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惠州时只专注做这几件事2
苏轼走后,苏迈和苏过两房家眷则滞留白鹤峰,待父归来。然而,苏轼认为自己必死海南。路过广州时,苏轼给友人王古写信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乃留手疏与诸子,死则葬海外。”
王朝云墓前,苏轼亲自主持建造的六如亭。六如即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02 岭南弘文
苏轼谪居儋州四年,苏迈、苏过两兄弟并两房家小在白鹤峰守了四年。苏轼被贬海南后的第二年,其弟苏辙被贬循州(即今梅州),苏辙也将家眷留在了白鹤峰。
公元1100年,宋哲宗崩,徽宗即位,苏轼、苏辙兄弟遇赦。苏迈两兄弟并家小齐赴广州迎接苏轼,并一同北归。自此开始,白鹤峰上的苏宅成了苏轼故居,随即被当地官民奉为祠堂,加以保护祭祀。
据惠州地方志记载,自1100年到1910年的810年,东坡祠曾修葺过34次,平均不到25年就有一次。惠州的老人认为孤山到白鹤峰一线是当地人文精神的“命脉”,白鹤峰是惠州人文的眸子。
贬谪惠州,对苏轼本人乃至北宋文坛、政坛而言,是一个大不幸;但对惠州乃至整个岭南而言,苏轼寓惠与两百年前韩愈寓潮类似,直接引发当地文化的飞跃式发展,不啻为一件难得的幸事。
据惠州有关部门统计,苏轼在惠州寓居940天间,作诗词、杂文多达587篇,数量仅次于其在黄州的750多篇。这在苏轼文学生涯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正如清代诗人江逢辰所言“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寓居惠州期间,跟随苏轼求学的岭南子弟络绎不绝。北宋以前,岭南在政坛上几无存在感,唯张九龄一人而已。宋元以后,岭南名臣辈出,多赖韩愈、苏轼开拓之功。
苏轼不光自己笔耕不辍,弘扬文教,对多元文化也时常着意加以保护。他寓居惠州期间,与当地小寺庙——海会院住持海会禅师交好。海会禅师博学多才,但他栖身的寺庙规模尚小且房屋破败,香火不旺。苏轼在生活十分拮据的前提下,毅然“助三十缗足,令起寝堂”,建起了寺庙大堂海会殿。
但杯水车薪,远不足数。苏轼于是“盯上”了他的表哥程正辅和弟弟苏辙。程正辅当时提刑广东,与苏轼相距不远。苏轼连去书信“化缘”,最终化到了一万五千钱,买下一片陂田,建成放生池,成为惠州西湖之鳄湖的由来。
泗州塔是惠州西湖最古建筑物,苏轼谪居惠州时称之为大圣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