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用穴——列缺

非主流针灸
传承针灸
学习交流
扫描关注

【穴名释义】

“列”,裂也,破也;“缺”,裂隙、缺口。因本穴位处桡骨茎突上方,从孔最穴下行而来的地部经水被突出的桡骨(巨石)所挡,经水在此向外溢流破散,形成裂隙,故名列缺。别名童玄、腕劳。

【定位取法】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首见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去腕侧上一寸五分,以手交叉,头指末筋骨罅中”。即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穴性特点】

本穴为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手太阴、手阳明及任脉之会。本穴具有祛风宣肺,通络止痛之功效,是治疗肺系疾患的常用穴,为治疗实证外感、咳嗽、哮喘的要穴。因络脉通于颈项部,故又为治疗颈项部疾患常用穴。

【主治概要】

1.《针灸大成·四总穴歌》曰:“头项寻列缺。”因此临床上常用本穴治疗各种颈项部位的病症,如项强、项痛。

2.《灵光赋》:“偏正头痛泻列缺。”本穴也常用于治疗偏正头痛,口眼[插图]斜,尤善治外感头痛。

3.《八脉交会八穴歌》云:“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这两穴的会合部位是胸、肺、膈、喉咙,因此临床上列缺常配合照海治疗各种胸、肺、膈、喉咙的相关病症,以慢性咽喉病症为主。

4.列缺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循行于阴部,且与冲脉有密切关系,即“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歧”。所以,本穴也常用于治疗生殖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如《千金方》载:“男子阴中疼痛溺血,精出,灸列缺五十壮。”

5.现代研究发现,针刺列缺穴对于机体不同功能状态的脑血管的舒缩作用不同,呈现出一种双向良性调整作用,而对正常血管的舒缩状态无明显影响。

【临床应用举例】

1.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和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是由于头颅内外组织结构中的痛觉末梢(即痛觉感受器)受到某种物理的、化学的(包括某些生物化学的)或机械性刺激,产生异常的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通过相应的神经传导通路,传至大脑而感知。一般来说,头痛可分为功能性及器质性两大类。功能性头痛是指器官组织没有发生病变,如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忧郁、失眠、用脑过度等,经适当休息或调理,头痛均可基本消失。器质性头痛是指器官组织已发生病变所引起,也常为一些严重疾病的早期信号或是突出的症状。疼痛的性质可分为刺痛、胀痛、搏动样痛、麻木样痛等。

毫针刺法:按针刺常规操作,取双侧列缺穴,向肘尖方向斜刺0.5~1寸,使患者有酸麻胀感。操作时用捻转泻法,捻转时大幅度、低频率,每分钟50~60次为宜。在不断捻转运针的同时,使其针感上传于手太阳经或阳明经,有时能达到循肘臂走至肩部、项部的效果。每日2次,针刺之间间隔6~8小时,每次留针20分钟,每周为1疗程,休息5~6日。

2.颈项痛  颈项痛是指颈部和项部发生疼痛,转动不灵活的病症,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与肾、膀胱及手太阳经筋有关;现代医学认为引起颈项痛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颈椎病、落枕,以及颈部颈性扭伤等。

毫针刺法:独取列缺穴,病变在一侧者取同侧,两侧病变者取双侧。常规消毒,用1.5寸毫针向肘关节方向斜刺0.5~1寸,得气后行雀啄手法,以针感向项肩部放射为最佳。行针过程中嘱患者活动头项部,留针15分钟,每日1次。

3.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指长期劳损或外伤导致桡骨茎突部慢性无菌性炎症,以局部疼痛和手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女性多于男性,易发于从事频繁的腕和掌指活动者。该病一般发病缓慢,有时也因用力过度而突然发病(如扳手腕)。早期仅感觉局部酸痛且在活动时出现,随病变至一定程度,临床可见腕背桡侧部和拇指周围疼痛和压痛,且放射感下至手指、上达前臂或上臂;拇指内收、外展活动受限且感无力;严重者,因废用可出现大鱼际肌肉萎缩;晚期当拇指运动时,在桡骨茎突处有摩擦感或摩擦音。

毫针刺法:取患侧列缺,针尖向外,进针0.3~0.5寸,以局部酸胀为度。

4.顽固性呃逆 呃逆是指气逆上冲、呃呃有声、不能自止的一种病症。西医学认为此症是由冷空气刺激而产生膈肌痉挛性的收缩,亦可继发于消化系统疾病及术后。严重的昼夜不停,持续数天或数月,影响工作、饮食、睡眠等。顽固性呃逆则是指持续时间1周以上的呃逆。

毫针刺法:以列缺为主,配合照海、中脘。其中列缺向肘部方向斜刺0.5~0.8寸;照海直刺0.5~1.2寸,配合提插捻转,行平补平泻;中脘则常规针刺;虚证配合艾条行温和灸。

