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回1919年,著名外交家顾维钧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时,曾经对一个国家令人不解的外交政策感到震惊。这个国家与中国远隔万里,往日无冤近日无仇,却在巴黎和会上成为对日本的所谓“山东权益”表示“同情”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这个国家就是波兰。顾维钧在自己的回忆录里甚至直言不讳地讽刺说:“波兰代表说了很多支持日本、反对我所提出的概括局势情况的声明草案的话。任何人都会以为他是一个日本代表而不是波兰的代表。”顾维钧对于波兰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东欧小国,波兰历史上曾经三次被俄普奥列强所瓜分,并一度灭亡。一战结束后,由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民族自决”原则,美英法等大国至少要在表面上做出维护“国际公理”的样子,波兰这才获得了复国的机会。按理说,这样一个受尽苦难的国家,理应与中国同病相怜才对,然而,新生的波兰并没有珍视使之独立的“国际公理”,而是迷信强权的力量,将遭受列强欺凌后“失之列强,补于邻邦”的日本作为学习的榜样。这种心态不仅表现在巴黎和会上对日本的支持,更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波兰的作为中得到了印证。在苦难深重的亡国史之前,波兰曾经有过一段十分辉煌的强国史,其引以为傲的骑兵号称曾经两次挽救了欧洲文明——一次是在13世纪与入侵的蒙古人打了个平手,另一次则是16世纪在维也纳城下与奥地利人联手击溃了试图建立“伊斯兰罗马”的土耳其人。拜善战所赐,波兰的历史疆域曾经撑得非常大,从现在俄罗斯的斯摩棱斯克一直到达德国中部。这段“祖上先前阔”的历史给复国的波兰领导者带来了不切实际的大国迷梦,时任波兰国家元首的独裁者毕苏斯基曾经提出一个“大波兰联邦”计划,主张德国的西里西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区都应被纳入波兰。按照毕苏斯基的计划,复国的波兰将成为欧洲领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被一战战火打成一片焦土的波兰有能力实现这个梦想么?战后世界列强是否会容忍东欧崛起这样一个强国?这些现实的问题在波兰复国后都被汹涌的民族主义情绪所吞没,新生的波兰急匆匆走向了“强国之路”。
当然,在一战结束后那段时间,在疆域上漫天要价的新生国家不止波兰一家。要命的是,毕苏斯基不满足于放嘴炮,波兰建国不久就开始了对外扩张之路。
1920年波兰主动挑起了与苏联的战争,试图趁苏联立足未稳“以小博大”拿下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整场战争中,苏波两军以意识形态为借口(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以民族仇恨为动力,互相大搞焦土政策、滥杀俘虏。最终,新生的苏联忍辱求和,签订了在其看来丧权辱国的《里加条约》,波兰赚得了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地区,还一度吞并了立陶宛,但与苏联的梁子却就此结下。列宁去世后,继任的斯大林发誓要“将《里加条约》丢进火炉”,这为苏联在波兰战役中的落井下石埋好了伏笔。如果说苏波战争好歹还能说成是波兰对于俄罗斯人历史恩怨的报复,那么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的掐架则暴露了当时波兰政府“野心大,心眼小”。1922年,在苏波战争战事未了的情况下,波兰就迫不及待地挑起了捷波冲突,试图夺取当年两国边境上的切欣地区。这块土地是奥匈帝国在瓜分波兰王国后划归捷克境内的,按说同样作为当年的被压迫民族,在各自获得独立后,领土问题可以慢慢谈,但心怀大国梦的波兰却选择了以拳头说话。捷波冲突闹了两年后,两国共同的大哥法国实在看不下去了,眼看着德国明摆着对一战结果不服气,自己扶植的这两个小弟还在搞窝里斗,于是,1924年在法国的牵头下,法、波、捷三国签订了同盟条约,这个后来被称为“小三国协约”的同盟,其中心思想是遏制德国扩张。公正地说,如果该条约得到忠实履行,希特勒是否敢于像后来那般妄动确实难说,然而,该条约享年不到10岁就夭折了。1933年,一心想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希特勒向波兰抛出橄榄枝,承诺事成之后归还切欣地区,“收复失地”心切的波兰立刻上钩,不顾盟约和唇亡齿寒的危险,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并在之后参与了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这次为虎作伥的行动,成为后来苏德对波兰瓜分的预演。波兰在二战爆发六年前,就为自己的亡国写好了脚本。“小三国协约”的瓦解,打消了法国原本就不怎么坚定的限制德国的决心,一心一意搞起了绥靖主义。在二战爆发前夕,德国提出对但泽走廊的领土要求,并私下对波兰承诺在未来对苏开战后,以乌克兰作为补偿。然而,波兰此时却突然良心发现,强硬地回绝了德国的领土要求,转而再次向英法寻求保护。应该说,波兰这次出人意料的转变,不仅让德国恼羞成怒,甚至出乎英法的意料之外,两国虽然口头上承诺对波兰进行保护,但根本来不及进行相应的战争动员。这决定了英法等国在波兰战役打响时的反应迟缓,只能靠波兰独自面对德国蓄谋已久的闪电战。有历史学家曾经总结说,波兰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表现,是用中世纪领主式的思维操纵近代外交。的确,波兰在二战中所表现出的过时,不仅体现在“骑兵砍坦克”的战术层面上,更体现在战略层面上。二战中波兰的猝死告诉我们,一个有过辉煌历史又受过列强欺凌的国家在复兴后很容易陷入“力量崇拜”的迷思,这种落伍的思维,往往会将国家引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