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巴特:死的读者,活的阅读 | 西东合集
王立秋 译
二十年来一直存在着一种以不同方式加工润饰的写作理论。它试图用一对新的概念:“写作/阅读”来代替旧时的“作品/作者”,一个世纪以来,批评和文学科学一直在后者中汲取需要的全部能量。这种新理论自然要求一种阅读的理论,然而,必须承认,这种阅读的理论远不如前者完善。现在,是在这方面大兴土木的时候了:因为,首先,事实上以前从未有过阅读的理论;直至现在人们仅有的“读者”观念,也只不过是模糊的投影:读者“自我投射”到作家的作品中(“虚伪的读者,我的兄弟”,又或,巴什拉:读者是作者的幻影);其次,在阅读问题上,现在新学科——社会学、符号学、心理分析、甚至历史学——有互相靠拢的可能;最后,目前阅读的技术和社会条件至少有了些许的变化,如果还称不上骤变的话。
因此,不久的将来,一种阅读理论将是必需的。在我看来,“理论”并不一定非得是“哲学论述”或“抽象系统”不可,“理论”可以:描述,作为多学科的产物、负责任的话语,像科学话语一样,审视问题无数的侧面的同时也愿意质疑自身。
***
今天,人们大肆谈论跨学科性:这对新式大学来说,有点像到处都用得上的口头禅。事实上,跨学科性并非不同学科的并置:而是——或者更确切地说将是——把每个学科辩证地建立在一门从未有过的学科兴趣之上。在这里,我之所以谈论跨学科性,是因为,如果说真存在某种跨学科问题的话,当然就是指阅读:在整个阅读行为过程中发生了什么?阅读从何开始?去往何处?我们能为此生产指定某种结构,边界的结构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再多的学科也不为过:阅读是某种超决定的现象,要求不同层次的描述。阅读,永不中断。
这里,根据一种暂时、粗略的估计,我列出了阅读行为的基本层次以及在定位和描述这些层次时可能涉及的基本学科:
1.感觉层面:对直观实体的感知,快速阅读和心理化阅读的适应问题:阅读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美国)。
2.外延层面:讯息的理解:交往语言学。
3.联想(内涵)层面:对二级符号、符号阐释的象征性联想的扩展:意指活动语言学、心理分析语言学、符号学语言学。
4.跨文本层面:对文化的俗套和/或先前文本施压:社会代码的符号分析,社会符号学。
在这些层面中,可能还得补充一种永久的方法,两个积分元件:社会代码(文化层面,阶级位置,意识形态压力)和欲望,一种幻境(神经官能症的层面和类型)。
***
作为结语,我想说,一种科学的,同时也是复数的描述,并不能穷尽阅读现象:我们知道,阅读,是赌注-对象(objet-enjeu);是权力和道德的牺牲品。这就是说,阅读理论应该同意估价,以价值为基础。再说,这正是我们在说“好的”或“坏的”阅读时所做的;这也是我们在阅读中赞扬某种开化力量时所做的。综上所述,我已经表明这种方法带来的伦理问题:死的读者(屈从于俗套、心理的重复、词的秩序),活的阅读(生产某种内文本,与读者的虚拟写作一致)。或者说,这种活的阅读——阅读过程中读者在感情上相信他读到的一切,同时在理智上知道这一切并不真实——是一种分裂的阅读;它总是意味着,我的意思是,主体的分裂,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这种阅读基于某种与我思(Congito)的逻辑全然不同的另一种逻辑;而且,如果说对弗洛伊德而言,本我的分裂必然与不同形式的反常结合,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活的阅读是一种反常的活动,而阅读永远是非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