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红道】红色基因引领发展 三河坝火种照亮梅州老区振兴路
广东红色印记调研行——梅州·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一)
“红色资源”是广东宝贵的历史财富,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广东红色革命历史跨度长、重要事件影响大,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州起义的英雄壮举,到红军长征在南粤大地播下的革命火种;从中共三大在广州的胜利召开,到珠江两岸涌起改革春潮,近百年间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红色资源。
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国内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推出具有全国聚合舆论效应的“万里红道——广东红色印记调研行”系列报道,围绕“东纵抗战路”、“粤北长征路”、“南粤星火路”等主题,全方位、深层次剖析广东省各地市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有益尝试及探索。
本栏目得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大力支持,聚焦红色旅游发展,为读者讲述广东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展望谱写新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1927年,朱德在此指挥阻击战,作出关键决策;如今,一座新城在此崛起,红色基因引领发展。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山郁郁的三河坝上,一座高15米、宽4米的烈士纪念碑静静地伫立在笔枝尾山山顶。四方形的碑身上,由朱德元帅亲笔题写的15个正楷鎏金大字——“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至今熠熠生辉。
92年前,中国革命史上一场承前启后的战役在这里打响。开国上将萧克曾评价:“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会师。”
历史照亮未来。如今,苏区精神、红色基因成为新时代推动梅州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三河坝战役起义军指挥部旧址(翻拍)
红色记忆口述
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会师
三河坝位于梅州市大埔县西部,因梅江、汀江、梅潭河在此交汇而得名,“得此控闽赣,失此失潮汕”。
1927年,南昌起义后,八一起义军撤出南昌,一路南征。进人福建长汀后,周恩来召开军事会议,对入粤作出叶挺、贺龙部到潮汕、海陆丰建立工农政权,朱德率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及第九军军官教育团驻大埔县三河坝,阻击尾追之敌,掩护主力南下的分兵决策。
广东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苏区精神(广东)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梅州市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余敏致力于研究三河坝战役。他讲述了这场对中国革命史有着重要影响的战役——
面对追兵,1927年10月1日,朱德和第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指挥约3000人的起义军打响了一场阻击战。战斗惨烈,午后,朱德召集全师军官讲话并作了坚守阵地的部署,号召大家“一定要坚守三河坝牵制敌人兵力,为我军主力进军潮汕创造有利条件”。
起义军血战三昼夜,弹尽援绝,处于敌人的三面包围中。为了保存力量,指挥部决定退出战斗,于3日晚撤离三河坝。10月4日,为掩护部队转移,七十五团第三营在营长蔡晴川的指挥下,坚守笔枝尾山山顶阵地,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弹药打完了他们就同敌人肉搏,最后全营战士壮烈牺牲。
“次第掩护,逐步撤退”的办法让起义军摆脱了敌人,取道百侯、饶平准备到潮汕与主力会合。6日早晨,叶挺、贺龙主力在潮汕失利的消息传来。极端险恶的处境下,朱德以务实精神,作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决定“穿山西进,直奔湘南”,最终在1928年4月登上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穿越92年风雨,三河坝战役留下的精神不朽。余敏说:“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都能在这场战役中看到。”
烈士饶龙光曾是大埔县党组织负责人。他的侄孙饶超然讲道,三河坝战役中,叔公组织当地农军积极配合起义军一起作战,组织群众筹集粮食积极支援前线。通过这场战役,共产党人的形象在当地百姓心坎上树立起来了。
来源:金羊网 作者:董柳 危健峰
编辑:刘嘉文
校对:邬嘉宏
审核:郑健龙
签发:彭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