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这三种行为,表明你正在培养一个低情商的孩子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有人曾说智商是人的骨架,情商是人的皮囊,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工具。情商是当今社会生存的必修科目,拥有高情商则像如鱼得水,会让你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认清自己的情绪,人只有充分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的改变自己。二是可以理智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减少波动。三是能够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走出情绪的低落点。四是感受他人的情绪,五是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了解高情商所涉及方面,我们能清楚地知道情商这个东西不是数字就能衡量的,也不是一门能进行突击的科目,它需要我们在每一天的修行中,进行一点点的学习。
心理专家认为,情商高的人社交能力都极强,性格通常都是外向的,待人接物都有极强的共情能力。这样的高情商是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这与早年的儿童教育是脱不了联系的。
高情商就应该从小养成,相反的,低情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受到后天的教育养成的。
我们了解了高情商的人是什么样子,那么低情商的人又有什么表现行为呢?
通常来说,其一,低情商的人说话都会过于直接,他们很少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说出来的话总是让人觉得很不爽。其二,低情商的人不会察觉到对方的弦外之音,不懂得观察对方的情绪波动。
其三,低情商的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随着自己的性子来,不考虑场合和对象。
其四,低情商的人对于别人的批评和指正会耿耿于怀,会难以接受别人的建议,尽管那是善意的建议。其五,低情商的人会过分依赖他人的帮助,不愿意自己去处理矛盾或纠纷。
而他们的言行举止会让身边的人觉得幼稚和长不大。那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孩子向着低情商方向发展呢?
第一, 家长会干涉孩子的社交。
情商就是在一次次地与人交流之中,得到提升的。在孩子的世界中,他们自己通过观察来感受不同人的不同情绪,从而让自己找到好的交谈点和突破口。但是家长过分的干预就使得效果适得其反,父母限制孩子交往交谈的自由,孩子的情商从何处得到提升?
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父母的那句“那是个坏孩子,不要和他玩”,孩子之间能有什么好坏,有的只是父母的价值选择而已。
小的时候,这种与人交流能力得不到锻炼,这样的孩子就会缺乏相应的社会观念,长大了也会很难迅速融入社会交际圈中。
作为高明的父母,就应当锻炼孩子与不同人的交涉能力,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语言运用技巧能力,不能总是在安全区固步自封。小时候多经历些“大风大浪”,长大了才不会手足无措。

第二, 父母总是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对孩子大声打骂。
前文提及到高情商的人总是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分清场合和对象,能克制自己的怒火和消极情绪。相反的,“易怒”就是低情商的表现。
孩子表现出易怒的行为,多半是受到父母的影响。
童年时期,父母总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把孩子骂得狗血淋头,甚至暴力相向。夫妻之间的吵架冲突,同样也会给孩子留下影响。暴力是最能让孩子记忆深刻的,而且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也很强。
父母的暴力行为久而久之就被孩子给学去了,孩子会认为宣泄不满只能通过大声吼叫和武力,会认为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
为人父母应该遇事冷静,永远也不要把自己崩溃的一面展示给孩子。父母应当维持一种平和的情绪,遇事不要那么情绪化,不要那么轻易就大吼大叫。情绪稳定的父母才能养育出遇事冷静的孩子。
第三, 父母永远也不要选择用讥笑嘲讽、贬低的形式来指责孩子。
无论孩子多小,都是有自尊心的。长期的不肯定和诋毁,不会换来优秀的孩子,只能增加他的自卑感和对人对事毫不顾忌的行事作风。
即使孩子真的让你觉得很失望,但是你也不能用言语去攻击他。
这时候的你,只需要一句“我对今天的你有点失望”。恶语伤人六月寒,不是不无道理。孩子对父母是满心满意的信任和尊重,作为家长的我们不应该打击他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一个人只有觉得自己身后有强大的支持的时候,才能迸发出无限的潜能。孩子从父母这里得到充足的爱意,他们才会在与人交流中,展示出满满的爱意而不是锋芒毕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也是最重要的一位老师,在教给孩子生存的技能之外,还要教给孩子与人相处的道理。家长要谨言慎行,避免给孩子以不好的示范。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Tartakovsky, M. (2018). 6 Ways to Become More Independent, Less Codependen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