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然播讲)寒气重,所以嘴发干!张仲景的暖脾方,散寒治口渴
(以下文字,曾经在早些时候推送过。作为以上音频的文字内容,贴在这里,供您对照收听)。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记得好多年前,曾经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
文老师,为啥夏天喝冷饮,有的时候总是不解渴呢?
我说,因为你在喝凉的呀。凉的东西,会遏制你身体对津液水分的输布,你自然会口渴啊。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还是源于早年研读过的一张医案。
故事的主人公,是俞长荣老先生。这个老先生,1919年出生,福建人,祖辈五代行医,历任福建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有一次,老先生接待一个患者,女,39岁。什么毛病呢?就是嘴里头特别干燥,大便也干燥,同时胃中绵绵作痛,始终是不舒服。刻诊,见舌苔白而干,脉象沉涩。
老先生仔细观察,发现患者面色发黄,不是很好看。另外,肚子痛的地方,可以触摸,可以按,不像别人那样,一摸就疼得厉害。
了解到这些后,俞长荣先生写了一张方子,非常简单,才四味药——
党参12克,白术9克,干姜6克,炙甘草9克。水煎服。
这方子一开出来,在一边抄方的学生顿时就愣了,抬起头看,眼中露出疑惑。
对此,俞长荣老先生似乎早有预料。他只说四个字:“塞因塞用”。
学生们明白了,点头称是,十分信服。
结果,患者用药后的第二天,大便通了,嘴也不干了,胃痛也随之而减轻。
这里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说,俞长荣老先生用的方子,是理中丸。这个可能谁都知道。
理中丸,源于《伤寒论》。它是张仲景的经方之一。它的基本构成,就是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其中,干姜大辛大热,可以温暖脾胃。白术,可以健脾燥湿,辅助温阳。人参,健脾益气,补虚助阳。甘草调和诸药,并能健脾固本。总之,这个配伍就是偏于辛热的,用于脾胃虚寒之证。患者多胃痛腹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
那么,这样的一张偏于热性的方子,为什么就能治疗口干口渴、大便干燥呢?这难道不是火上浇油吗?
其实,上文这个女患者的口干、便秘,根源就在于脾胃虚寒,是因为她的寒气太重了!寒气重,使得身体里的水液得不到有效输布,于是才便干、口渴。说白了,人家不是缺水,而且水液被寒邪“冻住了”,起不了作用。
怎么知道患者脾胃虚寒?你看,此人虽然腹脘绵绵作痛,但是喜温喜按。这就说明,她内里有虚寒。虚寒证,一般是喜欢揉按的。再一个,你看她嘴里头发干,舌苔也干,但是舌苔纯白,没有黄色。这说明她身体里没有实热,相反是有寒邪。另外, 患者面色发黄,不好看,说明体内有寒,凝滞气血,头面失养。脉象沉涩,说明寒邪在里,而且在寒邪的影响下,津液输布不充沛,使得脉道滞涩。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患者的真实问题在于寒邪遏制脾阳,令津液失布。
这怎么办啊?当然是得把内里的寒邪温散开来。于是,俞长荣老先生用了理中丸这样的温中祛寒、补中健脾之剂。
你等脾胃的阳气恢复了,津液输布了,患者自然不渴了,大便也通了,胃痛也消了。
这张医案,我当初研读的时候,所受启发颇深。它告诉我,面对一些表面症候,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应该仔细收集患者的全身信息,做出尽量精准的辩证。比如上头这个患者,如果真给用了性寒滋阴之剂,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现在,让我们把话题,牵回到我开篇所说的事儿——为什么夏天喝冷饮,有时候反倒觉得不解渴。
我告诉你啊,除了甜饮料里头的糖分,在被消化分解的时候需要消耗体内水分以外,还有一层因素,就是因为寒气重。寒气重,所以嘴发干。寒气把你的脾阳遏制了,它输布不了津液,所以口干。这时候,你往往口渴,想喝水,却肚子胀,难受,喝不下,这就是因为在寒邪遏制之下,痰湿水饮聚于中焦,不得化散,形成了所谓口渴不欲饮。这样的情况,在中医临床上是很多见的。
当然,咱不能说,寒气重、脾阳虚的人,一定口渴。也有的人,是口淡不渴。理中丸的主治症候之一,本身就有口淡不渴。但是,在寒邪戕伐之下,人嘴里发干,的确也是多见的事实,值得我们认真辨析、理解。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跟你说这么多吧。我唠叨这么半天,就是想让你明白,寒伤脾阳和口渴之间的关系,让你明白中医里有理中丸这样的配伍,可以暖脾阳治口渴,让你明白如何用中医的视角,来理解身体所出现的问题。我的这点粗浅的文字,如果能带给您哪怕半点启迪,也算是值了。
全文完。问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