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推荐 |《天地玄黄》Baraka

《天地玄黄》Baraka

导演:罗恩·弗里克            制片人:马克·迈吉德森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92-09-15  
推荐指数:★★★★                                             

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归往何处?这些问题和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历时14个月,穿越24个国家,导演罗恩·弗里克(Ron Fricke)用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能够拥有的最壮阔最绚丽的景致——从远古到现在,从猿猴到人类,从荒无人烟的沙漠到震撼人心的宗教活动现场,从广袤天地带来的感动到婴孩单纯的笑脸给予的幸福,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意识到,这美好的一切正时时刻刻的发生在我们身边。

全片没有台词,片名Baraka在古伊斯兰语中代表祝福,这也是导演拍摄此片的初衷,祝福与我们共同存在在这颗蔚蓝地球上的一切。

关于本片:片名“Baraka”乃古伊斯兰语祝福之意,对于自然,罗恩·弗里克是带着祝福的心态去记录的。目睹着自然美丽的面容,人类无法表述的爱慕,只能化作一份没有方向的祝福。而所谓没有方向,便是无处不在。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为空,地乃基,玄乃虚,黄为人。言简意赅,罗恩·弗里克的本片讲述的便是一切。然而,当我们看完这部被称为“流落荒岛者唯一应该携带的影片”后,却发现弗里克在本片中记录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远远没有达到包揽一切的地步,可我们内心的感受却又仿佛游离在一切之外。不足一切,又比一切要多,如此奇怪,那么旷然。

骆驼的敬意

《天地玄黄》是一部很难理解,又容易看懂的影片。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本片在画面上无非是自然与人文的堆叠,若不带着思考去观看,很容易视为一部制作精良的“请您欣赏”。但是,当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时,并配以标题,我们能否从中咀嚼出更深远而宏大的主旨,那就绝非轻而易举了。由于影片在各色景观上有回旋重复,所以时空顺序上且容些许打乱,这应该并不影响我们对结构的梳理。

影片开场,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宗教场所。从喜马拉雅山的寺庙,到耶路撒冷的哭墙,再至麦加圣地、清真寺、兰斯大教堂、圣墓教堂,以及京都古寺和卓康寺的贡灯,弗里克基本上为我们将世界知名的宗教圣地一一展现。显然,宗教是影片的一大主题,而与之相配的则是尼采“三段变化”中的第一阶段——骆驼。这只骆驼不同一般,其饱满的驼峰里装着的,是一份丰盈的虔敬。而体态还只是其一,其二则是骆驼“沙漠之舟”的用途。对于人类来说,宗教就是带领我们由人性入神性的载具,是承接天与地的纽带,串联玄与黄的桥梁。凭着一腔向往,我们才知有所为,才知有所不可为,也因此脱离了动物的野生范畴,而成为了人。宗教令我们饱满,又让我们免于风沙侵蚀。

雄狮的哀鸣

从骆驼进化成狮子,绝非一朝一夕,而这漫长的过程,我们有一个精深的词可以描绘——历史。这也是本片的第二个主题,人类的历史。在影片中这一主题具体的呈现则落在以下几点:奥斯维辛集中营,缅甸监狱博物馆里的骷髅堆,西安坑穴里密密麻麻的兵马俑和纽约派克街头密密麻麻的人流,九龙城寨和里约贫民窟,还有不夜城,还有科威特死亡公路,还有油田金矿,当然还有历史遗迹:吴哥窟、金字塔、古波斯遗址等等,以及最后那条亘古不变的恒河。

对纪录片而言,作者的态度是不太必要的奢侈品。在《天地玄黄》中,我们不可能说弗里克是有态度的,没有画外音,没有对话,态度无根勃发。不过,电影是一种影像表达方式,画面的罗列以及蒙太奇的连接,造就了只需要看就能听到的语言。于是,我们从片中几段关于人文历史的画面中,感受到了一个轻微的声音,那就是雄狮的哀鸣。我们从影片的历史影像里,找到了一种旋律,那便是哀而不伤。人类的历史中,充满了杀戮,这就好比雄狮饥饿,必须捕猎一样,是生存本能。那么苦难和战争,也就成了历史的使命。贫穷和繁华,盛大与衰败,荣耀和空虚,都是历史的秉性。对于这一切,弗里克没有批判,也没有赞美。他所聚焦的是从历史出发,又回归历史。人的叹息化作雄狮的哀鸣,在这份“哀”之中,饱含着人类经历过也必将再次经历乃至无尽经历的一切。起承转合,白骨累累,盛极入衰,此起彼伏。虔敬的骆驼摇身一变,化为哀愁的狮子,就在那看似心灰意冷之际,最终的阶段将成为轮回的结点。

孩子的祝福

看过本片的观众自然忘不了片中那些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而这恰是《天地玄黄》的第三个主题,自然。阿根廷的伊瓜苏瀑布,美国的国家公园,澳大利亚的艾尔斯岩,日本的天然温泉,这些或壮丽或静谧的自然美景都被弗里克收录在了影片之中。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这些拥有具体地理位置的自然景观外,影片在转场时还经常出现一些不知名的自然美景,它们没有地域划分,没有时空限制,它们的出现代表着一种纯粹,天地的纯粹。而说起纯粹,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查拉图斯特拉口中三段变化的最终阶段——孩子。

在自然面前,我们都是孩子,因为自然是那么强大,而我们无比弱小;因为自然是那么神秘,而我们何等好奇;因为自然是那么纯粹,净化我们的心灵,让人回到最本真的状态。无论如何,人类的科技还远没有达到能够罔顾自然的时候,所以,自然对我们而言,仍旧是家长,是主人,也是朋友。人类在两种时候能获得莫大的愉悦,一是被理解,二是被征服。自然给予人的,恰巧同时满足两种情况,它用美让我们理解,又以澎湃使我等无力。这也是为何纵然大教堂灯壁辉煌,也比不过塞伦盖蒂草原茫茫无野,人文是一种液体,而自然则是容器。人类的一切都在其中鼓荡,时而沉淀,时而漂浮,永远都不会有溢出的一天。

无调吟游

总体来说,本片不仅涉及宗教、历史和自然三块,也是一首无调之曲,既然取题为一切,那调性自然就无法限于局部,音符也必然要撑破五线谱的桎梏。弗里克是个随性的作曲家,却胸怀天地,吞云吐雾。他为谱写这首无调史诗,花去的心力非常人所及。

弗里克前前后后用14个月的时间,带领三支摄影小组,横跨六片大洲,穿越24个国家,从寺庙到原始丛林,从摩登都市到遗迹废墟,走遍天南地北,只为留下最唯美的瞬间。最终能换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纪录片”之称,也终是不虚此行。

上述电影已在威动智能影库APP上线,快去下载观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