5.遗精 遗精是指男性在没有性交的情况下精液自行泄出的现象。临床上可分为生理性遗精和病理性遗精。正常成年男性约有90%的发生过遗精,遗精很少发生于12岁以下的男孩, 14岁男孩遗精的发生率约为30%, 16岁约为60%, 18岁为85%。遗精发生的频率多数为每周1次或数周1次。过度的手淫可造成遗精,可能会每2~3日就要发生1次。

埋针法:用1寸针逆经脉循行方向平刺入穴位,以局部产生酸麻胀感为度,令患者取不同姿势活动无影响时,以胶布固定,每周埋针3次,左右交替进行,留针12~18小时,每天睡前在胶布上按压数次以加强针感。

6.产后尿潴留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6~8小时不能自行排尿或排尿不畅致尿液不能排净,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及时,可影响产后生殖器官的恢复,还可致泌尿系感染等,对产妇造成身心痛苦。

毫针刺法:取列缺、三阴交和足三里,其中列缺穴沿皮下斜向肘部刺入0.2~0.3寸,三阴交、足三里垂直针刺0.8~1.2寸。得气后,列缺穴的毫针操作:拇指用稍缓而重的力量向前捻针,并轻微向下按,然后轻轻向后捻并稍稍向上提,促进气的传导,以气感传到肘、膝关节附近为佳。足三里、三阴交行重按轻提补法九下,使气感传至膝关节附近,然后于列缺、三阴交接G 6850Ⅱ型多功能治疗仪,用密波(50~100赫兹) ,刺激强度以患者刚有感觉为好,足三里每5分钟行补法1次,并加清艾条灸,以患者有温感循经传导为最佳,留针20分钟。

(0)

相关推荐

  • 腱鞘炎的针灸治疗法

    临床表现为,有的是屈指肌腱鞘炎,有的是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有的是腱鞘囊肿. 屈指肌腱鞘炎表现为拇指,中指或无名指关节屈伸活动弹响.受限,局部疼痛.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表现为腕部疼痛,握拳外展时桡骨 ...

  • 针灸常用穴——迎香

    非主流针灸 传承针灸 学习交流 扫描关注 [穴名释义] 因本穴位于鼻部,可治鼻塞不闻香臭,故名迎香. [定位取法] 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患者正坐仰靠,于鼻唇沟中与鼻翼外缘中点平齐处 ...

  • 针灸常用穴——发热、高血压、皮肤病一穴搞定

    非主流针灸 传承针灸 学习交流 扫描关注 曲池 [穴名释义] 曲池穴在肘外辅(桡)骨曲肘横纹头凹陷处,为手阳明脉之合穴;手阳明流注到此穴时,似水注入池中;又取穴时,屈曲其肘而得,故名曲池. [定位取法 ...

  • 针灸常用穴——合谷

    [穴名释义] 肉之大会为"谷",两处相连为"合";穴当大指.次指相合处,又食指分开之时,是处出现凹陷,形似深谷,故名合谷. [定位取法] 在第1.2掌骨之间,当 ...

  • 针灸常用穴——商阳

    非主流针灸 传承针灸 学习交流 扫描关注 [穴名释义] 为手阳明大肠脉之井穴,受手太阴脉之交,行于阳分,大肠与肺相合,肺五音属商,又穴属金,金五音属商,故名商阳. [定位取法] 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 ...

  • 针灸常用穴——少商

    非主流针灸 传承针灸 学习交流 扫描关注 [穴名释义] "少",为小.末端之意;"商",为五音之一,肺音属商.本穴位于四肢末端,为肺经脉气始发之处,喻为脉气之小 ...

  • UC头条:中医针灸常用穴功效表, 每个穴的用处, 一看就明白!

    新新浪新闻12-14 1.万能穴--合谷 2.发热穴------膻中(大椎.肺俞) 3.消气穴--太冲 4.长寿穴--足三里 点击加载图片 5.腰痛穴--飞扬 6.强胃穴--足三里 7.健脾穴.肚胀穴 ...

  • 董氏针灸常用穴(门金穴,木斗穴,木留穴)

    6-6-3. [门金穴]部位:在第二蹠骨与第三蹠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 主治:肠炎.胃炎.腹部发胀及腹痛.盲肠炎. 取穴:当第二蹠骨与第三蹠骨连接部之直前陷凹中,与火主穴并列. 手术:针深一寸至寸半.注 ...

  • 董氏针灸|男科疾病常用穴

    董氏针灸是祖国医学里的一朵瑰宝,起源于山东,传承于台湾,发展于大陆,名扬于全世界.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易学.易懂.安全.速效.无痛,为中医针灸工作者所推崇,其简便的治法且显著的疗效更是成为家庭保健首选 ...

  • 药有药性,穴有穴性,中医针灸常用42条穴性干货

    药有药性,穴有穴性.掌握了药性,可据以处方遣药:同样,掌握了穴性,在随症取穴时,就有了依据. 本节将常用的主要腧穴,依其性能,大致分为42类,可作为临床辨证施治.立法选穴的参考. 1. 补气穴:气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