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会购买任何纯股票型公募基金 昨天发表了一篇文章,本意是劝基金的投资者保持谨慎,没想到遭到了...
昨天发表了一篇文章,本意是劝基金的投资者保持谨慎,没想到遭到了某基金粉丝群体的群体围攻。所以今天,我决定发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一下为什么我在当前阶段会对公募基金会有如此抵触。
有朋友劝我,现在的公募基金业绩这么好,你说什么也没人会相信,浪费的是你自己时间和精力。但我相信,如果在雪球这个平台还是能有理性的投资者的。其实我对基金的看法并不是说我针对某个基金管理人。很多基金经理人都是北大清华毕业的,无论是智商还是能力都比我优秀很多。但是评价一个基金或者基金经理人的行为,激励机制往往是最关键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坚持自己研究的原因。
很多人对基金的误区往往有下面这几点
1.基金帮你分散了风险。
很多投资新手朋友都觉得基金是最好的投资方式,好的基金经理人能够帮助你很大程度分散风险,但是风险的分散很多时候在于资产的多样化,纯股票的基金对于风险的分散其实作用还是比较有限的,我分析了一下很多爆款基金的持仓,很多都是重仓在同一个行业,这样的话风险分散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而对于一个优秀的价值投资者来说,风险分散可以说是没有必要,因为你购买了一个优质的公司,他的管理层,他的整个公司的运营,就已经帮你分散了风险。就拿这次中行原油宝事件来说,看多市场购买期货的人很多都血本无归,但是如果你长期看多石油市场,购买一只产油股票,比如中海油,就已经帮你极大地分散了风险。巴菲特多次强调了集中投资的理念,就是因为优秀的公司本身就有分散风险的功能,何必一年多交几个点的手续费让基金帮你选择呢。
2.一个好的基金经理能够长期保持超额收益
基金经理的智商可能胜于我们普通的投资者,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基金经理的诉求是什么。我们知道,公募基金的激励都是以规模为基础的,基金规模越大,基金经理分到的管理费就越多。那么什么时候基金的规模会大呢,一般就是市场疯狂,赚钱效应越大的时候。基金经理当然也想通过长期的业绩来吸引资金。但是一年牛市的管理费可以达到熊市的数倍甚至数十倍,面对这样的诱惑,他们很有可能就是买入他们认为市场最热门的品种,反正这样的股票即使买了之后收益不高也不会有人出来质疑什么,照样可以帮他们赚取管理费,至于基民们的预期没有达到,没关系,规模到了我照样赚管理费。跌了怎么办,也没关系,投资者必须要学会承受波动,毕竟我是长期价值投资,我看的是十年一百年。很少有基金经理会不这么做,很多真正优质的公募基金经理因为害怕短期业绩不好,没法吸引资金,而被迫买入那些所谓的明星股。基金经理人的竞争非常激烈,也是遵循28效应的,没有哪个基金会给一个新人基金经理很多的时间来验证他们的价值,短期达不到业绩结果就是直接淘汰,导致的结果当然是基金业只注重短期收益
3.历史的收益能够代表未来
很多人包括老手选择基金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基金的历史收益和回撤,好像这两个指标就代表了这个基金未来的盈利能力,我认为恰恰相反,没有哪个公募基金经理能够长期保持绝对的超额收益。历史的数据只是历史数据而已,他只能表示这个基金经理人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成绩很好。万一市场风格发生变化,这些基金往往无法保持原来的超额收益。历史上的公募基金一哥都无法长期保持超额收益,这也是经过验证的事情。
当然,我的话是针对有志于独立研究的价值投资者来说的,我个人也不是什么老手,论智商论能力也远远比不上那些公募基金经理,但是正是由于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和人才机制有问题,我才敢在这里打个赌,只要是小有能力的价值投资者,包括本人,长期的收益必定会远远超过绝大多数公募基金的。
我认为,无论是股票投资者还是基金投资者也好,无脑相信一个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是不可能让你有超额的收益的,对于他的持仓,如果你没有一个自己的判断,自己的研究,长期来看注定是失败的,美国的基金行业远远比中国发达,但是为什么彼得林奇和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还是坚信价值投资远胜基金呢?而目前的行情也验证了我对公募基金这个群体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