者左侧卧,助手固定患者右腋下使其上半身固定,医者将毛巾裹在右踝关节上方,双手牵拉、轻抖轻摇髋关节,使其有松弛舒适感,约3分钟。然后令患者右侧卧,再牵引、轻抖轻摇右侧髋关节。
(5)攘法先令患者仰卧,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反复攘大腿的前外方,然后再屈膝脚置另腿上,髋外展呈''4,’字形,掖及大腿的前内侧。再令患者仰卧位,双手攘其双侧臀部后外侧,反复攘揉双下肢后外侧肌群,约5分钟。
(6)扳摇法医者一手掌根按住患者臀部后外侧即相当于股骨头后路位置,另一手自膝部拉起下肢做正反向旋转髋关节,并双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扳动,使患者髋关节作向后运动,双侧均做相同动作约5分钟。
(7)结束法上述手法做完后,自上而下用双掌叩法、虚掌拍打法行双侧臀部及下肢反复施术3~5遍。
2.松解扳牵法
(1)松解按摩法①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患者左侧,以右侧股骨头坏死为例,若双侧患者应分别处理。双手掌沿腰部脊柱两侧推至骶骨,然后分推至股骨大转子处3~5遍,单掌摩揉以上路线5~7分钟,点按肝俞、脾俞、肾俞,搓擦八髎穴,以患者有温热感为度。晃拨臀部肌肉,拇指静压环跳,横拨承扶,拿揉大腿后肌群。②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医者立于患者后侧,以股骨头为圆心作环形摩法(有钻孔者,应放大圆点),以局部有温热渗透感为度,接着用掌根叩击5—7遍,股骨头塌陷者慎用。拇指弹拨股骨大转子与髂前上棘的连线3—5遍。③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患侧,摩揉小腹,点按天枢、大横,由膝关节处向心推大腿前侧、外侧至骨盆上缘,拿揉大腿前外侧肌群,点压股动脉走行路线,压放气冲,反复点按天枢、大横穴。患肢膝关节屈曲、外展,医者在手掌根揉拨患者大腿内收肌群,向心推5~7下,掌心点压血海,然后用手掌推、揉、摩内收肌群。
(2)斜扳斜牵法患者仰卧牵引床上,胸衣固定胸部。踝套固定双踝关节,连接器连接踝套与牵引坠,使病人进入牵引状态,摇动牵引柄,让床面在床体上倾斜上升30~60°,牵引力度应根据患者病情而定,极限量60kg,牵引时间每次30 -40分钟。
3.推拿锻炼法
(1)推拿治疗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侧,用攘法、四指推法作用于背、腰、臀部以及下肢;拇指点揉、弹拨腰三横突部,开始时有明显的硬结,痛感强烈,数次之后,硬结逐渐变小,痛感减轻甚至消失;拇指弹拨梨状肌,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三指推或点揉天宗穴、脊柱两侧膀胱经、督脉、环跳穴、秩边穴、承扶穴、风市穴、委中穴、承山穴等;按压胸椎至腰骶部;按腰扳腿法,使患髋尽量后伸;患者仰卧位,做患侧髋关节屈伸、外展、内收、内旋及外旋等动作,幅度由小到大,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2)功能锻炼患者站立,扶住稳定物,做患肢前踢、后踢、外摆、内收等动作,用力适度,不宜过猛;做蹲下、起立的动作,两脚要平行,尽量深蹲。
4.三卧位治法
(1)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侧用扶法和轻揉法放松背、腰、臀和下肢肌肉,反复3遍。用掌揉法揉胃俞、三焦俞、肾俞等穴区以透热为度。用肘揉环跳穴区,开始要轻揉,以后适当加重,每次5分钟。用平推法,从承扶穴推至跟腱反复5次。用拇指从承扶穴交替点按至承山穴,反复5次。拿髋部肌群和腓胫肌部,反复7遍。用攘法,从腰部攘至跟腿,反复5次。
(2)患者侧卧位,术者立于侧用肘压居髎、环跳穴各1分钟。用拇指点风市穴约1分钟。用拇指拨阳陵泉穴约1分钟。用空心拳叩击臀部肌肉和股外侧肌群。
(3)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床头足心侧 用两手分别握住左右踝部,做屈膝屈髋被动运动,然后做拨伸颤动动作约1分钟。术者一只手扶住患者膝盖,另一只手握住踝部,做各方向旋转被动运动约1分钟。术者一只手扶住患者膝盖,另一只手拖住小腿部做直腿抬高运动约1分钟。患者屈膝成90°,术者握住患者两小腿,做内收外展被动运动约1分钟。术者按压患者腹股沟韧带和气冲穴,直至患者有气流向下放射的感觉为止。
5.腹部推拿法
(1)腹部推拿腹部掌按法分别施于神阙、关元、气海穴,患者腹部、腰部、会阴部及双下肢出现酸、麻、凉、胀的得气感,以抬手后上述部位出现发热感为有效操作。腹部双掌揉法施于全腹部,逆时针操作,揉动频率宜缓,每分钟20~30次,治疗5分钟。每天2次。
(2)理筋手法按揉背俞穴,捏脊3遍,横擦八谬穴,以局部皮肤潮红透热为度。按揉患侧髋部周围筋脉,弹拨股内收肌和髋部拘急的筋脉,以患者忍耐的程度为宜,时间约5分钟,每天2次。
(3)关节松动手法持续拔伸牵引患侧髋关节约1分钟,在维持牵引下,施抖法于患髋3次,并被动活动(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前屈、后伸)患侧髓关节至最大限度,此时可用震颤法操作半分钟,反复3次,每天2次。
(4)点按气冲穴以发热感传导至双足部为有效操作,每天2次。
6.局部推拿法
患者取屈膝曲髋侧卧位,使腰骶部、臀部及股内侧肌群充分放松。然后针对股内收肌起点、臀中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腹股沟韧带等处,查找增厚、粘连、痉挛(挛缩)样病灶,运用点、按、揉、拨等手法进行治疗。以上手法,每日1次,每次40-60分钟。手法力量由轻到重,由浅入深,逐步增力点按,分拨粘连,不可施以暴力。要求手法治疗后,病人自觉主诉症状明显减轻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