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料店老板说配方,和我们的认识有所不同,其中有哪些干货

对于美食爱好者和餐饮从业者来说,配方和技术,永远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话题,一个好配方可能价值万金,甚至可以兴起一番事业,所以这个话题,永远是餐饮人津津乐道的一个焦点。

而与技术配方距离最近的,除了一些专业研发系统,可能就是那些调料店的老板,而在他们眼里,配方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呢?

我们有一家长期合作的调料店,现在的店主是两个年轻人,小夫妻,小伙子叫小斌,这家调料批发店是他的父亲创立的,现在父亲退居二线,主要培养他们小两口,由于一家人都热情可靠,在那家大型的批发市场里,可能他们这个店的生意是最好的。

也是由平时基本都是来去匆匆,采购点货,装车拉走,没有过多的交流机会,只是在多次的接触和迎来送往中,慢慢地积累着友谊和信任,拉近着彼此之间的距离。

前几天,正好我到店里去,恰逢市场管理来通知,下午要来检查组,所有的调料店歇业半天,至于检查什么咱不管,为啥歇业咱也不探讨,关键是和小斌,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喝顿小酒,交流一番的机会。

找个餐馆,边吃边聊,很快就说到我们的专业话题,技术和配方等,这些内容,基本就在小斌每天的生活里,自然有了很多切身的感受。

小斌说其实他手里收集的配方没有100也有80,因为他们做调料店的,总是会对接触的一些完整配方想办法留下来,很多餐饮新手,或不知情的顾客,会拿着具体的香料配比和克数,去到他们那里配制,这样,很多的配方都成了调料店老板的收藏。

对于各种各样的配方,多年来接触了很多,自然就有了自己的一番理解,那么在小斌,这个年轻的调料店老板的眼里,配方是什么样子的呢?

第一,配方不是平面的,是立体的。

在一般人们的眼里,多少种香料每样多少克?可能就是那个配方的全貌,但实际上不是这个概念,一个完整的配方,包括了在那些配比之外的选料、预制、出香、温度、工序等等诸多因素。

香料和配比是核心,而围绕着这个核心之外的,是一整套把它做出效果的系统,所以说配方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

第二,没有实验过的配方,都没什么价值。

例如说小斌手里的配方,光本子可能就抄了两三本,但是他平时忙,也并没有时间去做这些,当有些时候朋友需要帮助,他拿出某一个方子,去让别人参考的时候,总要加上几句“我可没做过,不好吃可别怨我之类”的解释之言。

因为一个写在纸上的没有实践过的配方,你根本不知道那个最终的效果会是什么样,所以又谈得上什么价值呢?

第三,现在很多的技术配方都是故作神秘。

其实一项食品技术无非就是几个关键点,压邪去异,出香、定味儿等等。

我们现在看到网上的很多自称秘方的,动辄几十味香料,让外行人一看,马上产生顶礼膜拜之心,其实按照小斌的说法,那些几十种香料的配方,大多数是故弄玄虚,出于的是技术壁垒和商业运作的考虑。

一个真正实效的配方,只是根据食材特点和口味要求,抓住几个关键点,把要点问题一一解决,试制、调整、定型就行了,最多十几种香料,只要配比精准到位,完全可以达到目的。

根据需要而调整,是个基本要求,例如说我们平时用的五香粉,市面上的大多是以小茴香和碎桂皮等为主,是一种适中的搭配,但提香效果不突出。

我们如果需要提香,就应该增加八角、丁香等成分,例如:八角16克,小茴香12克,香菜籽9克,桂皮8克,甘草3.5克,,丁香3克就是一个提香效果不错的五香粉配比。

第四,关于添加剂的认识;

大家一谈起添加剂,就谈虎色变、视之如洪水猛兽,实际这存在着误解,大家所真正排斥的,实际上是一些无良商家采用的工业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剂,或者是为降低成本的添加剂过度使用,主要是“人”的问题,跟添加剂本身关系不大。

那些达到食品标准的添加剂,很多是来自于对天然食品精华的提炼,从产生之初对我们的生活主要起到的是正面的作用,而且现在的人们,只要用餐就回避不了添加剂这个因素,添加剂产生的初衷是好的,无良商家的滥用添加剂才是令人痛恨的!

第五,现在最有效的调味方法是什么?

小斌认为,调味方法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不要过多的拘泥于传统方式,也不要只信任现代方式,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才是最适应当下的。

我们看到的一些传统配方里,实际上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过去优秀的食材,;例如说我们在大草原上吃羊肉,没什么调料,就是一把盐就鲜美无比,但是首先您得找到那么好的羊呀!你用饲料羊去撒一把盐试试,肯定是难以下咽。

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要面对食材品质下降的现实,这种时候只迷信于传统调味方式,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适当的采用现在复式调味品,传统调味和现代调味结合,应该是比较务实的一种思路。

这是我和这位调料店的小老板的一些交流内容,给大家晒晒,不知您认为里面有没有干货,但至少对于我来说,对于技术和配方的理解,还是有些收获的,就当是大家一个日常的交流吧。

自然门美食e族 一心一意做价值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