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智者,应该具备这2种“定力”
文章作者:琢磨君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智者”?老子《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大学》第一章便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可见,一个真正知晓他人、懂得人性,并且能够内心笃定,有原则、有底线、有定力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智者”。
一个人,首先要心安定,然后气才安定;气要安定,然后精神才安定;精神安定以后,身体才会安定。真正的智者,应该具备以下2种“定力”。
第一:谣言止于智者的定力。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未经证实的谣言,有些人不管事情真假,就四处传播。成语典故“三人成虎”就是这样出来的,如果我们自身的定力与智慧不够,就会在无形中帮人传播谣言,甚至是“助纣为虐”。
孔子学生当中,有个叫曾参的人,在他家乡还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的人。有一天,与曾参同名同姓的的那个人,在外乡杀了人。顷刻间,“曾参杀了人”的谣言便席卷了曾参的家乡。
第一个邻居跑去告诉曾参母亲,说道“曾参杀了人”,曾母完全不相信,置之不理。第二个邻居又跑去告诉曾母“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母依然置之不理,很淡定地在织布机旁织布。
等到第三个邻居又去告诉曾母说“你儿子真的杀人了”,曾母心里骤然紧张起来,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关紧院门,端起梯子,越墙出门,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
可见,谣言是很可怕的,如果内心的定力与智慧不够,连母亲都会怀疑自己的亲生儿子,更何况是其他关系呢?
还比如,朋友A过来诉说朋友B的坏话,你又无法证实真假对错,就不要轻易被A牵着鼻子走,更不能帮助朋友A传播B的坏话,这也是聪明人的做法——谣言止于智者。
更何况,古语有云“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朋友A喜欢背后说人坏话,议论他人是非,他自己就很有可能是喜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小人。
所以,对于那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我们首先要定住内心,冷静思考,不要参杂任何情绪,不能随便站队,然后做到不传谣、不信谣,静观事情的最终发展结局,这才是智者为人处世的正确做法。
第二:不让批评之箭中伤自己的定力。
对于谣言,智者应该做到不信谣、不传谣,那么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对于批评,其实也是如此,我们管不住他人的嘴巴,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但是我们可以做到不受批评之箭的干扰,保持内心的定力,“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父子二人牵着小毛驴去县城,路人A说:“你们好傻啊,为什么不让儿子骑在毛驴上?”于是乎,儿子骑驴,父亲牵着驴走路。
又过了一会,路人B说:“这个儿子真不孝顺,为什么自己骑驴,让父亲走路?”于是乎,儿子和父亲对调,父亲骑驴,儿子走路。
不一会,又有一位路人C说:“这对父子真傻,为什么不一起骑毛驴,这样就更省力了。”父子二人觉得有道理,于是都骑在毛驴身上。
没过多久,又有路人D站出来挑理,说道:“这对父子真是残忍,把毛驴给压坏了,不知道心疼毛驴”。于是乎,父子二人干脆把小毛驴抬在肩膀上,把自己累得半死。过河的时候,毛驴突然受到惊吓,掉入水中,淹死了,父子二人的心里也是难受极了。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看法也不同。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思想与主见,轻易被他人的批评或指责左右了,那么我们最后就注定会身心疲惫,一事无成。
只要我们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要太在意他人的批评与指责,因为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完全对自己的人生负全责。在他人的世界,我们永远是配角;同理,在我们的世界,他人也永远都只是配角,而且他人几乎不对我们负半点责任。
对于他人无端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这本书中说,很简单,只是四个字:一笑置之!
林肯更是说:只要我们不对任何攻讦做成反应,这件事就到此为止。
可见,不仅是谣言可以止于智者,连批评和指责都可以在智者面前终止。因为智者的格局够大,度量够大,他们非常懂得如何避开他人的批评之箭——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如果我们内心足够强大,认为自己没有受到伤害,那么他人的无端批评与指责就对我们造不出任何伤害。
最后,把金庸先生的一段名言送给大家,与诸君共勉: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关注“国学新导航”,用国学开启属于你的人生新导航!
和琢磨君一起,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