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了,她依然吊打所有女神
古往今来,有太多女星被称为「女神」。
但如果只能选一个,你会选谁?
相信许多人心中会有一个不变的答案——
奥黛丽·赫本。
她的美,古典中散发着清新,精致中又透露着明媚。
她被人们称为「误落凡间的天使」。
28年前的昨天,也就是1993年1月20日,赫本因结肠癌于瑞士洛桑病逝。
28年后,人们仍然不时去纪念,赞美她。
最近,就有一部关于赫本的高口碑纪录片问世。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xLzI0MjMvMjEzOTA0MzUwXzFfMjAyMTAxMjQxMTI3MzYxNjM=.jpg)
从这部纪录片里,我们能够看到关于赫本相对陌生的一面。
今天,鱼叔就来和大家说说这部纪录片——
《奥黛丽》
Audrey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从片名开始,本片就带有一种陌生感。
出于习惯,我们总是倾向于用姓氏来称呼外国人。
所以,说起「赫本」,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是,单说一个「奥黛丽」,可能很多人短时间内反应不过来是在说谁。
这也是纪录片的一个用意,让人们看到赫本的另一面人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人们对于赫本最初的印象都是什么样的呢?
是对《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的惊鸿一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或者是《蒂凡尼的早餐》里的曼妙倩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又或者是《甜姐儿》里的深情凝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亦或许,是被她那一个个引领潮流的时尚写真所吸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单纯地惊叹于她那无与伦比的美丽。
在公众视野中,她永远是那个笑起来就能扫除一切阴霾的人间天使。
但,光鲜亮丽之下,往往还有鲜为人知的反面。
纪录片一上来就揭露了赫本,悲惨阴暗的童年。
1993年,赫本生前拍摄的电视纪录片《世界花园和奥黛丽赫本》正式播出。
片中有一个场景是她于树荫之中朗读《安妮日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以前看到这一幕,只觉得六十多岁的赫本依然气质优雅,风范不减当年。
「岁月从不败美人」,此话诚不欺我。
而如今鱼叔才明白,为什么当时她读的是《安妮日记》。
因为赫本现实中的遭遇和作者安妮·弗兰克颇为相似。
1929年,她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一个显赫家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母亲是来自荷兰的贵族后裔,父亲则是一名外交官。
赫本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但,幼年的她却从未体验过优渥而平静的生活。
二战,这人类历史最大的劫难横亘在她本该幸福的童年之上,给其带来了终身的阴影。
偏偏,父亲还是一名坚定的法西斯主义者,为了自己狂热的信仰甚至不惜抛妻弃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他在赫本六岁那年,彻底离开了这个家庭。
赫本则跟随母亲回到了荷兰老家。
只是,落叶归根也没有带来想象中的安宁。
因为此时的家乡,也被纳粹德国那无情的战争机器碾压过。
在恐怖的排犹政策下,被传出拥有犹太血统的赫本一家暴露在了悬崖边缘。
家产被没收,舅舅被处决,哥哥被带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剩下的人,只能每天躲藏在不见天日的地下室里。
食物极度匮乏,很多时候赫本都只能靠郁金香球根以及喝大量水来追求饱腹感。
这也导致了她在这段时期严重营养不良,即便战争结束后也难以恢复过来。
印象中娇小的赫本,实际身高有170公分。
之所以觉察不出来,完全是因为她太瘦削了。
但即便如此,在当时那么可怖的环境之中,赫本也始终没有放弃掉自己的英雄梦想。
她热爱芭蕾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战争开始前就已经开始专业的学习,战争中也不曾落下。
到了二战中后期,赫本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芭蕾舞表演,为荷兰地下抵抗组织募集资金。
并利用自己孩童的身份,为反抗法西斯活动传递各种情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黑暗中的舞者,战争里的精灵。
即使危机四伏,饱受苦难,赫本还是无畏地选择翩翩起舞。
就像《安妮日记》里写的一样。
在最动荡的年代里,年纪尚小的赫本表现出来的是不竭的生命力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也将成为贯穿她一生的主题。
二战结束后,赫本如愿以偿得到了在英国继续深造芭蕾舞的机会。
但看过诸如《黑天鹅》这类以芭蕾舞为主题的电影的读者可能知道,这个行业的残酷性远超常人想象。
形体上的一丁点儿缺陷,就注定永远成为不了首席舞者。
显然,战争的阴影早已埋下了伏笔。
赫本不得不面对成为不了专业芭蕾舞者的现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但是,虽然外表看起来无比柔弱,赫本其实远比人们以为的坚强。
友人们往往给予她这样一句评价:
「她是一头母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为了生存,她不得不继续坚持。
既然此路不通,那就寻找一种变通。
既然不适合芭蕾舞,那就试试其他能体现展现舞蹈天赋的领域。
赫本先是进入了歌舞团,出演了一批成功的歌舞剧、音乐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紧接着开始「触电」,从配角到主角,在欧洲出演了一些电影。
最终,好莱坞注意到了这位冉冉升起的新星。
她被推荐给了导演威廉·惠勒。
他正在为自己的新片找一位不同于美式美人,而是具有欧洲古典气质的女演员。
这部影片便是永恒的经典——《罗马假日》。
赫本为《罗马假日》试镜的画面,后来时常被大家翻出来欣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她的表现无懈可击,已经不能用有备而来去形容。
「安妮公主」这个角色就像是为她量身定做一般。
后面的发展不必多说,凭借《罗马假日》,赫本赢得了奥斯卡影后,迅速跃居一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演员的这条路上,她成功地闯出了名堂,越来越得心应手。
她在《甜姐儿》中与舞王阿斯泰尔合作,毫无顾忌地跳着各种各样滑稽的舞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之后主演的《蒂凡尼的早餐》,又是一部经典的代表作。
蛤蟆镜+黑色简约长裙的经典搭配,让多少女性争相模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她在片中自弹自唱了歌曲《月亮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同时,也贡献了她从影以来最好的表演之一。
由她所饰演的霍莉是个沉溺于上流社会的拜金女,一心想靠着自己精心的伪装钓到「金龟婿」。
表面上如鱼得水,精于算计。
但实际上脆弱,敏感,躁郁,缺乏自信。
这样的角色,换做别的女演员,八成就是往怎么作怎么来。
而赫本却细腻呈现出了这个人物复杂的魅力,一点儿也不让人生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为什么能如此到位呢?
