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竹林 | 第233天


 张 
读到《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卷》中,有这样一段:
拾遣记曰:
丹立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皆至圣之君以为大瑞。
又黄河清而圣人生。
左传子驷曰。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杜预注曰。言人寿促而河清迟。讵岂也。有期无日者。虽许讲宣。以我多障竟无日得闻也。
小时候常听一句,黄河清,圣人出,果真是有出处的记载。而历史上确实有黄河清的相关记载。至于圣人出,我等多障,千年一遇,有相见之期许心,无能见之日。
读到佛经,说一日,佛在室罗伐城现大神通降伏诸外道,利益无量众随类悉归依,一切人天咸令欢喜,远近城邑婆罗门等及工巧人,并皆来集室罗伐城,于世尊处而为出家。而他们的眷属一路找了室罗伐城,追问:“你们都舍俗出家了,让我们怎么活?”
出家人说道:“如果喜欢,也可以出家受持佛法啊。”
这些追寻前来的眷属一听,觉得不错,心想我们也应当修行佛法,于是也纷纷出家了。
当时豪贵家族的婆罗门见到这种情况,纷纷讥嫌道:“这些工人都舍俗出家了,我如果要请人做工,找谁去啊?”
讥嫌抱怨恰好被诸比丘听到,于是将此事禀白佛陀。
佛陀心想:出家显一样的僧相,根本分不出谁曾经是做什么的,是工巧之人还蓄有往昔所用工具,由是因缘招致讥嫌。
于是佛陀为比丘们制戒,既出家不应更蓄工巧之具,若蓄,犯罪。
佛做出这样规定之后的有一天,一位曾做过医生的比丘游行到了室罗伐城,城中有另一位比丘身体羸弱为病所缠,苦痛不已,见到这位前来的比丘,请求能为他治病。
比丘很是为难,回答说:我俗家做过医生,既已出家,佛不许更蓄医具,没有工具,根本没法给你看病啊。
比丘回来,又将此缘禀白佛陀,佛言:我今听诸比丘辈,先是医人得持针刺物,若是书吏得持笔墨,若剃发人得蓄剪刀子。
这段话,有一个重点,'’先是医人得持针刺物'’,有没有觉得针刺物像是针灸,如果是,看来针灸医疗可真早啊,酷似也非华夏专有。
以前的时光也是相似的,只是总被忽略,从未仔细体味过时光行走的感觉。
比如天色亮的越来越晚了;
比如清晨淡蓝色天幕下,那轮来不及隐去的月亮,这半个月,又移驾至远山上方了;
比如晚诵经,同样的时间,傍晚的天色早已暗了;
比如秋天的感觉忽然来了,炎热象是夏天的强弩之末,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迟迟不肯罢场,可秋携着丝丝凉风已经吹来;
比如窗外远山,漫山遍野紫红色的花,忽然盛开装点了大半个山头,
比如竹林前我不认识的那棵树,满树秋蝉,正蝉鸣不停。
……
时光,就藏在这些日月的变迁,花草的荣枯,动物的蛰伏之中。细细体味,忽然就想起古人,古人的蝉鸣,可和此刻我所听院子里的蝉鸣一样吗?
存念长在心,展转无停音,可怜清爽夜,静听秋蝉吟。古人的时空当是寂静的,静听秋蝉吟,一匹瘦马,一方亭子,一封跋涉了千山万水的家书。在慢悠悠中,感知时光真切,哒哒的马蹄声静止,傍晚远远近近的蝉鸣。
近秋的傍晚,退尽夏热酷暑的嚣张,知了叫了一夏,秋蝉,生命最后的聒噪,和着鸟音,在林子里此起彼伏。
时间被万物告知,就像这蝉鸣,代表秋快凉了。秋蝉一鸣,多少有点悲凉的味道。这种味道在古人的诗词中体验尤为深切。
比如:

野桥春水清,桥上送君行。

去去人应老,年年草自生。

出门看远道,无信向边城。

杨柳别离处,秋蝉今复鸣。

风来昼榻消残暑,雨过秋蝉送晚声。

秋蝉抱枝死,不敢鼓秋声。

……
古人在极静的时光中,策马行走,可能是归途,也可能是征程,但一定是背井离乡的旅人,一匹马,漫漫长途从春走到秋。
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
蝉鸣并没有不同,当心境迥异,却听出不同的味道。
旅途中,万籁寂静,远处悠悠扬扬的钟声,或者蝉鸣,因为静,心在外界的变迁中,时光易度,一年又过的恍然之感,也分外明了。
时光其实是有声音的,比如这秋蝉之鸣,正如古人说:二十馀年才瞬息,时事几蜕如秋蝉。
……

第233天,我说:

他见我一次,

就说一次被我占用放书的那张桌子

三令五申强调要求,那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从去年说到今年

以致我见到他都绕道走

洗碗都不想碰面

其实想解释,

就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

也想辩解一句,

如果不是因我在那,时不时打扫

估计你招待客人的地方

已经满桌子老鼠屎和死蟑螂

墙壁窗户都是蜘蛛网,

况且每次客人来之前不都收拾好了吗

如此多的脑回路,

但还是一脸自己都嫌弃的讨好表情说了一个

能解决所有麻烦的一个字,好。

心里隐隐总是有种

出家人在寺院却不是自己地盘的感觉

也越来越讨厌自己令人讨厌口是心非的样子

……

—  部 分 图 片 作 公 益 分 享 ,若 有 侵 权 联 删 —


写于竹林 | 第232天

写于竹林 | 第231天

写于竹林 | 第230天

写于竹林 | 第229天

时光映画——2020年8月

— 更多内容查看历史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