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儿童

有思想的人大概都为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惨痛代价而心痛不已。如此愤世嫉俗的老子,唯独对婴儿深怀好感,一再呼唤我们要“复归于婴儿”。总是一本正经,洋溢浩然之气的孟子,也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圣经》说得更为绝对,说我们“若变不成小孩子的样子断难进天国”。现代作家中,最喜爱孩子的大概就是丰子恺先生了,在他的眼里,小孩子的任何动作任何表情都美得不得了,当然包括哭闹,“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次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broken heart(失恋、心碎)、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
  

我也喜欢小孩子,也确实觉得孩子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儿童身上的有些品质,只能让我们羡慕羡慕而已,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必须去超越。比如率性,比如爱憎分明。
  

先说率性。在这方面学儿童学得最彻底的是魏晋名士。大半夜的想去看一个朋友,快到家门口了却说自己没兴致了,招呼也不打就回家去了。如果你是这个人的倒霉的朋友,心里会怎么想?你把一切都安排妥妥的了,安排好酒席,还去超市给他买了全套的洗漱用品,希望他能多待几天,他却说没兴致了,不来了!没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被压抑太深,太想能率性一次,但是率性要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比率性更宝贵的是体贴。
  

再说爱憎分明。小孩子确实爱憎分明,喜欢的就让你抱,不喜欢的他就躲。但是人生到了一定境界,会滋长出悲悯之心。比如,宋朝权相章惇几乎将苏东坡置于死地,但苏东坡还是以大海般的宽容之心宽恕了他。当苏东坡知道65岁的章惇被放逐雷州后,他在给人的信中说:“章惇到雷州,我知道后很惊叹,这么大年纪寄迹海角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一带虽偏远但无瘴气,望以此开导他的母亲。”后来还托人给章捎去治疗当地常见病的药方。超越爱憎分明的是宽容,是悲悯。(图片来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