这或许是一定程度上的本色出演。
在纪录片中,著名导演博格丹诺维奇这样评价赫本:
「在镜头之外,她双手颤抖,拼命抽烟,焦虑万分,对人和善,又脆弱无助。
但是一旦开始拍摄,当她进入镜头之后,奇迹就发生了。她神采飞扬,举手投足之间露出专业素养,仿佛就是一个天生的演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工作时,赫本可以做到无比敬业。
但在现实生活中,她终究还是脆弱的。
归根结底,还是源自那悲惨的童年。
父亲的出走让她一直难以释怀。
对于不谙世事的孩童,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被抛弃感。
和大多数大团圆的结局不同,这是一项终身未能实现的和解。
1964年,她花费了巨大精力找到了已经老去的父亲。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但时隔25年的再聚首,远没有想象中那么感人。
父亲十分冷淡,连强颜欢笑都称不上,那是一种没有丝毫忏悔的拒人于千里之外。
这给赫本带来了巨大的幻灭感。
本来她就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成为大明星后,更是要时刻担心自己能否保持住一直以来的美好形象。
她觉得自己不够美,希望自己「不要那么高,脚能小一点,身材更好一点,鼻子也小一点,拥有金发」。
她总认为,自己能在公众面前保持自信,完全是因为精美的服装加了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甚至一度引以为傲的业务能力也受到了外界和自己的双重质疑。
她后来主演的歌舞片《窈窕淑女》,算是好莱坞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电影之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当年的奥斯卡上一举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影帝在内的八项大奖。
而赫本在最佳女主角奖上,原本也有很大的呼声。
但最后却曝出,片中所有的歌声都是由他人代唱。
因此最后连个提名都未能收获。
(好莱坞史上比较著名的事件之一,实际上赫本认真做了声乐练习,效果也绝对不差,但是制作公司仍一意孤行进行了替换。)
这种不安的情绪也渗透到了赫本的婚姻中。
她有着两段失败的婚姻。
第一次是和剧作家梅尔·费勒。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两人由《罗马假日》的男主格利高里·派克介绍而认识,一见钟情,继而结婚。
婚后却由于赫本的名气日益高涨,两人的关系失去了平衡。
最终走向了离婚的结局。
第二次则是和一名年纪更小的心理医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位年轻的医生婚前热情四溢,婚后却风流成性,处处留情。
在1981年,这段坚持了12年的婚姻仍以失败告终。
这便是赫本不为人知的B面人生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奥黛丽最大的秘密就是她很悲伤。」
确实如此。
一方面,她是容颜不老,笑容动人,受人爱戴的凡世天使。
另一方面,她也是失去童年,梦想破碎,情感幻灭的缺爱人。
但赫本的伟大就在于——
就算经历了这么多挫折,仍然没有陷入虚无主义的飘渺中去。
就算很悲伤,她也始终明白不如向前看的道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第一段婚姻中,赫本其实还经历过三次流产。
直到第四次才顺利产下了长子。
弥足珍贵间更使她感叹于生灵之妙。
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尚处巅峰中的她果断地选择了息影足足八年之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当赫本步入人生的中年、老年。
她的魅力不减反增。
因为魅力,并不只是美貌的外表。
正如赫本那如何保持美丽的传世名言:
「要想拥有吸引人的双唇,请说善意的言语;
要拥有美丽的眼睛,请寻找他人的优点;
要想拥有纤细的身材,请与饥饿的人分享你的食物;
要拥有亮丽的头发,请让小孩子每日触摸你的头发;
要想拥有自信的态度,请学习你不曾学过的知识。」
美人如美酒,历久而弥香。
年龄越是增长,就越是活得通透。
纪录片的最后,这样的赫本不仅再次收获了爱情。
1980年,她和同样是演员的罗伯特·沃德斯相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两人性格相近,爱好相同。
从此相濡以沫,直到赫本去世,都是彼此的灵魂伴侣。
赫本,还找到了演员以外的第二事业。
出于对孩子的喜爱,她以无穷的热情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之中。
成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心大使。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都不懈地奋斗在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绝不是走走过场的爱心走秀。
在二战中逃过一劫的她,是最能和苦难中的人们感同身受的。
她曾前后辗转20多个小时,前往处于战乱中的埃塞俄比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也曾悲伤地在索马里,看着儿童的尸体被货车一批批运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而那最终于折磨中带走她的结肠癌,也发病、恶化于常年的舟车劳顿之中。
当叶慈在1893年创作出那首脍炙人口的《当你老了》。
他无法预料到这首诗完美而贴切地形容了一百年后一位离世的女子。
「有多少人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真情;
惟独一人曾爱你那朝圣者的心,爱你脸上岁月的留痕。」
赫本,就是这样。
因为缺失爱,所以选择加倍地去给予爱。
存在过,美丽过,惊艳过。
继而老去,又离开。
不变的,是那永恒纯洁的灵魂。
不变的,是那至真至善,找寻自我的朝圣之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